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令仪已经知道,如今出门行走得到官府开具凭条,也叫官凭或者官贴,上面有始发地和目的地,还有出门的理由,如果是经商,要有货物种类和数量,以及随行车马人数等等。很是具体。
当然,也知道,货车进城的话,如果边走边销,每到一地就要交税,如果只是路过,只需要交城门税。
进门的时候报备了不售卖,结果却在城里偷偷卖了却不补交税款,属于逃税,被举报或者抓到,要重罚,严重的没收全部货物,甚至坐牢。
如果临时交易的话,也允许出售,但要去衙门补交税款。
所有这些,都是官面上的,其中种种,自然是有不同的。
全看经手人如何操作。
这时就听官差又问:“车上装的什么?可是在城里售卖?”
“回官爷,车上是冻雪花梨。卖不多少,都是留着年节送自家亲戚走礼的。”这话说得很有意味。
朱令仪见他一边说,一边从手里变出一角碎银子,原来早就藏手里了。
那官差瞄了一眼左右,嘴上应着“拿来看看,”手上连银子带纸一起拿了过去。
朱令仪眼神超好,就见他很是自然地手一松,那小块碎银子就滑进他的袖子里去了。
整个悄无声息的。
自然,抽查肯定没问题,那车主或者是领头的,听着官差让交了五十文,这是进城税连同少量售卖的交易税都算上,另一个给了两张早盖好印的条子,那人点头哈腰谢过,带着车快速通过城门走远了。
至于车上究竟是不是都是雪花冻梨,只有货主知道。
下一个差不多这个套路。
可见这其中的操作空间不小。
朱令仪也不是不懂规则的人,她朝等在城门附近的石掌柜一对眼神,石掌柜小跑过来,招呼道:“东家好,很快就到咱们了。”
朱令仪弯腰凑近一点,悄声问:“咱们这些货不准备在府城出售的,估计要交多少税?”提前准备出来,还是也给点好处就行。。。。。。
别人可以走门路,她当然也不会傻到非要与众不同,硬抗大旗做模范啥的。
石掌柜有些古怪地看自己东家一眼,心话,东家这是对自己的名号,还是谢家的令牌认识还不深刻啊?
他微微一笑,道:“您把令牌给我用用。”
哦,朱令仪从衣襟(其实是随身宝空间里)摸出谢家的令牌,是一枚巴掌大的尖头玄铁令,正面一个谢字,背面是族徽。
谢老大普及过,谢家常见的令牌有三种:一种铜制令牌,是最常用的,平时谢府管事们拿出去办差都是这种;
另一种是镀锌令牌,基本是谢家旁支子弟随身携带的身份令牌,亦或者偶尔需要官府或者他人卖人情用的也是这种令;
还有一种是谢家直系子弟随身的镀金令牌,基本上都是有名有姓的,比如谢老大就是金令牌,正面是谢字,背面除了族徽还有他的名号。
这是身份的象征,不单单是一个令。
而朱令仪手上的这枚玄铁令是特别的,谢家只有十一枚。
***
给出这枚玄铁令,谢家内部也是争论了好几场,不过最后还是同意了,这里除了冲着朱令仪的武力值,自然还有谢玉树的原因。
谢家直系当家人都知道谢玉树的特殊经历,他都要好生笼络的人,即便不能招揽,也要早早交好。
像他们这种大家族,招揽人才从来不稀得使用什么卑劣的手段,只要在人家还没发达的时候,认真相处,该给的待遇提前给足,就够了。
不轻视、不捧杀,主打一个能帮的帮,有坑提前给你垫一垫,绝对不会说让你去踩了坑,然后再出现去做救世主。
就像这枚稀罕的玄铁令,人家给的时候只说,遇到什么不好处理的事,拿这个令一般都管用,自然也不排除有人不认得的,不过没关系,这么不长眼的,该打打,该杀杀,总会有认识令牌的人出现的。
最后这句就特别有意思。
朱令仪听的时候就笑了,很是赞同呢。
至于说被人抢了,丢了?
想这些就多余。
一个连令牌都保不住的人,谢家得多眼瞎,才会把这种令给出去?
***
有点扯远了。朱令仪回神儿就见石掌柜恭敬地捧着玄铁令往官差身边去,那官差一搭眼,然后猛然站直了腰,另一个同步,然后使劲儿揉了下眼,认真打量石掌柜道:“您这是?”
敬语都用上了。
石掌柜也没掉链子,他视线一转,看向朱令仪,示意道:“我们东家姓朱,就是那个,”他腾出一只手往脖子上一比划,“一刀枭首的朱大侠。”
然后他点点头,眼神儿里都是“你懂的”。
两个官差早发现朱字旗的一队人马了。
还以为哪儿冒出来的新的商队,他们在这好些年了就没见过。这么嚣张,还敢打令旗,从头排到尾还挺神气,正暗自发笑准备好好捞一票呢。
现在却知道,哎妈呀,竟然是她!?
恨不得给自己两巴掌,这眼瘸的,差点出大事儿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