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九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二九小说网 > 北魏-太和轶事 > 第24章 荧惑出端门

第24章 荧惑出端门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元恂越想越觉气热,一时茶饭不思,焦躁不已。直到元超元隆二人赶来,他才得以平抚。

两人的到来,给他带来了确切的消息。意在大后日晚上起事,太子由北门出洛阳,至邺城往北,会有人接应。

元恂盘算着日子,这是皇父启程前往嵩山听经之时。大抵就是因着这样的空隙,他出城才更方便隐蔽些。

此时,韶华也收到了冯夙带来的信。是已为平城百姓的冯修送来的,少时纨绔的好人缘在此时发挥了作用。

平城诸贵家中子弟十有八九都绕不开冯修,此时他因平民身份便无避忌,吃喝玩乐更是肆意。几盏黄汤下肚,该说的不该说的,也都说了。

韶华因此得到准信,正与元颐处新来的秘信相对,无相错处。

元宏不由的感慨,"看来此行还真是非去不可。"

韶华道:"官人不离开洛阳,谁又敢老虎脸上拔毛呢。"

元宏笑,将她圈在怀中,说了一句,"大约只有你敢了。"

话虽如此,他还是启动了周密的计划和安排。

金墉城中诸事交于韶华之手,由她执掌并调度领军将军元俨等人。

洛阳城中则是李彪。

自洛阳令元志左迁之后,洛阳城中最贵者当属强御李彪。

城外督防,则交于司州牧元禧并护军将军等人。

只有太子护卫队,又兼只出城北归。其实动静应不会太大,大抵是用不到司州牧出手,但准备不可不做。

有执掌洛阳城外四路大军的护军将军协助元禧,纵然元禧被穆泰的大金饼子砸晕了脑袋,也不至太过混沌。

元宏做好了准备,便依计上嵩山听经去了。

只有敏感多疑如元恪才隐秘的感觉到城中气氛实属怪异。

冯俊兴笑:"哪里怪?"

元恪摇头,"说不上来,就是怪。"

他平日需在皇宗学读书,往往下学才会去御史台找李彪。李彪大约已受人所托,每每他还未至,便已在堂上等着了。

然,近日却不同。

先是皇父于众人面前斥李彪总为自家郎君谋官之举,这本是小事,但皇父每每的小题大做背后必有用意。(注2)

果不其然,自那几日之后,李彪就变得行踪诡秘了很多,数次找上门去,都不见人影。

他甚至还在李宅等了等,听那李彪幼即聪颖的小女讲了两卷经才离开。

神智告诉他,这特别的巧合背后,定隐藏着某样机密玄疑。

冯俊兴听完,只答:"想这么多做甚,该知道的时候,便知道了。"

李彪其实哪儿也没去,他只待在金墉城外王南寺中等着天使降临,此次来的依旧是昭仪娘子身侧的阿岳。

李彪照例先请昭仪娘子安,阿岳却带来了一条新的讯息。

说是新的,其实是去年的。

只因历来诸臣不可亲近太卜天象之事。以免挟天自重,蛊惑世人。违者视同谋反。于是除非天有异象,举世皆知。大多待诸臣知晓,其实已是延后了。

李彪遂恭听:"十九年六月壬寅,荧惑出于端门。占曰“邦有大狱,君子恶之,又更纪立王之戒也”。(注3)

听罢后,阿岳又道:"娘子的意思是,可令此占天下闻也。"

李彪了然,此为造势。

先朝亦有此例,晁崇曾利用天象阻止道武帝拓跋珪继续行军,后查明晁崇兄弟实有谋反之据。(注4)

此时反其道而行,意在让本就摇摆不定的太子觉得恐慌,恐慌会使人犯错。

若是旁人,宣扬此事实难。但李彪乃御史中尉,散布各处的耳目无数。于他来说,不过举手之劳耳。

不过,他在行前还是好生筹谋了一番。只将传言的范围集中在东宫周围,不欲较大扩散,恐引发多余恐慌。

王肃自宋王刘昶府中出,径直出王子坊,入城内。途经一处市集时,恰闻生风的谣言,他驻足听了一阵,那群妇人便做鸟兽散。大抵是急忙要说于家人听。

王肃身兼数职,还有一项职属由陛下亲授,便是留意大魏境内的南齐暗探。

他初觉察此事不对,还以为是南齐安插洛阳的间人作祟。细思量却觉不然,此谣言明显是针对诸王公者。且只说有大狱,立王之戒,未言其他。若是间人所为,意图实应更明确才是。

他一路踱行,还未将此事思量明白,便只见树冠中似隐着一个人。因日头正盛。他瞧不清,待他移步,想看个清楚时,对方已矫健利落的一箭射入墙内。

他连忙回首,只见高墙琉璃瓦,于身后巍然耸立,竟是东宫外墙。

他察觉危险,还未回身,脚步已抬起,欲追那似欲行刺的贼人。

他因独行,此番无马也无人,一时十分懊恼。

偏那人功夫又极好,他连一条街还未追过,那人便彻底消失了。

他有意等了一会儿,东宫内也很安静,似未有异样。他一时有些怔忪,仿佛方才只是他的幻觉。

只好照原计划购得脂粉返寿丘里西北处公主宅,将诸事言明,还请彭城公主空时前往宫中探听一番。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