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
明朝,永乐五年正月,安南富良江畔。
秦跃拂开营帐,准确地说,此世他的名字不叫秦跃。
他叫什么来着?他走进营帐里,前尘古旧悉数被今朝此刻替代,他记不起原本的名字了,在这里,他们都叫他徐天师。
徐勉,受当今圣上亲自召见的道士,陛下赏脸,称他一声徐天师,上行下效,朝内外都尊他为天师。
攻安南之战,已临近尾声。
营帐再次被拂开,进来一虎背熊腰、身高体壮之人,徐勉抬起头,他站起来,拱手作揖:“张大人。”
此人即为大明朝进攻安南的主力之一,接替老将朱能,掌握统帅大权的副将张辅。
张辅摆手,示意他不必拘泥于这些繁文缛节,行兵在外,能简则简。
张辅开门见山:“天师所言果真不错,沐王爷派出去的探子传回了消息,说胡家父子就在对岸的山洞里藏身,而这山洞……”
张辅看着他,话没有说尽。
建文元年,安南国相黎季犛杀了当时安南的陈皇帝,向中原王朝谎称安南陈氏王朝绝嗣,后继无人,此时,安南还是向大明俯首纳贡的臣国。
朝廷误信了黎季犛所言,封他为新的安南王。
结果没多久,原本执掌安南的陈氏一族后人逃至中原,就是已故安南王的孙子陈天平。
陈天平把黎季犛欺瞒□□、残杀陈王的丑闻一一告发,明廷这才知道自己受了黎季犛蒙骗。
这黎季犛杀了安南陈氏皇帝,让自己的儿子做皇帝,自己当太上皇。
黎季犛还自称为虞舜后人,把自己的名字改成胡一元,把安南的国号从大越改为大虞,颇为风光。
然而没风光多久,他就得知陈天平把他告到了中原。明朝皇帝还排了使节到安南查明此事。
发现推脱不过,黎季犛不得不上奏明廷,请逃难的陈氏子孙复归安南,并允诺归还王位。
永乐四年正月,永乐帝派遣都督黄中,带着五千兵马送陈天平回安南,谁知道这黎季犛胆大包天。永乐四年三月,黎季犛派兵埋伏在道上,袭击明使黄中。
消息传回明廷,圣上龙颜大不悦,在这之前,安南黎季犛就多次扣留明廷使节,未经中原应允,擅自攻打占城,还意图侵占广西领土,中原朝廷对安南胡氏不满已久。
永乐皇帝终于下定决心,任命老将朱能为征夷将军,张辅、沐晟为副将,攻打安南。路上,朱能病逝,张辅就接任了他,掌握统帅大全。
明军分进合击,所至皆克,一路摧枯拉朽,在永乐五年正月,将安南兵追到了黄江,篡位的黎季犛父子躲到富良江畔,就在离他们扎营不远的地方。
安南雨气充沛,空气潮湿,富良江畔更是重重瘴气,大军没有冒进,都在等着上峰下一步的指示。
张辅知道,到了这里,就不是兵戈所能轻易决断的了,否则,圣上也不至于让他带上徐勉这个一冥教的道士。
事实上,徐勉突然出现在明廷,若非皇帝重视他,其他人都会以为他是来历不明的邪道,对他嗤之以鼻。
事至如今,军中还有很多将士们不服他。
但徐勉并不在意这些。
他只想见到江对岸那个人,他来这里,就是为了见他,然后,杀死他。
出发至安南前,他与明朝皇帝秉烛夜谈,他向皇帝许诺,世间必没有第二个天人,杀侄篡位的朱棣才是天命所归,他会把这个人带回去,由朱棣将之祭天,以求得苍天垂怜、江山永固。
而独断专行的朱棣也向他许诺,只要他带回此人,他就为他立宗祠,尊称他为大明国师,永生永世,享不尽的香火与荣华富贵。
只要有香火供奉,傻子也能成仙。
徐勉知道,自己一定要成仙,为此,他将不惜一切代价,永生与成仙,就是他毕生所愿。如果一定要有第二个愿望,那就是战胜他,然后成仙。
他叫沈烟。
徐勉看着桌上的舆图。
张辅将木头做的棋子放在要塞上:“我们的探子都把周围搜过一遍了,到处都是瘴气,进去的人说,见到了死去的亲友仇敌,他们都生了幻象。”
“这是他布的阵。”徐勉轻声叹息,不悲不喜:“让诸位将士们,不要轻举妄动。”
“天师可有办法?”张辅问道,破掉这里的障眼阵法,就是他们带徐勉过来的目的。
徐勉轻轻点头:“他的所有阵法,我了如指掌,请张大人放心,七日之后,瘴气可破。”
他太了解他了。
至于原因,大抵是因为,他是他唯二的徒弟,之一。
他是沈烟第一个徒弟,年少时流落广西,在中南半岛与中原间挑担走货谋生,后来遭遇瘴气,被沈烟救下,此后便缠着他,要做他的徒弟。
大概十四岁时,徐勉望着沈烟拒绝的背影,难过道:“师父一个人,就不寂寞吗?”
他往返中原与安南,给沈烟带回了许多小玩意儿,为他洗衣做饭,种田养猪,硬生生熬了三年,沈烟才勉为其难,收他做了徒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