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九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二九小说网 > 梅岭风云 > 第72章 第七十二章 江湖

第72章 第七十二章 江湖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悬空寺殿楼的分布,对称中有变化,分散中有联络,环环相扣,处处呼应,层次多变,布局紧凑,错落相依……以小中见大,空间甚为丰富,不觉为弹丸之感。

实乃“上延霄客,下绝嚣浮”的方外之地。

言阙在此上下徘徊,观赏赞叹,流连忘返。

突然,高处传来喧哗呼喝声,“站住!别跑!”“抓住他!”

只见有人腾跃着往下飞奔,身姿灵活;后面有身着深色紧身衣三两人,紧赶慢赶追逐。

言阙定睛一看,那些身着紧身衣之人,依稀是当地捕役之流,那前面逃窜之人,大概率是盗匪或毛贼之辈。

他此时正回到入口处,便拉开架势,准备帮助拦截,不过心里也打鼓,不知能否拦得住此人,毕竟从其奔跑速度和身姿的轻巧程度来看,对方看来是有不弱功夫在身。

来人甚快冲下,言阙张手一拦,本想让他绊在自己身上摔倒,然后自己就可以扭住他;哪料对方带着速度和冲劲,直接把他撞翻在地。而他自己虽然踉跄了几下,但下盘还是扎住了,他也不理会言阙,拔腿就要狂奔。

说时迟那时快,斜刺里冲出一人,一个“别马腿”扫过,逃窜之人一绊,再次踉跄了好几步,趁他速度变慢,此人健步上前,一个飞扑,将逃窜之人压服在地,反手擒住。

端的一个干净利索漂亮。

言阙此时发现,这可真是有缘,这位英勇擒贼的勇士,仍是是那名客船上见过的英伟男子。

这时,追来的捕役也到了,那名男子的女伴也到了。

果然是名惯盗,捕役们追他好几天了,如今才捕获。

捕役们对男子相当感激,几人寒暄了一阵不提。

对言阙而言,如此缘分,再不去认识认识这位好汉,都说不过去。

原来男子姓夏,单名一个江字,女子姓寒名霜,为其师尊之女,两人是定亲多年的未婚夫妇,师门正是闻名天下的点苍派。

两人这次是前往京城,奉师命去看望多年未见的师叔李燚,顺便看下有无入仕的可能性。

因为职业性质的原因,李燚这个掌镜使代首尊平时行事很低调,其实整个悬镜司都很低调,但言阙还是认识的。

本朝悬镜司是个特殊的存在,它类似于一种独立的监察机构,跟其他各部各司的交叉很少,只听命于皇上,完成皇上交付的特别的隐秘任务。

以前悬镜司规制不大,其监察功能主要在周围邻国和边境线,所有的谍报都经由悬镜司收集、分析呈报皇帝;也会代帝巡查各地,监察各地官员、督抚的政绩,以和吏部每年的考绩进行印证。

但现在听父亲言谈间偶尔露出来,悬镜司倒承担了不少对京城官员的暗中监察任务了,以致各衙门对这代首尊李燚都产生了不满和防备心理。

悬镜司的官员选拔和任命规则也和和其他各部各司的不同,不受世家贵族的制掣,主要凭皇帝好恶,倒颇有一种可以“不拘一格”用人才的随性,当然对忠诚度和武艺高低看得也很重。

所以言阙估计,凭李燚这层关系和这身高强的武艺功夫,夏江入悬镜司几乎是板上钉钉的。

夏、寒两人均性格开朗,尤其寒霜,虽身为女子,却给人毫无矫揉造作之感,直爽热忱,且见多识广,颇有江湖侠女之风。

加上言阙对他们一路已产生这么多好感,自然三人谈笑晏晏,非常投机。

三人接下来又同行了两天,才依依惜别,相约将来京城再见。

“三月不雨旱风起,麦苗不秀多黄死”。

还没享受到两年的风调雨顺,开文七年春末,云梦湖地区再次大旱。

旱情伊始,即来势汹汹,大片的水面很快退去,裸露出龟裂的湖底,只残留一些浅底小水洼,几尾小鱼死气沉沉潜伏不动,但也很快被抓食殆尽。

广袤的平原,开始树枯叶黄、田干地裂,不久,百姓连吃水也成了问题,民众怨声载道。

有心者开始传播各种流言,有彪悍鲁莽的人扭结成群,抢劫开始出现,很快就汇聚成了一股不容忽视的力量,镰刀、锄头都成了兵器,开始冲击集镇和县衙。

虽然情势看来汹涌,但其实涉及范围亦不过县城和周边的两、三个集镇。

县守怕死,更怕承担责任,又希望得到更多的赈灾物资……就将流民的人数和闹事的严重程度铆足了劲往大里上报。

这就变成了一件“刁民趁灾闹事”的大事。

多种不同的消息报到京城,有说谎报灾情的,有说灾情异常严重的,有说刁民不足惧的,有说要闹出大事直逼京城的……

梁文帝紧张起来,他最怕再经历战争,于是几次召开专门廷议讨论,结果众臣越说越糊涂,分歧越大。

最后决议一方面派人去实地察看灾情,了解民情;

同时从国库及各地紧急调粮、筹粮;

为应付流民匪众,避免冲突加剧,再急召从西境巡察归来、目前尚在路上的林帅,要其加快脚程归京,带兵前往灾区镇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