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尧平生最讨厌蠢人,可望着阿愿摇摇晃晃的背影,心里却生出一股说不清道不明的滋味。
这小姑娘光背影都透着开心。
路上,阿愿心里正盘算着中午给顾偿做什么饭菜,连身侧跟着一辆马车都是慢了一拍才反应过来。
阿愿脚步一顿,看向马车时正巧帝尧掀开车帘往外看。
太子殿下的脸万年如一日的冷峻,眼眸矜傲得如一柄尊贵的帝王之剑,从不会掩饰丝毫锋芒。
阿愿猝不及防对上那双墨眸,急忙避开视线,恭敬地垂下头,正考虑在外面当众下跪行礼妥不妥,就听见一声寒音响起,“上车。”
阿愿垂头盯着脚尖,一副没听见的模样,一动不动。
帝尧皱眉瞧她,时至今日,他不会再觉得面前这个小姑娘会胆小迟钝地听不到他的话,她明明很聪明,周旋迂回地在他手上保住了上官父子,保住了韩疏阔……
声音再度响起,冷硬中带着威严,“上车。”
阿愿终于有了反应,膝盖微曲的瞬间。
“不许跪。”
阿愿感受着那股落在她身上的目光,实在想不明白自己又怎么惹恼了这位太子殿下。
好在马蹄声渐近,一阵如风般温润的声音解了她的困境。
“阿愚……”
“出门怎么不叫我?”
话音落,卸了甲、身穿青袍的顾偿已经站到了阿愿身旁,一手接过了阿愿手中提的东西,他似才看见马车上的帝尧般,抱拳行礼道:“拜见殿下。”
说话间,他巧妙地将阿愿挡在了自己身后。
帝尧收回落到阿愿身上的目光,看向这位儒雅如松竹立于清风中的将军,举手投足间不见丝毫戾气血腥,当真应了众人那句评语——君子风骨。
“顾将军瞧着脸色不好。”
“谢殿下关心,受了些伤,过两日便可痊愈。”
“如此,孤便不打扰顾将军了。”
冷淡一句撂下,帝尧便放下车帘,车轱辘转起,马车扬长而去。
“阿愚没事吧?”
顾偿转身,仔细看了看阿愿,顺便接过她另一只手中拎的果蔬。
他这两日也从上官奇侯那里听说了太子殿下总是为难阿愿的事情,故而远远看见阿愿垂头站在太子车驾旁“听训”的模样就是一急,担忧中失了礼节。
阿愿抬起头,朝他俏皮地眨了眨眼,笑道:“没事,太子殿下只是讨厌我而已,也是不巧,平时我都躲着他走的,不知今个他怎么来了崇安城,还在路上碰到了。”
“没事就好,今天怎么买了这么多东西?”
“我家将军能吃,当然要多买点。”
素来沉稳稳重的顾偿难得面露无奈,还藏着一丝窘迫,“阿愚……”
“好好好,不笑你了,能吃怎么了?阿愚养得起你,还能给你做好吃的。”
“唉,我家小姑娘这张嘴又厉害了。”
说笑间,顾偿把一堆菜肉挂到马背上,又扶着阿愿上了马,自己翻身上马将人圈在怀里,满眼宠溺的笑意道:“说不过你,我们回家了。”
马蹄嗒嗒声响起,两人一马往城外军营而去。
城门口,一辆驶停的马车内,帝尧看着远处的双影,缓缓放下车帘。
马车再驶,帝尧端坐在车厢闭目养神,指尖轻轻摩擦,极轻地念了一声,“阿愚……”
小姑娘是他养大的,他自然知道那是她的闺名。
是她那位软弱早逝的母亲为她取的,那位来自江南书香世家的李氏小姐嫁进独孤家是被活活蹉跎死的,因为性子软绵懦怯,再加上脑子愚笨,并不被夫君所喜。
那个满门聪明人的独孤家啊,除了老太师,皆是满腹心机、自负聪明之辈,个个心比天高、命比纸薄,可笑得很。
李氏小姐生下阿愿不久后便去世了,并给小姑娘起了“阿愚”这个闺名,她希望自己的女儿不必太聪明,愚笨也好,痴傻也罢,高高兴兴地度过一生便好。
那时阿愿还担着“大周太子妃”的名头,太子殿下不喜阿愿这个闺名,堂堂太子妃怎么能用“愚”字当闺名?
太子殿下自己不叫阿愿的闺名,也不许旁人唤这二字,犹如一个“耻辱”。
但如今,“阿愚”两字从帝尧口中念出……
方才长街上,帝尧自然没有错过顾偿出现的瞬间,“阿愚”两字出口的同时,原本一直低着头的阿愿偷摸抬头看了顾偿一眼,眼中藏着光,连嘴角的笑意都带着甜。
“阿愚……”
车厢中的帝尧再度念出这两字,彼时他还不知道那一刻盘旋在心间的情绪,名“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