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咋还连上乾朝复辟了咋滴?!
别说朱令仪有点懵,谢玉树也没想到这个小小的破县城还是个复辟点啊,不过到底是做过大事的人,他很快和谢大爷嘀咕几句,立刻派了好几个亲随把蒋县丞团团护住,同样也是怕出变故,在府城和县城官员见证下,当场让他写了认罪书,同时也是揭露上首的文书,立马签字画押。
在场见证的人也都跟着签字画押,算他立一个小功,能赎罪多少看最后结果了。
事情到了这个地步,蒋县丞已经不重要了,因为他已经是个活着的“死人”了。
在后面的事情对朱令仪来说已经不用插手了,她只要等着自己的“赔偿金”就行了。
=======================
终于能从这件由几个包子引发的大案中脱身出来,朱令仪这才发觉,从她下山到现在,时间已经过去二十来天了!
想来这个时间秋收应该还是最繁忙的阶段。
前些日子,谢玉树待不住天天去乡下督促秋收,她偶尔也跟着去过几次,虽然没轮到去向阳村,她也见识到了此时的农忙是真的真的很忙!
而且,全靠人力,几乎没有畜力帮忙,更别提机械了。几乎所有村民,全家老少齐上阵,上到七十老翁下到三岁孩童,恨不得都在晒场上帮忙。
光收麦子就不是她以为的割下麦子、运到麦场晾晒,碾压后收起来这么简单。
她亲自看过一次半全程:一户村民家先把别的菜地全部清空出来,把地面整理平整,洒水洇湿,撒上什么稻谷的壳还是什么的,人力拉着石头碾子一遍遍的压平。
问:为什么不用牛或者驴子?这家就在她手上买了一头牛的,不然她也不会特地来看看。
答:牛蹄子力气大,会把洇湿的地踩出深印子,地不平不行。
割下来的麦子也像梁家一样用牛车一趟趟运到晒干的地坪上,人工挑开了分散晾晒,再由人力或者趁牛有时间拉着石头碾子一遍遍的碾压,差不多了就挑起剩下的麦秆堆垛,留下的麦粒还得趁着有风扬场,让风吹去杂质。
这都不算完,趁着天气好,要不停翻晒麦粒,期间会暂时收起来装袋,再把麦秸秆二次碾压,直到颗粒归仓。
要是遇到雨天,都得暂停,战线拉很长,所以,一个麦收下来,一家子都瘦了好几斤,尤其是壮劳力的男人,几乎都瘦成骨头突出的样子。
现在她多少能理解为啥很多人家把干饭和少量的肉以及好吃的都给男人吃了。不是偏心,而是男人吃不饱没有力气,这些活儿根本干不下来!
也就是俗话说的:女人当男人使、男人当牲口使。
就眼下看,仅凭小聪明和妇女、儿童的劳力,根本顶不下来一家十几亩地的秋收。三五亩也许有可能,但多了只会累到人猝死,不会收完地。
想到自己还有两头羊没吃,朱令仪去跟谢玉树打招呼,准备抽空去一趟镇集,结果正碰上谢玉树要出门。
他今天要把蒋张二人和尹诚、吴山海以及其他蒋家涉案人和衙门里的别的涉案人的供词等全都封存了原件,带了备份去府城(出于谨慎,备份也是案犯亲自画押的,现场多抄写一份并不难,他好几个弟弟还有小老叔都帮忙呢。)。
因为涉及到乾朝复辟的大事,这已经不是他一个七品县官能管辖的了,所以今日和府城官员一起去跟上级做好交接。
朱令仪看到侍卫甲乙都跟着,此外谢家六七个侍卫,还有衙差和府城来的差役护卫等,因为有朝廷官员出行的仪仗,该招的都招了,现在刺杀没有意义,还会暴露自己,所以,安全上应该没啥大问题。
送走谢玉树等人,朱令仪骑着踏云回了镇集上。
============================
大家都忙着秋收,潘屠户的生意很好,自己家养的猪都宰杀了,现在每天都想法收一头猪上来,基本一上午就卖光了。
他见到朱令仪十分高兴,不是为吃肉,而是打听传得沸沸扬扬的魏大人被害的案子,连朱令仪这个第一位“苦主”都没人关心了。
朱令仪把能说的说了一点,又道这次不能两只羊都宰了,需要把其中一直牵到县城去吃,一只羊让王娘子尽快帮着料理了,这么忙都没时间凑一起吃,几家人把肉分分,羊汤大家也分了,多少补一补,意思一下。
潘屠户自然是乐意的。
看看时间,王娘子料理完估计时间还不晚,朱令仪问她,可愿意这边完活后去县城再料理一头?酬劳多加一副羊下水。
毕竟谢家那些人基本不会吃羊杂这些东西的。
王娘子自然乐意得很,招呼儿子就张罗起来,潘屠户也是个靠得住的,罗东平几个也跟着张罗,朱令仪瞧着没她啥事,就牵着羊回去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