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队狮子又沿着繁荣大街和京华大街等三条主要街道边舞边撒彩纸,足足热闹了一个多时辰这开业活动才算完成。
***
“行啊,你,搞得不错!”
谢小叔和到过县城的几个谢家子弟来捧场,他自来熟地拍着朱令仪的肩膀,心里遗憾她不是个男子,不然直接勾肩搭背多好。
谁能想到,前几个月还在山沟里贩卖牛羊呢,今儿个就在京城最最繁华的大街上落脚了。
朱令仪这次开业并没有提前给熟人下帖子,她在京城也没几个熟人。
谢家算一个,但除了谢家大爷,都是不当家的小孩儿,平常玩玩还行,涉及到正经买卖自然没他们什么事儿。唯一能做主的那点儿月钱还不够自己花销呢,更没多少余力帮扶她。
好在她从没指望过什么,能来捧个人气就很好了。
左邻右舍的铺子也送了贺礼。
用这些店铺东家的话说:“咱们不差这点贺礼,但能在繁荣大街上开的山货铺子,还是京城几十年来头一家。”
反正不是同行,不着急交好,也不必交恶。
。。。。。。
***
晚上,朱令仪带着新买的仆役盘点开业第一天的成绩。
她的山货品类不多,但库存都很惊人。
“还好是我自己做入库,不然。。。。。。”
随身宝:不然也不是你挨累,库存都是它输出的,主人只是把品名和数量抄一遍就成了。
明明刚刚又洗了全套汤池浴,还嚷着累,怪好意思的。
朱令仪先数钱。
不得不说,京城人真有钱啊,出来买东西用银交子的明显比较多,她的钱箱里数量最多的是银子,然后是铜钱,还有个别小金锭子。
同样的山货,京城铺子里的价格是县城里的七八倍,仍然跟不要钱似得买买买。
仆人报数:“。。。肉脯三百七十斤六两,计银钱XXX两X钱;
果脯,五百六十八斤;计银钱XXX两XX钱
干果。。。。。。
五十年份参片一斤二两,参须。。。。。。”
不等负责打算盘的人扒拉完,朱令仪自己已经得出今天的销售额了:两千三百五十八两零三钱。
朱令仪咂舌,难怪都说想赚钱还得赚有钱人的钱,看来,她这买卖做到京城就对了。
“嗯?”朱令仪看一眼随身宝做的图形对比,眉头微蹙道:“怎么买零食的人多,买山货的人这么少?”
相比果脯、肉脯那些,正经的山货蘑菇、木耳啥的,甚至山核桃,板栗都卖的不算多。
难道京城里偏爱吃零嘴?
负责柜面的一个仆役机灵地道:“日常家里吃山货,基本上都是去自家附近的铺子去买,消耗最大的世家大户、酒楼饭馆啥的,负责采买的人也是先打个样儿回去,等厨师做了尝试后才能说。”
尤其是各世家大户都好多都连络有亲的,互相照顾买卖也是常有之意。
人家都是合作多年的老商家了,可不是谁铺子里的东西好,价格便宜就能轻易更换的。这其中涉及的事情多着嘞。
朱令仪挠挠头,这还真没料到,山货铺子里的山货没热销,然而是零嘴一骑绝尘的成了销冠。
不过,仆人说的有些道理,算了,等等看吧。
“今天打听参王的有几个?都是什么人?”
这才是重点。
另一个柜上的仆役捧着个册子过来,回话道:“直接打听参王的有7人,其中四个报了名号,还有三个没说。此外,打听三百年份的也有二十五人,留了名号的十人。”
第一天开业,很多人还不知道,消息且得传播一阵子呢。
朱令仪有心理准备,她道:“从明天开始,凡事询问参王并留下名帖的,给一份咱们铺子的名帖,到时候有帖子的人可以参与竞价,没帖子的等过后看是否有多余的,有就放出来,没有就等下回了。”
当然不是谁都能发帖子,得拿着对方的名帖来朱令仪这里换,一对一。
京城里达官显贵太多,不限制一二,她都搞不赢这些各个名头响亮的大户。
***
御书房里,大内侍卫统领傅谨正在御案前回禀参王的事儿。
皇帝的御药监里确实汇集了天下的好药材,但是500年的野参王还真没有。
“陛下,您看要不要。。。。。。?”
皇帝放下折子,摇头:“不必,你关注下最后是哪家得了即可。”
他是天下之主,至少是这国家的主,所有的出产要都扒拉到自己库里,也不是不行,就是很没必要。
如果他需要用到500年的参王,相信哪家也没胆子不贡献出来。
他根本不需要出钱,坐等就行了。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株参王其实已经半只脚进了皇帝的兜里了。
“你也别闲着,估计今晚会有热闹,你也去瞧瞧成色如何。”
傅谨当然知道皇帝指的不光是500年的参王,还有朱大侠这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