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司马毅而言,诸葛亮作为老师,实在算不上谆谆教导、循循善诱。
他大多数时候,管都不会管自己,就让自己坐在他的书案旁边,他看他的书,自己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但司马毅到底不好意思偷懒,勉强挑选了几本书简摆在自己面前,也不知先看什么好,分别是:《孙子兵法》《孙膑兵法》《六韬》《吴子》以及《春秋》《战国策》。
司马毅决定,还是主动询问诸葛亮。
他迟疑地开口:“孔明,你以为我是该先阅读兵法还是史书?若是兵法和史书的话,又有没有一个从浅入深的顺序?”
诸葛亮听了他的问题,缓缓将手中的书简放在桌案上,先望了望司马毅面前的那些书,又转眸看向司马毅,淡淡道:“其实,既然你读过书,于如今颇有积累的你来说,随便读哪一本都行。”
“兵书学兵法,史书学谋略。”诸葛亮一本正经地总结。
司马毅却是颇不能理解,“难道这学习兵法谋略就没有个先后主次吗?稚子读书识字也是要从最浅显的《百家姓》《三字经》学起。”
诸葛亮闻言,不明所以地略微眨眼,反问:“《百家姓》与《三字经》是?”
司马毅倒是忘了于东汉末年来说,这些稚童启蒙的书篇尚还没有诞生于世。
他仓皇地摆了摆手,只道:“不是什么重要的东西。我的意思是稚子启蒙也都先学些浅显好懂的东西。我初学兵法谋略是不是也当如此。”
诸葛亮忍俊不禁,又道:“忠达,我且问你‘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此一句的意思,你可以明白?”
司马毅想了想,点头翻译:“大概是在说,领兵作战乃国家大事,关系国家百姓的生死存亡,不可以不认真地思考和研究。”
诸葛亮赞赏地看了司马毅一眼,又道:“那秦兴师临周而求九鼎,周君忧虑,问计重臣颜率。颜率至齐,与齐王道,吾主宁将鼎予君,也不愿予秦。于是,齐王出兵助周君退秦。后,齐王亦欲求鼎,颜率以诸国权利争斗,鼎无法直至齐国为由,逼得齐王打消求鼎的念头。这件史实,你可能读得明白?”
司马毅又在颔首:“因先秦之际,周王室衰微,群雄逐鹿。秦与齐皆乃大国,秦欲求鼎,颜率便假意赠鼎予齐,逼得齐与秦争锋,借齐国之力退秦。后齐国也想要鼎,颜率又以齐国之地非与周王室毗邻,打消了齐王的念头。”
“这颜率还真是阴险狡诈,分力不出,仅凭三寸不烂之舌,便是先借齐之兵,而后又赖承齐之诺。”司马毅嫌弃地撇了撇嘴。
诸葛亮笑意更甚:“故而,你既能读懂兵法之言,又能察史书之实,还需要什么由浅入深?即便有某词某句某篇,你尚不能全通其意,等把所有的书都读完,自然而然也就懂了。”
“还能这样?”司马毅微讶。
诸葛亮认真地点了点头,顿了顿,不忘稍微提点一下司马毅,“但正如我所说,你已颇有积累,于读书时便不能只知其表。学习兵法,当仔细思虑,何时、何种情状,可用此法;学习谋略时,又当通过历史故事之外,察觉先贤聪慧、狡黠之处,积累于心,等待善用。”
司马毅似懂非懂地颔首,顺从诸葛亮的指导,随意挑了本《战国策》来读。原因无他,那些历史故事还挺有趣的。
司马毅见证了颜率的三寸不烂之舌,也见证了赵累对于战局敏锐的观察和自信的分析,还发现了韩王企图坐收渔翁之利,两不相帮,以尽得两国之宝……
这些古人还真是精于算计。
但倘若他们不精于算计的话,历史又怎么会发生发展到后世自己所熟知的那样。
就好像曹操与袁绍之争。若袁绍并非刚愎、盲目自信,于曹操发兵之计,联合西凉、辽东、乃至南方,又怎会走至灭亡之境?
说不定死的是曹操呢?
司马毅已渐渐地能以谋夺这天下的目光来分析九州局势的瞬息万变。
他甚至能看得出来,“我想孔明你终有一日会出山择主,但绝不会是你如今所处的荆州之州牧刘表。”
诸葛亮言笑晏晏,询问:“为何?”
司马毅振振有词:“因为孔明你是潜龙在渊。你既有龙飞戾天之本领,又怎会屈就?刘表太老了,况且他数多年来只思保存荆州之地,未曾开疆辟土,无有远谋、亦没野心。这样的主公,莫说是孔明你,我都看不上。”
况且,根据历史来说,没几年荆州牧刘表就要死了。
“那你考虑过曹操吗?曹操杀伐果断,能重用贤人,不拘出身名望。如今这天下应当有不少人都想投靠他。”如果诸葛亮也愿意去的,司马毅甚至想代为引荐。
司马毅想,他若是日后真成了司马懿,若能与诸葛亮做同僚,这天下哪那还有什么吴蜀之与魏争?所有人、全天下都得是曹魏的。
哪知诸葛亮考虑都没考虑,便摇头不已。诸葛亮微笑道:“如你所说,太多的人想要投靠曹操。曹操麾下能人异士太多。偏曹操也是个不拘一格的性子。曹操喜爱郭嘉这样的鬼才,亦器中荀彧这样的端方文士。可惜亮既不够离经叛道,也不够规矩得体,定是不能博得曹公喜爱的。”
“曹公那样的人也看不上我这小小的卧龙之名。不过,忠达,你倒是很适合去往曹操麾下。”诸葛亮望向司马毅,笑意盎然。
司马毅目色一怔,既惊讶于诸葛亮的料定之准,又十分不明所以。
他不禁反问:“孔明你为何会这么说?”
诸葛亮不慌不忙地回答:“因为你本也是不拘一格之人。你之出身我虽不知晓,当不会卑微。既非卑微之人,却能委屈与我做书童,你能忍、能狠下心。况且,你天资聪颖,又常有些巧思,如今尽管还年轻、于学习之时,但不消多年,定能名扬天下。你耐得住曹操的磨搓,也很投曹操的脾气,最重要的是你还有很多机会和时间,等待曹操麾下的其他重臣衰老死去。”
司马毅不以为然地嗔怪:“但孔明你明明比我还小两岁。”哪有比自己小的年轻人,才二十来岁,就会觉得他人活得更长久。
诸葛亮哂然一笑,回答:“大概我比你更操心。”
这是什么鬼答案?司马毅不能理解。尽管日后诸葛亮确实因为过度操劳,而被拖垮身体,但是现今他还只是个年轻小伙子,当朝气蓬勃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