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九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二九小说网 > 赤染兰香 > 第38章 第三十八章 下决心学必有功成

第38章 第三十八章 下决心学必有功成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黄氏无奈摇了摇头,夫君顽固的性格,她太熟悉不过了,也便不多劝了。

夜幕降临,星空闪烁。

叶阳晨突然说道:“爹,我们好久没有在一起看星星了吧?我还记得我小时候总是骑在你的肩膀上看星星,每次我们都要把苍穹夜空的星星都数一遍,我们才回家。你还给我讲很多关于守护星的神话,每个守护神都那么英烈热血。”

叶阳天诧异道:“这些你都还记得啊?为父以为你早就忘了呢。”

“我当然记得啊!我爹给我讲的故事我一个都不会忘。只是孩儿没想到,过了这么多年,我和爹爹还有机会在一起看星星。”

“儿子,你看,那颗星好亮。”叶阳晨用手指着天空。

“爹,我就要做那颗星的守护神。”

“好小子。”叶阳天宠溺一笑,“你刚刚不是说记得爹给你讲的故事吗?那爹考考你,那个星属于什么星座?”

“天秤座。”叶阳晨毫无犹疑地说道。

叶阳天满脸欣慰,“果然记得啊。”

“那是。”

父子两人这么其乐融融地聊着,时间也过得很快。一夜就这样过去,直至东边的启明星亮起,叶阳天依旧搂着儿子的肩膀。

叶阳天问道:“儿子,困不困?”

没等叶阳晨说话,两人突然听见院门打开的声音,父子一齐回过头去看,见仁渊走了出来。

仁渊面无表情,“你们父子还真执着,都进来吧。”

叶阳天领着叶阳晨进了屋,每个人都没再提拜师的事,用过早饭,屋子里所有人依旧沉默着。良久,仁渊才勉强道:“罢了,留下试试吧,如果不行再带回去。”

话音一落,叶阳天喜笑颜开,“谢谢仁渊师父。”说完他又看向儿子,“小晨,快谢谢师父。”

叶阳晨跪地叩头,“谢谢师父。”

仁渊一摆手,“先别说这些了,现在还不必叫师父。”

叶阳天没有再多劝,他再次对仁渊表示感谢后,便说要离开了。仁渊仍然没有半分客气,只是默许点了点头。

临走时,叶阳天叮嘱儿子要好好学习,好好听师父的话,然后一个人回了长风寨。

送走父亲后,叶阳晨来到仁渊的书房,见仁渊正躺在竹椅上看书,他走到仁渊跟前,怕吵到仁渊,于是轻声道:“师父,我们什么时候授课啊?”

仁渊并不看叶阳晨,“不急。还有,我现在还不算是你师父,你不必叫我。”

叶阳晨自尊心极强,不免有些尴尬。

仁渊合上书,郑重问道:“我来问你,你为什么拜我为师?”

被仁渊突然这么问,叶阳晨心一颤,不知该怎么回答,他很怕自己回答错了惹得仁渊发怒。

仁渊以为叶阳晨是没有听懂自己的话,继续追问:“换言之,你为什么求学?这个很重要。”

叶阳晨心想:“这该怎么答呢?总不能说自己是为了博取功名后娶老婆。如果自己真这么回答,仁渊大概会把自己轰出去吧。”这个问题不得不回答,可他一时又不想到更好的答案。

“你是为了考取功名?然后封官荫爵?”仁渊故意给叶阳晨挖了个坑。

“不是的。”叶阳晨再笨也知道为名为利而读书会辱没读书人的气节,于是他想了想说道,“为了自己更好地了解这个世界。” 在叶阳晨的认知里,读书人知识渊博,自然会比没文化的人了解这个世界更多,他觉得自己这么回答总没有错。

有那么一瞬间,叶阳晨很想说以文安邦,但是话到嘴边,他却不敢厚着脸皮那样说。那时的叶阳晨心知自己都没有想在学术上有多深的造诣,更谈不上有以文治国的想法了。

叶阳天从小便教育叶阳晨做人要光明磊落,虽然在拜仁渊为师这件事上,叶阳晨也有些自己的小心思,但却不愿把谎话说得过大。与读书相比,他还是更喜欢钻研武学,并以武锄强扶弱。

仁渊皱了皱眉,他对叶阳晨的这个回答不是特别满意,“为了更好地了解这个世间的一切而去求知,这本无可厚非,而且为了这个目标而求学,总比为了功名利禄强上太多。可这样的格局还是稍稍小了,按你所说,你的求知是局限在自己的思维里的,却没有想过改变这个世界。”

叶阳晨想方设法找补,“师父,我也想过用知识改变世界的,不是要先了解这个世界,然后再去改变世界吗?”

仁渊淡淡追问:“那你说说,你要怎么改变?”

叶阳晨心中忐忑,他觉得自己真不该接仁渊的话,真是自作孽不可活啊!叶阳晨只好硬着头皮道:“师父,这个问题我还没想好,等我想好了我再告诉你吧。”

仁渊眼里有一丝丝失落,然后那张脸又变得霜寒。

叶阳晨面露惭色,转而问道:“那师父,你当初为了什么而治学的呢?”

仁渊怔住了,不是叶阳晨问起,他几乎都已经忘记自己年少时的梦想了。他神色一时黯淡了些,思绪也陷入了回忆中。

良久,仁渊见叶阳晨的眼睛还望着自己,他才轻声道:“当初是希望创造一个风清气正的理想社会。”

叶阳晨刚想问仁渊有没有实现这个理想,可他想起父亲跟自己提过,仁渊是不满时局黑暗才隐居于此,话到嘴边,他没有再问,也无需再问。

仁渊轻叹了口气,继续道:“文官不爱财,武将不惜死,则天下太平。而如今朝局黑暗,文人亦少有风骨,可悲可叹。倘若文人身上没有了刚正不阿,没有了谦卑淡泊,也没有了忧国忧民和凛然不屈,那么国运危殆之时,谁能成为国家的脊梁?”

听仁渊那么说,叶阳晨突然觉得天下的文人都有一个相似的地方,那就是“酸腐”。之前叶阳晨不爱学习,就是觉得父亲为山寨请来的西席甚是迂腐,他实在听不下去。叶阳晨是上古战神赤骁转世,自然天资英奇,他听那个教书先生讲的话很多都是理论脱离实际,不知变通的,自然无法信服。

第二次令叶阳晨觉得文人迂腐,就是西关道的林远峰。若不是他信奉科举功名才是正途,自己和慕瑶的阻碍也许就会少许多了。

这一次拜仁渊为师,仁渊上来就讲了一大篇为国为民的大道理,当时的叶阳晨自然听不进心。刚刚仁渊有感而发时,叶阳晨就在心里腹诽:“一个人可以改变国运危殆吗?一个人可以力挽狂澜吗?一个人根本不可能成为什么国家脊梁,要是一个人用脊梁托起一个国家,那么他的脊梁早就断了。”当时的叶阳晨还不知“敢为天下先”这句话,也不明白“虽千万人吾往矣”这句话的意思,更不知其实丰国已有卫忠海这样的忠臣为过赴死。一个人也是可以成为国家的脊梁的,只是那时的叶阳晨不知道罢了。

不过,后面的日子,叶阳晨才发现,第一天仁渊对自己说的那番话并不是迂腐,而是对理想和信仰的执念。只是那时的叶阳晨还生活在泽清山这个“世外桃源”之中,根本无法感受到仁渊说的什么朝局黑暗,自然也就不明白流淌在仁渊血液中“去浊扬清净风尚”的家国情怀。

见叶阳晨一脸懵懂,仁渊眉头也不禁皱了皱,“我今天说的话你可能不太懂,但一定要牢记在心。”

叶阳晨连连点头,“我记下了。”

仁渊对叶阳晨直白说道:“我本无心收徒弟,既然汝父苦苦相求,我们就姑且试一试有没有师徒的缘分。我们先不用行拜师礼,如果你不成器的话,还是要离开的。”

仁渊时时摆出跟自己“划清界限”的样子,叶阳晨尴尬得不知该怎么回答,只能躬身应是。

还没开始传道授业,叶阳晨便感觉被仁渊泼了一盆又一盆凉水,他觉得这个仁渊比当初的楚宗师父还不好打交道。仁渊不轻易动怒,但常常不苟言笑。虽然说话时的语气温和居多,但话的内容却如扔刀子,处处透着冷漠和寒意。如果说楚宗像是铁石,相处时,触则疼痛,那么仁渊便如沙袋,软绵无力,让人无计可施。就是过了很久之后,叶阳晨也找不到与仁渊和谐相处之道。

尽管仁渊很难相处,但师母黄氏却和蔼可亲,这也是日后叶阳晨面对日复一日枯燥学业时唯一感到欣慰的地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