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出决定,图南立刻在吃饭时从藜。“风神教做私盐生意吗?”
从藜咽下嘴里的干粮。“除了黄赌,只要赚钱,我们什么生意都做,怎么了?”
图南道:“我有个朋友是陆君之孙,可以帮你们拿到更多盐,价格比市面上便宜。”
大部分陆地国家的盐政走的是官营路线,当然,也有少部分走的官私并行路线,唯海国独树一帜,盐政完全私有化。
倒不是海皇脑子有坑,禺京之乱结束后的海国衰弱到极致,失去了大部分陆地领土与人口。大部分人口是鲛人,海里的鲛人不需要吃盐,只有陆地生物需要吃盐,但陆地生物占总人口比例太小,搞盐官营成本太高,干脆放开,专注粮食官营——海国也是唯一一个粮食官营的王朝。
但私有化不代表做私盐生意没有门槛,正因为私有化,一番激烈的淘汰后,盐业被几大寡头瓜分,想买到好且量大管饱的盐,而非被当肥羊宰并非易事。
从藜问:“可以拿到多少盐?”
“你们能吃下多少盐?”图南道。“这条渠道直通陆君,海国陆君的权力你们应该明白。”
就算陆君对这个钱没兴趣也没关系,她会告诉陆君明白:这不是钱的问题,是政治问题。
一个陆地上的强大宗教对海国抱有好感,对海国未来的陆地战略有益无害。
从藜道:“我需要与其她人讨论一下。”
图南笑着表示自己有很多时间等待,完全不担心风神教拒绝,即便这会损害教徒母国的利益——大量私盐涌入第一个冲击的便是陆地国家的盐税,而盐税从古至今都是陆地国家财政的重要支柱——但能做大做强且绵延千年的宗教皆有一个共同点:家国意识淡薄,无国界,普世。
不普世的宗教凭什么突破国的限制?让不同地区不同族群的人接受?
同一条船的教徒们回应得都很快:多多益善。
甚至船行至风神陵,众人还将图南介绍给从其它地区神庙赶来的教徒,下船三天,图南一天五顿的参加聚会,胖了一斤。
万幸,风神教有戒律,除非严寒的冬季,否则不允许饮酒,聚会就只是品尝美食,不然图南不止三天胖一斤,还得喝出胃病。
但变化最大的不是图南,而是棠,三天长肉一斤半。
风神陵虽是陵园,但一来临近燹朝东京淇阳,二来垂暮将死的教徒都会来此定居,以便死后火化烧俑。
平时就有许多人口聚居,临近大祭,人口更多,大量人口吸引商贩,风神陵的门口在千百年岁月里早已发展为繁华城镇,又因为风神教注重美食,城镇中最多的便是各种食肆,每家做的食物都令人流口水。
夏与棠拿着图南给的零花钱从早到晚一条街一条街的吃过去,嘴巴没停过,身上肥肉蹭蹭长。
制陶作坊。
“虽然稚童长得壮是好事,但你俩这长肉速度也太快了。”献一边捏掏胚一边对新认识的两位小友道。
棠无所谓:“长就长吧。”
“但长得太胖就不好看了。”
棠惊恐的摘下系在腰间的小铜镜照了照。“是胖了一点,但还是一样美。”
看着松了口气的棠,小伙伴还好,已经习惯棠每天照十来次镜子,献却是有一瞬的沉默。
棠道:“不过你说得也有道理,脸上肉再多一些就不漂亮了,我得少吃点。”
夏拒绝:“我不介意胖,我要吃。”
“那你吃,我看着。”
夏无语。“那我还吃得下吗?”
献道:“没事,你俩平时可以多跑跑,活动量够大就不会长肉。”
棠道:“可我们这几天一直在大街小巷的跑。”
献莞尔。“你们跑的同时嘴也没停过,消耗量跟不上吃的量。”
棠想了想,问:“我们可以帮忙制陶吗?”
制陶看起来挺费力气的。
献愣了下,旋即道:“可以,但你俩是新手,刚开始只能揉陶泥,工钱也很低。”
“没关系。”棠道。“我就是想找点事做。”
制陶并非易事,尤其是风神教的制陶作坊,外人光是站在作坊里就是一种考验。
制陶的正常流程是练泥、拉坯、印坯、利坯、晒坯、刻花、施釉、烧窑、彩釉,风神教的制陶也有如上流程,但是——
风神教做了一些具有自身特色的改良。
第一个环节不是练泥而是火化,当然,仅限于来到风神陵的是活人,若是已经火化的死者,可以省略这一环节。
陶坊旁边便是火化作坊,火化作坊里的窑炉是专门设计的,可以最大限度将人烧成灰,也可以一次烧多人,最多能烧二十人——烧一次窑需要耗费大量柴禾,作坊鼓励多人火化,烧完后骨灰均分。
棠原本以为没人会喜欢共同火化,最后分的骨灰鬼知道掺了多少人,谁能接受?但与献聊天才知道,还真有人接受。
有一些教徒关系很好,希望死后也能延续,不仅要求死后的陶俑摆在一个墓室,连火化也要一起。
棠一边揉泥一边道:“但每个人死的时间不是不同吗?总不能一个好朋友死了,剩下的就不活了吧?”
“当然不会,但人死后可以推迟火化时间,看到那边那座塔了吗?”献一指远方的高塔。
“看到了?它是做什么的?”
“已经死去,但相约一同火化的友人还活着,便会将尸体放在棺椁中,停在三途塔,等待还在人世的友人,待相约的友人皆死去后,一起进火化炉,火化成灰。”献道。
棠恍然的哦了声,将一把骨灰混进掏泥里。“感情一定很好。”
夏赞同:“怎么也得是刎颈之交。”
献点头。“那是自然,感情不够好,很容易觉得晦气。”
第二个环节是练泥,从矿区采取矿石,经水碓舂细,淘洗,除去杂质,沉淀后制成砖状的泥块,再用水调和泥块,去掉渣质,用手搓揉,将泥团中的空气挤压出来,使泥中的水分均匀。
风神教在这个环节加了一点,调和搓揉陶泥时将骨灰加进去。
加了几把骨灰后棠问:“骨灰不是制陶的材料,不会影响陶俑的品质吗?”
夏笑道:“不会,一座陶俑轻则一两百斤,重则三四百斤,一个人的骨灰顶天也就五六斤,加进去并不会影响陶器品质,而且陶俑的配方是专门研制的,加入骨灰不仅不会影响品质,还会让骨陶俑不易吸附污渍,保持清洁卫生,耐热性和耐磨性也更高,可以保存更久。”
“夏好厉害,懂得真多。”
夏答:“先生一直惦记自己死后的骨陶俑怎么做最好看保存更久,我也听了一耳朵。”
第三个环节是拉坯,将泥团摔掷在辘轳车的转盘中心,随手法的屈伸收放拉制出坯体的大致模样。
第四环节是印坯,用提前制作好的模具对坯体进一步加工,风神教亦是如此,用模具制作初胎。
模具都是提前做好的,还在火化之前,制作模具也是最麻烦的一个环节。
倒不是模具有多难做,而是制作模具时当事人还活着。
当事人希望自己的陶俑是自己最美最好的状态,为此她们会不同年龄段找画师画下自己不同阶段的模样,待暮年时从中挑出自己最喜欢的——也有结合不同时期特点重新画的,比如既有年轻时的容貌又有年老时的气质——给作坊制作模具,为了确保模具符合自己的心意,会以吹毛求疵的精神监督模具的制作,有一点不满意都要重做。
棠与夏便不止一次看到当事人与制作模具的工匠吵起来,个别甚至打了起来。
算下来,制作模具耗费的时间是其它环节的总和。
模具制作如此麻烦,印坯环节自然不会多轻松。
当事人已经死了,但她的晚辈还活着,会接棒继续吹毛求疵,到初胎制作完成也不会结束。
初胎仍旧粗糙,还要覆盖一层细泥进行精细化加工,即雕刻与上色,也是当事人晚辈吹毛求疵的巅峰环节。
棠与夏便有看到当事人晚辈对着陶坯挑剔眉毛的根数不对的、挑剔表情不够生动的、服饰细节有问题的、武器细节、颜色不够匀称....
从上午一直挑到暮色四合,不见半分疲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