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串儿的人和动物,刚到村口的大槐树附近,就被闻讯而来的几个老头、老太太给围上了。
“这是哪家的娃儿啊?好俊秀。”
朱令仪浅笑着答道:“我姓朱,是过来贩卖牛马牲畜的。”
“哎呀,你就是梁老七和小八说的那个会逮野马野牛的大侠啊?啧啧,这才几岁,咋这样能耐。”
朱令仪微笑:“大侠就不必了,老太太喊我一声少侠也行的。”
“你这是骡子马?这是毛驴子啊?咋卖啊?”有迫不及待的已经开始行价了。
闹哄哄的声音响成一片,朱令仪见有人太好奇打算偷偷伸手摸一下。
这可不行,朱令仪一蹙眉,气场散开,冷声道:“别伸手,不然被驴踢了我是一概不管的。”
又朝围着的几个老头老太道:“都散了吧,看好小孩子,这都是野生捉来的,脾气不好。”
只是她实在高估了这些老头老太的好热闹的心,把小孩子赶开,自己却想凑过来。
朱令仪有些不爽,吆喝一声,牵着踏云就要离开,她不想进村了,这些人一点分寸感都没有,进了村还不得跟到人家门口去?
一向脸皮够厚的老头老太没想到这个大侠脾气还真大,一个不顺心意居然掉头就走了?!
这可不行,这牲口都送到家门口了,还能让长腿跑了?没见前些日子梁家牵回来的几头牛啊,马的,抢的都快打起来了?今天要是让这个什么大侠牛马贩子走了,他们还不得被全村人给埋怨死?
有那着急的恨不得来拽朱令仪的马绳子,朱令仪手上的柳树条轻轻一甩,“啪”的一声,那老家伙抱着手 “哎哟,哎哟” 直跳脚。
众人见人家出手真是一点不含糊,都识趣地赶紧都退开几步。可见这些老家伙也是得寸进尺的,要是好说话,好欺负,他们就纠缠不休,要是像朱令仪这样的,他们也知道明哲保身的。
眼瞅着牛马贩子(已经不叫大侠了)要走,好在有人眼尖,看见梁母在小孙子的拉拉扯扯下往这边过来了。
梁母也瞧见那高头大马了,倒是不怀疑小孙子的话,只是眼瞅着要收秋了,这些天家里的劳力都下地去干活了,她在家还是因为看孩子。
这几年家里日子见好,各房里的孩子就一个接一个地生出来了,如今东西两院里不到八岁的孩子加起来得有十个,大人都下地了,没人管孩子可不行。家里壮劳力又多,八个大小子,加上两个还算壮年的老汉,如今又有两头牛帮手,她们家的儿媳妇倒是只轮流下半天地就成了。
“我说老梁家的,你快着点啊,磨蹭啥呢。”有心焦的等不及喊上了。
梁母扯了一把小孙子,“你腿儿快,去咱家地里喊你爷和你七叔,八叔一声,说家里来贵客了。”
这么长的话,梁致肯定记不全的,只不过梁母也没指望他记全了,能说明白就行了,这些话主要是对外人说的。
打发了孙子去报信儿,梁母也是一拍大腿,“这两个嘴上没毛的,什么大侠小侠的,硬是把这么年少的孩子给叫老气了。我还一直当是多大岁数的大侠呢。”还真是误导了她,光听几个孩子说的话,她心里头想象的可能大概是个面带风霜,有些成熟的女子印象,又豪放又不拘小节什么的,没想到,竟然是个又白嫩又傲气的小姑娘。
难怪,她那木头儿子一问直脸红脖子红的。
朱令仪抱拳一笑,道:“梁婶子有礼了。叫我朱少侠也行。”
又看看众人道:“我过来贩卖牛马,记得梁二哥他们说过,要是路过给他们说一声,就先过来瞧一瞧,倒是不必打扰他们干活了。”
她这一路过来凡事经过的村子都知道她来贩卖牛马了,自然也是她特地广而告之的。此时进不进村子都无所谓的,她倒是想早点去镇集或者县里先寻个地方安置下来,好多事要办呢。
贵客都到家门口了还能让走了?这必须不能啊。
梁母咬咬牙,拉上朱令仪的手,牢牢握住,“那可不成,孩子们一直说,上次牵牛回来你可是帮了大忙了,这到家门口了还不进家,那我们梁家就得让人唾沫淹了。走,跟婶子家去。”
又轰看热闹的人,“散了散了,谁家要买牲畜来着?赶紧去地里找人去商量吧。”围在这有啥用,脖子上的脑袋就是吃饭的家伙么。
另一边,梁家的小孙子梁致,一路小跑到了自己家的麦地里,累的弯腰喘了好几口气,才断断续续喊了几声,“爷爷~二爷爷,家里来、来、来大侠啦。奶说,让七叔和八叔你们回去买大老牛呢。”
“好多大老牛,还骑大马,老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