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蜂蜜蜂巢,山板栗,山核桃,山榛子、松子、各种野生菌,甚至各种药材,她实在弯腰累着了,干脆都让随身宝出力,许诺了可以外接能源块,随身宝自然也卖力地收获起来。
她们俩采收也是特地订了标准的,最好的,次一等的,还有第三等的,够不上这三等的都不要。
最好的,当然自己留着,第二等的,如今在外面也是顶级的存在,留着送人或者在铺子里高价出售,第三等才是山货铺里日常售卖的山货。即便是如此,那也比别处的好了不知道多少,可遇不可求。
这期间,她还捡了不少蛇蜕,自然脱落的鹿角,野牛角啥的,这些东西她只留了些最好的,大头都准备放铺子里出售。
至于顺手打的各种蛇,有毒的多,没毒的少,可以卖也可以送人。这次下山她知道不少事儿,比如山外很多人喜欢蛇肉,说是极鲜美,等有机会她也尝尝。
山货是收不完的,她因赶时间去找野牛野马群,还得打猎些过冬肉食,只得先放手了。
====================
有了前几次的经验,她在随身宝全程地图配合的情况下,不用费心去寻找就圈定了五个野生牲畜群,大的有四十多匹(头),小的也有十几头,都带着夏季刚出生的小马驹,小牛犊和小羊羔之类的幼崽,这种最适合圈养了。
她新宅子山谷的下风口是新建的牲畜圈,青石砌成的高墙,有屋顶和同样青石分割的圈舍,食槽、水槽、盐砖和草料都准备充足,所以,这次她不去专门驯服,而是直接驱赶一群往山谷里去,然后再捉住领头的野牛或者野马,带着牲畜群进入圈舍。
这样的效率高很多,起早贪黑赶了三天,她就把这五群都给圈养起来了。
最后清点一番:野牛最多,有四十二头,里头包含十一个小牛犊,有公有母,这个没来得及细分;
野马有二十五匹,其中品质非常好的有八匹,剩下的也不错,还有五匹小马驹;此外,大青骡子有六头;野驴正好一群,二十三头,这里带七头新生的小毛驴;
山羊是一个大群,共有七十多只,圈里实在装不下,太挤了容易生病。
朱令仪只好一边叨叨圈舍盖少了,一边忍痛割爱,只圈了一半,尤其是那些带小羊羔的一定要圈起来,过冬在这里存活不成问题,如果在野外,每个冬季都会死掉一些小羊羔和年老体弱的。最后数下来,山羊一共圈了大小四十八只。
“要是有几条牧羊犬啥的就好了,这样每天能赶出去吃草,天黑前在赶回来,省掉多少草料。”
只是山下养活人都不容易,更别提养狗了。
赶明个问问谢大爷他们,看看大城市里有没有养看门护院或者猎犬的。
=============================
“明天修整一天,后天往最高峰后面的翠阴山去采参,来回路上正好打猎。”
周边她采山货这十几座山上的野山参她都让随身宝标记下来了,也顺道采挖了那么几十根。
她怕自己不挖也剩不下。
因为她发现不光人惦记山参,山上的动物同样也惦记着呢。
更加离谱的是,她还亲眼见到几头野猪拱出几株一百多年的老山参,大嚼特嚼,然后很不珍惜地咬断后只吃了一段,两头剩下掉地上的就那么扔着,再去拱别的参吃。这样一边吃一边拱,悠闲自得的让人牙疼。
她也看见一条大蛇偷吃野猪掉下来的人参残枝,松鼠、地鼠啥的,也跟着捡漏儿。
当然也有自力更生的,她就见到两头梅花鹿争抢一株老山参互相顶得头破血流的,连鹿角都掉了。。。。。。
也许是动物也懂得什么东西好吧,反正看着好几株两三百年的老参被咬得乱七八糟,朱令仪直捶胸口,这可值老鼻子钱了,同时也第一次知道了,原来这些山参并不是只有人采挖才会减少,动物吃的也许比人多得多呢。
毕竟,就算如她一样住在山上也不是天天守着这些山参的,动物们可是想吃就跑过来直接拱,简单粗暴,哪有什么小心翼翼又是须子又是芦头的,人家还专挑年份大的嚼,简直人比兽气死的肯定是人。
“就是不知道那些讲究什么拴红绳、挂红线的采参人,看到这情形会不会吃心。”朱令仪不怀好意地嘿嘿笑两声,准备下山后好好吹一吹,与其自己心痛不如大家一起心痛。
至于说,保护起来不让山上的动物嚯嚯,瞎说啥呢,大自然自有平衡,动物吃人参也是一种自我保护或者强身健体?
如果她人为干预了,说不定打破了平衡反而更加不好。
如今她唯一能做的,就是跟这些野猪啥的抢时间差。
“咱得赶紧挖一茬,不然就只能捡野猪吃剩下的了。”
赶去翠阴山的路上,朱令仪都没敢花时间打猎,不敢耽误功夫啊。她快速地穿山越岭,也整整花了两天一夜才赶到明阳山最高峰的山顶。
再次站到山顶的巨石上,耳畔山风飒飒,她回望自己来的方向,只见层层叠叠的山峦深绿夹杂着金黄和五彩斑斓,再扭头看另一侧的翠阴山,唔呼,那边已经是墨绿中夹杂着枯黄,偶尔一小片才是五彩,肉眼可见是比这边冷了。
“咱们得赶紧找参了。”她已经发现有野猪和其他大型动物的的新鲜粪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