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乙奇怪了:“你们开业的时候不是请过这些巡查么?怎么现在来问?”
朱令仪摸出一包肉脯塞给对方,道:“唉,这不是想法子混个脸熟么?你有没有关系比较好或者说得上话的?我有事儿请教请教。”
“什么事儿?”小乙嚼着肉脯还警惕地问她。
“我想在铺子外面摆个摊子。。。。。。”
小乙:“这个找谁也没用!京兆有规定,在繁荣大街正面上就不允许沿街设摊位。这是京城的脸面,不得收拾干净整齐了哇?”
“想设摊子你应该去庙会才热闹,那人才多。”
朱令仪挠了挠下巴,“庙会啊?几天一次啊?”这个她听说过,好像逢年过节会有的集会,非常热闹,寻常百姓和有钱人家都爱逛逛的。
这倒是个好主意,就是这时间太短的话,有点不方便。
小乙见她转移了注意力,不再想着在繁荣大街外摆摊子了,不由暗自松口气,真怕她拿着内卫的令牌去京兆府尹那要求在门外摆地摊啥的。
咱内卫就丢不起那个人。
作为内卫的万事通,小乙是知道朱令仪的货里有一批数量不少的冻货一直没见动静,这东西属于平民百姓的热销货,在繁荣大街确实不大合适。
“现在快过年了,庙会天天都开着,你租个带库房的摊子,可以按天算,去那里逛街的人才是买这类货的。就是得多备几个人看着。”
不然,人多手杂,最容易丢货了。
怕她乱改主意,小乙还亲自带她跑一趟负责庙会摊子的巡查那里,硬是给她弄了个位置不错的,价钱当然没有优惠,就这位置,每天两百文,带库房。
“咱们庙会是东门进,西门出,你的东西重,比较适合摆在靠近出口的地方,不然谁能扛着几十斤的东西逛庙会呢?”
朱令仪却指着进门不远的地方,“我在这里另租一个摊子。”
来都来了,当然得把能买的货都摆出来啦,果子干,肉脯啥的小零食正好进门就买上,边吃边逛么。
她这些天也没让伙计们都闲着,特地买了不少油纸,裁成巴掌大的正方形,让伙计们把果脯、肉脯、果子干啥的,分成一包包的定量,用油纸包好,盖上明阳山货的印章,到时候直接按包卖,比较方便。
现在铺子里都是这种包好的,如果有要的多的,可以另外现称。
如果去庙会那么人多的地方,最好就是提前打好小包装,免得你多他少现称现卖很麻烦还不卫生。
可惜,现在没有通明包装袋,不然更方便了。
这么一想,还得多备几把称和称盘,还有会打称的伙计。。。。。。
朱令仪的心思已经飞到庙会去了,剩下两个人互相瞅瞅,都不吱声。
***
朱令仪果断租下两个摊子,开始往摊子上安排人手。
每个摊子都安排了三个本地买的仆人,他们负责叫卖,跟客人交流,比较口音还是说有些不同的,另有十个自己带来的伙计,帮着搬货,打包,看着东西,小八负责在冻货摊子上打称,老七负责收钱;
另一个摊子安排差不多,大有负责打称,姜家一个算账又好又快的伙计负责收钱。
梁三哥和丁姐夫几个负责每日出货记数等。
风风火火安排起来,不出三天,庙会上就多出了两个插着“明阳山货”旗子的摊子。
每个摊子上都有两个伙计拿着自制的“扩音器”叫卖:“走一走,看一看来,大叔大婶,大爷、大娘、各位哥哥姐姐,都来看一看,咱们明阳山货到庙会嘞。一样的品质,一样的美味,可以先尝后买,不好吃不用付钱。。。。。。。”
“美味冻梨嘞,又冰又甜,吃一口甜到心。。。。。。”
“好吃的蜜汁肉脯嘞,吃过忘不掉。。。。。。”
“冻柿子,冻柿子,吉祥如意柿子,甜得塞蜜嘞。。。。。。”
“冻鱼,明阳山里的冻鱼,味道鲜美,营养丰富,绝对滋补。。。。。。”
反正伙计们背下东家给的词儿,人工循环地拿着扩音器叫卖起来。
东家说了,买得好有奖励。
***
不得不说,这“扩音器”虽然简陋但确实给力,至少对目前别人只会嘴巴吆喝的人来说,形成单方面压制的效果。
尤其是他们提前把东西弄了一部分打成小包装,第一次买的人只花二三十文买一包尝尝味道,没什么压力。
而一旦吃过,回头买多几包,甚至要几斤的也是有的。
冻梨、冻柿子,冻苹果等都有提前切成小片的供试吃,这比大多数只能看着挑的要有优势得多。
眼下大多数人不想占小便宜,尤其是大庭广众之下,尝过觉得好的,基本多少都买几个。
看着堆了后院几大堆的冻货,第一天就出了三分之一。
这还是货备少了,来不及补货。
“哎嘛,做生意还得是京城这种人流量啊。”朱令仪感慨,虽然每天摊位费、人工费都是不少,可卖得也是真多。
不出五天,所有冻货,干货这些就一扫而空!
要不是得给铺子里留些卖高价的,她能直接卖空的了。
“唉,货还是带少了。”
不少客人第一天买完,第三四天又回来买的,都是吃了觉得好的。
顾客说:“往年没买到这么好的,价钱也还算公道。”
伙计们忙着卖货的时候,朱令仪也没闲着。
她得寻些能贩回去卖的东西带着,不然回程走空多不划算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