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伷先,这是个再简单不过的道理。圣上冒天下之大不韪参与宫变,推翻自己的母亲,难道是为了当个处处受宰相掣肘的皇帝吗?”
帝王心事鬼神不言,洛北这句话一下子点出要害。
裴伷先也不免被吓得脸色一白:“公子的意思是,不要说张相公等现在不会上书要求处置武氏子弟,便是上了书,圣上也绝不会恩准。”
“想要靠正常的政治手段扳倒他们,恐怕很难。”洛北又给自己倒了一杯酒,一饮而尽。他是岐黄大家,平日不喜饮酒,此刻却是需要几杯薄酒帮助自己下定决心,“要从快从速,只有一个办法。杀了武三思。”
“杀了......武三思?”裴伷先反应了过来,“公子的意思是:行刺?”
“武家子弟之中,多的是趋炎附势的无能之辈。只有武三思称得上是彻头彻尾的野心家。他与宫中牵连甚多,又是圣上的亲家。”洛北斩钉截铁地道:“只要他一死,大局可定。除此之外,别无他法。”
裴伷先听他语气,心中升起了一股不详的预感:“公子......不是打算亲自去吧?”
“这样的事情,我也不是第一次做了。”洛北轻轻一笑,“放心,我晓得厉害。伷先,今日你我要在池边做出不欢而散的情状。之后我会搬出阿史那献将军的府邸,你处理完长安几个铺子的事情,就立刻回到洛阳的太子身边。”
他这话的言下之意是要把裴伷先支开。裴伷先气得当场一拍桌子:“公子!当年我伯父裴炎之死便与武三思有关,我难道不想复仇吗?此等机密事情确实是知道的人越少越好,可公子也不能单枪匹马地做成此事。”
“船!”洛北见他情绪激动,几乎要在舟中起身,小船颠簸不平,忙将酒壶捞在手中。
裴伷先也怕翻船,只得坐下来,脸上依旧是一片愤恨不平。
洛北想了想,又温言劝道:“当年我杀突厥国权臣阿史德元珍,便是单枪匹马。伷先你......”
裴伷先忍不住开口打断了他的话:“阿史德元珍?!他是公子所杀?当时他在突厥国的权势如日中天,却突然病死在西征西域的途中,不少人都很惋惜。默啜还亲自主持了他的葬礼,为他立碑。”
洛北忍不住笑了:“就是默啜要他死。我不是说过么,没有几个君主是能容忍得下权臣的。”
“可是当时公子应该刚到突厥不久吧?也才被默啜承认为阿史那家族的子弟不久。”裴伷先还有一句话隐而不发:当时洛北才十二岁,默啜怎么敢委派洛北这么个少年去做这么凶险的事情?
“默啜知道阿史德元珍护卫极多,部族也骁勇,所以才出此下策。我那时候急需一个机会获取默啜的信任,就当了这枚棋子。”
洛北从未同人说起这段往事,甚至连回忆都不常想起,此刻也不想多谈:“都过去了。现在伷先应当信我可以单枪匹马完成此事了吧?”
裴伷先斩钉截铁地道:“我不拦公子,可公子也不要想将我排除在外。我与武三思的怨恨是家仇——我绝不能放过他。”
洛北只得随他去。两人商定诸多细节,才一同下了船,各自分别。
春三月,春闱将至,朝廷终于从洛阳迁都回了长安。沉寂一年之久的长安宫室和各部衙门,又迎来了勃勃生机。
洛北也接到了调令,从七品的凉州参军升任为从六品上的兵部职方司员外郎。他到兵部的第一日,便去拜会兵部尚书张柬之。
张柬之正忙着同人商议武举的事情,见到洛北来,只招呼他在屋内坐下。
洛北等了一个多时辰,张柬之才得空和他说话:“洛北,你今日怎么来拜访?”
“属下今日第一天到兵部来报道。按照礼节,应当来拜会主官。”洛北又给张柬之行了一礼。
张柬之心喜他知进退,懂礼节,面上却故作谦逊:“何必这样客气。我听说你在凉州曾经替郭元振执掌机要,职方司主要负责的是天下舆图、镇戍、烽燧的管理,你也算鱼入大海了,我等着你施展所长。”
“张相公谬赞了。”洛北不料他同自己打起了官腔,只得喏喏应付几句,就辞别回到了自己所在的职事堂中。
他的顶头上司职方郎中是个喜欢说笑的人,见他一无所获地回来,不由得笑道:“怎么,张相公没说什么好话?”
“没什么好话,也没什么坏话。”洛北躬身应答,殷切地替郎中手边添上茶水,“只说了几句要加勉励的话,就退了回来。我这准备了一肚子突厥、吐蕃边境的情况,都没派上用场。”
职方郎中哈哈大笑:“你从凉州来,不知我们朝中的情况。圣上已经下了圣旨,要召还当时开罪二张而被贬谪的魏元忠回朝。魏元忠是平定徐敬业叛乱的功臣,又是圣上在东宫时的旧部。你说,这样的功勋,圣上要怎么安排呢?”
“这,自然是要魏相公执掌兵部了。”洛北心中一凛,这一任命说明皇帝对五大臣的不信任已经到达了巅峰——所以他才会召回自己在东宫时的臣子。
“这不就是了。所以张相公才什么都不和你说。这兵部的事情,他想说,也说不上话了。”职方郎中道。
洛北低头应允,又趁机奉承上官几句,请他有空的时候到家中做客,心里却暗暗下了决心——诛杀武三思的事情,恐怕等不到准备万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