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末,春日来信,安大的垂丝海棠开了。
大片的海棠花铺陈开来,绣出一段水红色的朝霞,深浅不一。
花朵温柔而又热烈地盛放,汲取这明媚的春光。花瓣自花托处,由浅入深延伸开,从海天霞渐入加深,边缘处一点妃红,宛若小姑娘的唇脂。
一场春雨过后,娇嫩的海棠上落满了晶莹剔透的水珠,微微垂下,就连颜色仿佛都淡了,多了几分烟雨过后的朦胧,工笔沾水晕染开,自成一幅韵味十足的写意。
诗歌赏析的课上,汪老师布置了小组项目,每组可自行选择自己喜欢的一首诗歌或一位诗人进行研学,在学期末的最后一节课上进行展示,展示的成绩也会成为小组每个人的期末分数。
学生总共七人,分为两组,三位大三的学姐试图拉张思明入伙以达到人数制胜的目的,但张思明坚贞不屈,从一而终,还是加入了许朝晞的小组。
选诗的环节主要依靠张思明和郑可笛两人的讨论,陈晏和只在必要的时候否定张思明一些异想天开的提议,而许朝晞则主要负责在郑可笛的每一次提议之后欢呼鼓掌给予肯定的支持。
最后,在陈晏和把控张思明、许朝晞支持郑可笛这样一片其乐融融的探讨下,大家一致决定选择罗伯特·布朗宁的《哈默林的花衣吹笛人》。
这首诗是郑可笛的提议,是小众的长篇叙事诗,源自中世纪德国民间故事。
讲的是闹鼠灾的哈默林市来了个打扮奇怪的吹笛人,吹笛人表示自己有方法驱逐老鼠,市长答应只要他可以做到,就赏赐他丰厚的报酬。
吹笛人演奏起自己的笛子,全城的老鼠都涌现出来,他把它们引诱到河水里,汹涌的喝水吞没了老鼠,鼠灾被解决了。
但市长没有兑现自己的诺言,一怒之下的吹笛人再次吹起自己的笛子,这一次,全城的孩子仿佛着了魔,笑着跳着跟着吹笛人一起远去。
唯一一位没跟上队伍的男孩回到了城里,但他追悔莫及,直到很久之后还在遗憾没能和他的伙伴们一起去吹笛人所说的整日欢乐的地方。
同样的选材,其实它还有一个《格林童话》的版本,这个故事许朝晞小时候看过,那会儿她还因为这个故事担心家里有老鼠,缠着妈妈一起睡了好几天。
此次他们选择这首诗,是因为根据中世纪的史料记载:1284年,在哈默林这座城市里,确实曾有130个孩子在卡尔瓦略附近失踪。
这让大家都升起一股对这首诗歌背后隐藏的真实失踪谜案的探究之心。
周六一早,四人相约在图书馆里分别收集相关的资料,张思明和郑可笛主要负责找诗人和诗歌的研究资料,而陈晏和与许朝晞主要负责查阅同时期德国的相关历史文献材料。
等他们再坐在一起的时候,四人的小桌上垒起一叠厚厚的书本与打印件,大家又开始分工阅读记录,等差不多读到午饭时间时,张思明从高高的资料后探出脑袋,小声说:“咱们要不一起去吃个饭?”
许朝晞打了个哈欠,眼睛一亮:“走!干饭!”
原本按照陈晏和的想法,大家应当去食堂速战速决再回去继续阅读和记录,但架不住美食达人许朝晞控诉“都这么费脑了还不吃点好的吗”,再加上旁边还有一个“助纣为虐”的张思明,以及“隔岸观火”的郑可笛,四人最后走出校门坐在了方圆三公里内唯一一家火锅店。
许朝晞和郑可笛拿着菜单研究点菜的时候,陈晏和还拿着刚才没读完的一篇论文继续阅读,张思明则不知道在手机上看些什么。
许朝晞眉头一皱,打断他们俩:“好啦!这个汇报又不是下周一就要做,这是这学期的课题哎!不差吃饭这会儿,你俩想吃啥菜?”
陈晏和象征性地放下手里的打印材料,说了句“都可以,不挑食,马上把这篇看完了”后,又举起来继续看。
许朝晞磨牙,怒目一瞪,只得炮火转移,看向另一位:“张思明,你呢?”
混熟之后,连那点儿意思意思表达尊重的“学长”二字,都被省掉了。
张思明却突然把自己的手机屏幕转过来,递至四人的中间,兴奋地说:“咱们一起去这个吧!”
许朝晞被打了个措手不及,她定睛一看,屏幕里是一个博主的游玩推荐:中世纪欧式恐怖密室《鼠》,你一定要来体验!
配图是一个躺在地上的人,身上是各式各样逼真的老鼠。
许朝晞一把捂住自己的眼睛,胳膊肘甚至不经意打到了离她很近的郑可笛,她马上扭头揉着对方被误伤的下巴:“对不起对不起!”
郑可笛一边笑一边也揉着自己的下巴:“没事没事。”
张思明收回手机,惊讶地说:“学妹,没想到,你还害怕这个啊!”
许朝晞确定手机不在面前了,才放心的把头扭回去:“我超怕这些恐怖的东西!超怕!刚刚真的吓我一大跳!”
陈晏和因为专注阅读而错失刚才的画面,他放下手中的材料,茫然地问:“什么?”
许朝晞迫不及待告状:“他拿了一张巨恐怕的图片给我看!一个人身上全是老鼠!”
陈晏和侧脸,望向张思明,虽然什么都没说,但从他的眼神里,张思明感受到了来自学霸无形的压迫感。
他举手投降,先是小声嘀咕:“重色轻友,这就帮别人撑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