白词道:“你可有何想做的吗?”
若白词不说,顾影都差点忘了正事,她寻白词,正是要告知她自己的计划。她道:“白词,此事还是回家说比较稳妥。”
白词点头。
***
顾白二人回了家,门口钱六娘正与旁的妇人在闲谈,顾影打了招呼,与白词回屋。
白词点了蜡烛,忽想起顾影说的笔墨纸砚的事情,她看向顾影,见顾影手里拿着一个树枝,不解道:“你作甚?”
顾影挥起手中的树枝,对白词道:“没有笔墨,先用这个代替一下。”
白词盯着顾影手中的树枝,以为她是打算在地上写字,谁知她几步行至桌边,用树枝蘸茶杯里剩余的半杯水,在桌上画了几笔,简洁的清凉寺村全貌显露在二人眼前。
顾影用树枝指着桌面,道:“这是咱家,以咱家为中心向四方扩展,是清凉寺村,村子呈椭圆形,围着村子的,是村民们的地。再往外走,上边是大小山,左边是水源地,右边过三个村子是青岭镇,下面是隔壁村。”
白词点头,道:“然后呢?”
树枝干了,顾影又蘸了水,在清凉寺村外围的地打了叉,看向白词,道:“种地可以满足基本需求,可想要再往上发展,首先便要去掉它。”
她这语气颇为豪横,似乎要做一个惊天动地的事情来,说话神情神采奕奕,引得白词眼睛都移不开。
顾影心想着既不能暴露身份,也不能给钱,不如主动出击,带着白词家由内里出发,这样待她日后离开此地,也不用担心二老又将钱花光,落到如今的地步。二老若是顽固,她可以将经商的手艺教给白词。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白词道:“可大家一直种地,很多年。”
顾影道:“一直以来便是好的吗?人应该是自由的,想做什么便做什么,你看看咱村那些外出挣钱的,她们不也正是发觉村里没什么发展,便出去了,有多少人出去了再也没回来。”
白词认真想了想,道:“不少。”
顾影循循善诱:“人都是唯利是图的,若是我们能找到挣大钱的法子,大家见能赚钱,估计争着抢着要来呢。”
白词道:“你要带村里人一起?”
顾影道:“既然要挣大钱,便要善于利用一切资源。”
白词摇头,道:“太麻烦了。”
顾影放下树枝,拉着白词的手晃悠,笑道:“很简单的,你这么聪明,一学就会啦。”
白词心一软,无奈道:“好吧。”
见白词应下,顾影将自己对于经商多年心得细细告知,白词默默听着。
顾影问白词清冷寺村外围的地形,然后一一画出来,有时桌上的水干了,但凭着白词脑内成图的能力,顾影倒也磕磕绊绊知道了青岭镇的一些村子,不过白词没去过具体的村子,也不知村里特色,顾影便先将附近的村子记下来,待来日去探查。
二人商量至半夜,才睡下。
***
次日一早,吃罢,顾影依旧跟钱六娘她们下地干活,不过白词家地不多,多一个顾影这样好的劳力,原本可能需要十日的活,两日便干完了。
白三郎见无甚活,便去镇上孙员外家做月工。
钱六娘也闲不住,去镇上做短工。她生平最喜钱,只有钱才是最靠谱的。她是给家里三十文卖到白家,那时大宋建国没多久,政局还未完全稳定,战乱、灾荒接连而至,什么事情她都见过。因此她一直攒钱,只有钱才能让她有安全的感觉。
钱六娘也没打算让顾影也做短工,她受王春花的刺激,不动声色地买了一些纸墨回来。
顾影瞧见那纸墨,也无甚想法,便直接用了。她虽不干活,可白天也不在家,整日在附近考察,及至黄昏才回来。纸上给她写画的满满当当,白词瞧见了,都觉顾影这次是认真了。
数十日下来,顾影做了详细的计划,打算说给二老听。二老在镇上做短工,天不亮便走了,顾影便只能等到二老晚上回来说。
待到晚上,二老回来的第一件事,便是问顾影在家学的如何,她们也见那纸上有字,虽识字不多,可那字儿是真漂亮,也愈发坚定了送顾影读书这件事。
顾影待二老问完,终于能插上嘴了,说道:“我有更好的法子,丈母,丈人,我有一个主意,我们可以制酒,酒这个东西,基本人人都会吃,有广大的发展前途。我这几日看过了,咱们这里近山水,山好,水好,还有大片的地,有天然的自然优势,只要好好做,前途不可限量。”
语毕,见二老满不在意,知道没戏,心凉半截。
白三郎道:“所以你这几日没在读书写字,而是在捣鼓这些。”
钱六娘吁了口气,有些失望,心道:“顾影这样,不就如邻居说的一样,没什么本事,只会纸上谈兵,不过这样的人最适合读书了。”她道:“顾影,你还是别搞这些乱七八糟的,把心思放在读书上,我们秋天就送你去读书。”
顾影摇摇头。
白词听了许久,道:“娘,我觉得顾影说得有理……”
钱六娘打断她:“天色不晚了,还是早点睡罢。”
顾影拉着白词回房,关上屋里门,她道:“你不要和她们说了,没用,话要留给对的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