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忠海只有一万兵力,当然不能真的跟那海硬拼。他只能敌进我退,敌退我进,尽量分散敌人,实施小规模歼灭。除了攻击那海薄弱的方向,还出其不意地毁其粮草。虽然这种迂回战术给那海制造了很多大大小小的麻烦,可卫忠海知道仅凭这些是远远不够的。
卫忠海苦思冥想几夜,他决定给图罗国首领西日莫写一封信。信里说那海此时精锐尽出,他的后方必然空虚,建议西日莫可以趁机夺取那海老巢归化,这种用写信施离间计还是黄魏和董素教会卫忠海的。
蒙古三雄一直雄踞北方,西日莫的图罗国位于那海统领的瓦哈国以西,而敖登统治的巴鲁国位于图罗和瓦哈以北。
多年来,图罗国的实力最弱,但他的野心并不弱。图罗国北部的敖登无论是兵力还是战马装备都是最强的,所以图罗国首领西日莫一直把眼睛对准那海,因为只有他的东边或许可以觊觎一下。
那海出兵南下西日莫是知道的,只是他还是不敢轻举妄动。但当他收到卫忠海的这封信时,他却再也坐不住了。因为卫忠海在信里说,会帮着图罗国共同抗击那海。届时那海腹背受敌,西日莫笃定他必败。西日莫知道这种机会不会再有,他必须抓住。
果然,过了些日子,那海收到守将在后方发来的急报,说归化城被围,瓦哈的将士正拼死抵抗西日莫一轮又一轮的攻势。急报里让那海尽快回援,否则归化城不保。那海倒是想回撤,但卫忠海紧紧咬住自己,不给他撤退的任何机会。
俗语常说,穷寇莫追,但这次的情形和兵法上说的并不相同。卫忠海吃定那海急着回防归化,自然不会与自己恋战,更不敢反扑,这个时候即使把那海咬得浑身是伤,那海也会流着血后撤。卫忠海认为这是自己乘胜追击那海的绝佳机会,怎么能轻易放过,即使不能剿灭那海,但如果能削弱那海的兵力也是好的。就这样,那海拼命赶回归化,而卫忠海则在那海的队伍后面紧追不舍。
无心恋战的那海,只能眼睁睁看着自己不断损兵折将,他虽然满腔怒火,但却无可奈何。那海顾此失彼,等他赶回瓦哈国时已经晚了,西日莫已经完全占领归化十天有余了。
西日莫不确定一定能守住归化,所以在占领归化城的第一天,就将城中和地宫的金印财帛掠夺干净,甚至牛羊都没放过,通通将它们快速运回自己的国都科布多。
西日莫也是蒙古部落的一代枭雄,入归化城后对那海的臣民并没有大肆屠戮。而那海手下得力的几名战将就没那么幸运了,他们被西日莫斩杀。西日莫的目的很简单,他要让那海元气大伤,再也不是自己的对手。
失去金银,又失去良将,瓦哈的国本已经摇摇欲坠,得知这一切的那海多少有些心灰意冷。他在归化城外山坡上,远远望着归化城,誓言一定要雪此耻辱。唯一让那海庆幸的是自己的儿子们在战乱中偷偷逃出了城,等他的儿子长大了就会是他翻身的资本。
回归化的路上,因为卫忠海死死咬住那海部队的“尾巴”,导致那海北都之战后的八万部队,现在只剩下了不到七万,这就是那海全部的家底了。
落难的凤凰不如鸡,那海的老巢被西日莫占据着,万般无奈之下,他只能忍辱负重选择跟对方谈判。谈判的结果就是,那海与西日莫定下城下之盟,将归化以西的大部分领土划给图罗国,从而换回归化。
之前那海的瓦哈国略强于西日莫的图罗国。不过经此一役后,那海和西日莫在实力上互换了位置。
当时西日莫要是想完全灭掉那海的,虽然不至于像碾死蚂蚁那么简单,但也足以让那海变成真正的丧家之犬。
西日莫之所以答应了那海“求和”的条件,主要是因为他暂时还不想灭掉那海,他还需要留着那海去制衡蒙古北部巴鲁国。西日莫怕他前脚灭掉那海,后脚敖登有就出兵征讨自己,而以他现在的实力还不足以抗衡巴鲁国的敖登,他还需要再攒攒实力。
三角形永远是最稳固的,所以多年来,蒙古三国任何一方都不敢轻举妄动,就是不想给另两方结盟的机会。如果不是一方独大,逼不得已,另外两方也不愿意结盟,因为他们实际彼此也都互不相信,他们觉得各自保持中立更有利一些。
西日莫的算盘就是留着对自己已经没有威胁的那海令敖登不敢轻举妄动,这样他就可以进一步壮大自己的实力,等到时机成熟了,他就可以一统全蒙。
当然这只是西日莫自己的想法,蒙古三国的每个头领都想统一全蒙,更想逐鹿中原。那海何尝不是觉得丰国是软柿子,先把它完全捏在手里后就可粮草充足,届时再调转枪头杀向另外两个蒙古藩王的胜算就更大。
那海的势力范围大幅缩水,他自然咽不下这口气。在那海心中,这一切的罪魁祸首都是卫忠海,他决定把所有对卫忠海的仇恨都聚在三尺刀锋上。
安抚住了西日莫后,那海开始合围卫忠海。因为之前追得太紧,贴得太近,卫忠海想在此时再全身而退已经不可能了。当然,如果卫忠海让他的将士当人肉盾牌,他或许有逃回丰国的一线可能。只是卫忠海心里清楚,那样一来,朝中奸佞小人更会妖魔化自己,那些不知情的人也会造谣言说他根本不是在追击那海,而是做样子一路把那海“送回”归化。
想到这些,卫忠海自知已没有退路,他不能为求活命而失掉忠名,更不能授人以柄、落人口实而连累家人。卫忠海心头掠过一丝豪情,他决定慷慨赴死,并以死明志。
回想自己这一生,卫忠海并不觉得遗憾了,他庆幸在有生之年体会了一次披坚执锐的瘾,卫氏一族也算出了他这么一个半路出家的将军。这样一想,卫忠海觉得即使自己下了九泉,也不愧对祖先了。
想到自己的死,卫忠海同样觉得够本,毕竟他可以预见,与那海这最后一战会为丰国带来多年的安宁。
其实早在卫忠海决定追击那海时,他就猜到会有此结局了,毕竟当时那海只是急于回援没空搭理自己,现在终于得空了怎么会放过自己。
可是即使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刻,卫忠海想的也是再多耗尽一些那海的兵力。卫忠海带领着那几千人,拼到最后的一兵一卒,杀伤敌军一万五千余人。最后由于双方的兵力相差太过悬殊,卫忠海在坚持了十一天后,轰然倒在血泊中。
那一刻,卫忠海笑了,他庆幸的是削弱那海实力的目的已经达到,短时间内,那海再无南下侵略丰国的可能,而且他终于可以不用再背负汉奸之名,也就觉得此生无憾了。离开这个世界前,唯一让卫忠海觉得有所亏欠的,就是他的结发妻子白华。
虽然是敌手,那海还是厚葬了卫忠海,因为卫忠海为国为民尽忠的气节令他心生敬佩。
卫忠海的牺牲为丰国的北境赢得了八年的太平。八年后,瓦哈国的元气休养过来,那海再次举兵南下,一举攻占北都。顺帝带着皇室和大臣提前弃都城到临昌州继续苟且偷安,他几乎是狼狈地逃到那里的。
又过了九年,卫忠海的冤案才被顺帝的儿子献帝推翻。时间真的过去太久了,许多人等待这一天,头发白了,心快寒了。虽然当年的真相并没有被完全昭雪,但令人欣慰的是,今天献帝总算摘掉了卫家头顶的污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