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九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二九小说网 > 在魏晋争权[梁祝] > 第26章 争权

第26章 争权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说不好这里面有没有王谢两家的功劳,但是桓温确实是缺乏政治智慧的,以至于反又不反、顺又不顺。

虽得善终,桓氏却就此消失。

与之一同消失的,还有被发疯的桓温屠杀的庾氏。

或许身为东晋三家之一的庾氏消失,才是桓温得以善终的真正原因吧。

而现在,桓温的傲慢自大,已经毫无保留地显露了出来,他将今文、古文执牛耳者一齐逼到书院中教书。

迫使二人不得不隐藏自己的政治理想,为一夫子。

王述见她们若有所思,神秘兮兮道:“顾夫子和孟夫子两个人,虽然属于当代大儒,但是毕竟有所抱负,关系不能说很融洽,但也并不算差。”

祝英台懂了:“所以,桓温是借此对王谢两家做出挑衅?”

她的表情一言难尽:“这可真是……得不偿失啊。”

顾、孟两人官职也许不比桓温、实权更是不及,但他们俩存在于朝堂的意义就是向天下读书人做出表示。

把他们逼到此地,就相当于在天下儒者脸上扇了一记重重的耳光。

难怪桓温后期跟个没头苍蝇一样四处乱撞,估计是没有人愿意给他出谋划策,他自己也看不起文人、不愿意听。

虽然如此,桓温手里有兵,还有临贺郡公的头衔,哪怕是乱撞,也能把颍川庾氏给撞死。

祝英台沉思了片刻,又问:“那你们家就没什么表示?”

王述耸了耸肩:“能有什么表示,桓温又不是冲到琅琊王氏的那个叔父面前捆了他两个巴掌。”

琅琊王氏的叔父,指的就是琅琊王氏当代家主王羲之,性格耿介傲慢又不失放旷,拜为右军将军。

是响当当的实权人物。

不过王述出身太原王氏,自然对王羲之没什么崇拜之心。

祝英回琢磨了片刻:“谢氏……我明白了。”

陈郡谢氏家主谢安的侄女谢道韫不久后嫁给了王羲之的次子王凝之,是明明白白的政治联姻,而促成这桩政治联姻的,恐怕就是颍川庾氏的虎视眈眈和桓温给他们带来的危机感。

王谢被迫联手,对付执掌长江上游兵权的桓温。

从现在到桓温死去,换了好几个皇帝。祝英回冷不丁地想到了一个笑话:魏晋南北朝的大臣最容易达成的成就就是三朝老臣。

因为有各位大佬带飞。

祝英回努力地控制自己的表情,让自己不要笑出来。

除去刷成就之外,皇帝的频繁更换,也让浑水摸鱼变得容易起来。

祝英台看向姐姐,二人心照不宣地对视了一眼,预备与顾、孟二位夫子稍作接触。

虽然不准备说服此等在官场中摸爬滚打十数年的老油条,却也可以通过此二人的人脉收拢一些尚且年轻冲动的儒家学子。

祝英台于经义上天赋异禀,然而却总有不认同之处。

譬如,她并不认同仲尼有素功,认为孔子是人非神,更不是什么王。

但同时也觉得,时间流转变化,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文字背后所透露出的消息,也许不只是章句估训那么简单。

所以,直到现在,她还是跟着姐姐两头跑,谁的课都听一耳朵,听完之后就疯狂地写一些离经叛道的文章——

当然,目前唯一的读者是祝英回。

她还不想被二位学士的拥趸暗杀。

就算日后祝英□□创祝氏儒,那也是她与祝英回手掌大权之后的事情了,现在两个人只是普普通通的学子而已。

顾、孟二人执天下学术之牛耳,养气功夫和耐心都是十分过关的,对于祝英台这个尚且没有确定自己归属、却十分有天分的学生更是爱惜。

听到她似乎有决定归附的意思,欣然将自己的学生弟子介绍给了她。

祝英台:……

祝英台:心虚.jpg

祝英台:你们俩都是假的,我的才是真的!

祝英台:理直气壮起来.jpg

祝氏姊妹拿着这些人的联系方式,首先排除了孟之义和顾幸的亲传弟子,又通过回忆两位夫子对学生的评价排除了明显非常坚定的。

最终选定了一个,被顾幸评判为离经叛道、但天赋惊人的年轻儒者——

庾令页。

祝英台思索片刻,提笔挥就一封信,表面上是讨论学术,实际上,却多多使用了“君舟民水”的荀子思想加以试探。

鉴于顾幸对此人的评价有脾气古怪这一条,祝氏姐妹坚信,在上巳节过后几日,大约就能收到回信了。

别问,问就是脾气差到哪怕姓庾也只能孤寡一生。

被王述提醒了王谢与庾氏、桓温的明争暗斗已经拉开帷幕之后,祝英回也预备在此处分一杯羹——

桓温的性格注定了他的败局不可扭转,但祝英回也不希望王羲之和谢安赢得太过轻易从容。

尤其是不希望司隶、豫州、青州、兖州等地,和将士们的性命成为双方博弈的棋子。

正巧,元宵掀起的思乡之怨还未曾平息。

右军将军、谢安丞相,你们都不缺乏指挥战争的经验和智慧,不知道当你们有机会夺桓温兵权之时,能否还会像现在这样,不动声色地看着桓温带着无数将士自取灭亡呢?

毕竟,那可能会成为你们手中的权力和底气。

魏晋南北朝,什么都缺,尤其最缺人命,但最将人命视为草芥的,恰恰也正是这个朝代。

而且,淝水之战给予了从前查无此人的谢家无上荣光,王谢两家真的能忍得住不去争夺这份兵权吗?

当桓温不足为惧,他们两个氏族也会顷刻间决裂。

也许他们能猜到这后面有推手。

但是那又怎么样呢?顶着族人的怨愤、背着衰落的可能,去成全对方吗?

祝英回慢悠悠地再次翻过一页书,唇瓣扬起一点弧度,国家利害,哪里比得上世家本身的荣辱休戚呢?

谢相、王将军,这一局,你们注定输给我。

并不是你们不够聪明冷静,而是世家逐利的本性,无法改变。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