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女子看起来约莫二十多岁,周身气质与方才的教坊舞女全然不同,多了些柔媚和高贵在其中。
她生得极其好看,五官立体,鼻梁高挺,盛妆之下却并未显得庸俗,眉间一点花钿,更显明艳动人。
只一眼,阿柔就看出眼前之人绝非普通的舞女。
不只是因为气质上的差距,女子身着的宫装、穿戴的首饰显然要比刚才表演节目的舞女要高上不知道多少个档次。
阿柔虽然对穿衣打扮方面了解不多,但宫中能为圣上献舞之人,除了教坊司调教出来的舞女,就只有后宫嫔妃,亦或是哪家的名门贵女罢了。
果不其然,红衣女子盈盈一拜,丹唇轻启,“臣妾恭祝皇上万福金安。今日踏雪盛宴,臣妾愿为皇上和各位大人一舞助兴。”
戚思彦在阿柔耳边低声解释道:“这位是熙贵妃。”
“哦。”阿柔恍然大悟地拖长了语调。
熙贵妃柳氏,是近些年来最受皇上宠爱的妃子,样貌倾国倾城、举世罕见。因其酷爱舞蹈,皇上花重金派人在宫中为她修了一座惊鸿殿,日日夜夜为她奏乐,和她一齐登台演出。
皇上早年勤勉为政,一门心思放在治国上,也取得了许多成就。只是近来却隐隐有耽于女色、无心朝政的倾颓之势,许多朝臣都为此事进谏,可实际效用却微乎其微。
阿柔前几日进宫时,也曾路过那座惊鸿殿,当时就被它金碧辉煌、极尽豪奢的外观惊得瞠目结舌。可见在皇上心中,当真是极其看重这位熙贵妃的。
舞台两侧的乐师开始弹奏,仙籁乐声从丝竹管弦之中缓缓流泻出来,萦绕在细细风雪之中。
贵妃眼含微波,顾盼生辉,一颦一笑,恍若仙子。丹唇微挑,姿容足以倾倒河山。衣袖翻飞,舞步轻盈,腰肢扭动,成为了这雪地之中最明艳的一抹颜色。恍惚间,让人觉得这红尘俗世竟不足与之相配。
一曲舞罢,四座惊艳,掌声雷动。
阿柔不自觉间竟也看得痴迷了。
如此绝色,难怪令一国之君也为之倾倒,千金只为博美人一笑。
皇上眼中满是赞赏之色,更是掩藏不住心中的欢喜与得意,立时连胜赞赏,又下旨赏赐。熙贵妃福身谢过圣恩,就被皇上招呼去主位旁坐着了。妃子席位的各宫娘娘皆露出嫉恨的神情。
内务府办事一向顺应圣心,自是将贵妃的表演放在了最后一位。然而,就在负责主持宴会的司仪女官准备宣布下一流程时,有个清脆的女声突然响起:“父皇,儿臣也特意准备了一支舞,为今日踏雪宴助兴。”
阿柔握着茶杯的手一顿,抬眼望去,认出说话之人正是圣上极尽疼爱的九公主李乐瑶。
乐瑶公主的生母容妃原是圣上最为宠爱的妃子,其圣眷之浓,可与如今的熙贵妃比肩。只是容妃去世太早,只留下了乐瑶一个孩子。
这位公主率真傲气,自小不爱闺阁刺绣,只喜舞刀弄剑,圣上对此甚是头疼,却怎么也劝不住,又怕她自己偷偷练武伤了根骨,只得派宫内武官教导她。
两年前,公主十五岁,圣上本欲赐婚于她,便私下同她提起这件事。
公主闻言,扬声说道:“父皇,乐瑶骨子里流着您的血,而您的血又是全天下最尊贵的血。乐瑶要嫁便嫁个盖世英雄,京中那些慵懒没劲、孱弱不堪的公子哥,都配不上您的女儿。”
乐瑶是宫中唯一一个敢直言违逆圣上旨意的人。李钰听了也不恼,而是爽朗地哈哈大笑几声,说道:“那乐瑶跟父皇说说,你喜欢什么样的人?”
乐瑶思索了一阵,昂首回答道:“衣轻甲,策战马,执长剑,斩敌首。”
乐瑶年岁小,又生于繁荣昌盛的太平年代,和许多少女一样,崇拜着话本里骁勇善战的少年将军,认为那样的人便可当得起一声盖世英雄。
大昭境内,无论男女老少,若是听到乐瑶的这一番描述,第一个想到的,必定会是年少成名的军事奇才——景西世子戚思辰。
只是戚思辰比乐瑶大了十一岁,又早已娶了正妻,连孩子都有了,李钰也无可奈何。
李钰对幼女偏爱有加,看不得她受半点委屈,最终还是允诺让她去寻一个自己喜欢的人。然而一晃两年过去了,这偌大的长祈京中,竟无一人是乐瑶公主能看入眼的。于是公主的婚事一拖再拖,直到现在仍无定论。
见乐瑶突然说话,皇上并不为她的失礼而感到生气,反而好奇地上下打量着小女儿,说道:“这可奇了,朕竟不知乐瑶何时学会的舞艺,倒要好好见识一番了。”
得了皇上允准,乐瑶灿然一笑,叩首行礼过后,接过身边的宫女递来的一柄长剑。
琵琶声悠悠响起,凄婉哀伤,恍若失意的女子在轻声倾诉。然而仅仅片刻过后,琵琶声骤然变调,从原先的温柔婉转,猛地轻快明媚起来,声声肃杀,乐声迸溅,仿佛能够灼烧皑皑白雪。
乐瑶抬眸向前望去,眼中如有星辰一般明亮动人,毫不怯惧四面八方投射而来的各种目光。她手执长剑,挥动起舞,一招一式都刚劲有力,在万物沉眠的冬日里迸发出非同一般的活力。
舞到最后,乐曲重归于婉转之调,舞者连同琵琶声一起缓缓收势,藏起满身的锋芒,转而柔情似海,最终归于平静。
乐瑶公主于台上表演的,竟是一支令人耳目一新的剑舞。
她将手中宝剑收回剑鞘,上前一步,俯首拜道:“父皇,儿臣献丑了。”
皇上惊喜万分,对乐瑶公主准备的节目赞不绝口,纵然乐瑶百般推拒,依旧自顾自地赏赐了她不少好东西。
就在乐瑶准备拜退,回到自己的席位上时,皇上却突然说道:“乐瑶过来,到朕这边来。”
乐瑶有些茫然,但还是顺从地走上前去。
台下的阿柔本来只打算看热闹,却眼睁睁地看着皇上的视线在群臣的坐席间流转了一圈,最终落在了她的方向。
阿柔有一瞬间的慌乱与不解,随即意识到皇上或许不是在看她,而是在看坐在她身边的二哥。
下一秒,只听得皇上说道:“阿彦,你也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