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氏拿了两竹筒递给沈贵和沈虎,又化了凉粉。
沈贵忙不迭回绝:“可不兴这样,弟妹你自己留着赚银子。”
“不缺这一两块的,快拿着,客人都来了。”
沈贵扭头看,他一起上工的工人有不少往这边走,他只好拿着吃食,跟沈虎走到一旁。
周氏吆喝的声音不算大,但很清楚。
紫苏饮也卖出去不少。
“虎子,去给你周婶买两个大肉包去。”
他听周氏吆喝,紫苏饮两文一竹筒的,他和沈虎就喝了四文。
“好。”
沈虎囫囵先喝一口紫苏饮。
凉凉的,酸甜酸甜的,紫苏清香醒神,一口下肚,燥热都被压下去。
周氏很聪明,她听姜南说紫苏饮要凉的才好喝。
她到码头,先花钱租了水桶,把这茶饮放于凉水中。
“这饮子真好喝。”
沈虎嘴里答应好,又被紫苏饮吸引,一口接一口。
“赶紧去!”
沈贵看着儿子一脸馋样,实属没眼看,一巴掌拍人背上。
“好好,我这就去。”
沈贵失笑,心中却道,这紫苏叶子,他家娘子也是用来煮过水的,涩嘴得很。
他喝一口。
不涩不苦,香甜,略酸,把过热的暑气压下。
他方才还没食欲,现在感觉好不少。
他儿子没说错,这饮子当真好喝。
周氏一边吆喝一边给人切凉粉。
对面卖凉粉的不甘示弱,大声吆喝着。
“爽口凉粉,两文一份,解暑吃食,都来看一看。”
果然有人被两文的价格吸引过去。
但周氏今日可不止卖一种吃食。
“紫苏茶饮子,两文一份,两文一份,甜口茶饮,两文一份。”
“娘子,你说这什么什么茶饮,两文一份,是什么样的?”
周氏拿起在水中泡着的竹筒,瞧着说话的大哥手里拿着碗。
她道:“大哥,我也不说假,您把碗拿过来,我给您尝尝,您就知晓。”
那大哥三两口喝完碗里的凉粉,递上去。
“这喝着也不像茶啊?”
后面的人听此言,心中失望,茶多金贵,平时去茶摊喝茶,少不了要好几文,且那茶水还涩得不行。
“怎的不是呢,这饮子可是甜口,自然压了那涩苦味道。”
周氏瞧见对面那摊子的大汉眯着眼瞧这边。
她自然不会说这就是紫苏饮,她先前去县上的,见过不少茶铺,她干脆说这是茶饮。
“倒是没错,这茶饮喝着比那茶铺的茶水要好喝。”
这样一说,好多人不买凉粉,就买这茶饮。
他们瞧着这色,都忍不住想尝一口。
时辰慢慢过去,周氏带来的东西也卖完了。
她拿着沈虎给的两个大肉包,准备回家了。
周氏比其他摊先卖完,也就错过那摊子的人咒骂她的话语。
周氏回到家,先上山,再做午食,休息一会,又去地里。
两个多时辰后,姜南也要收摊了。
土豆比昨日剩了些,紫苏饮卖光了,凉皮也是。
等姜南和沈安到家,小院里周氏和孙婶的谈话声还响着。
“不就是做几个竹筒子,还能让你拿银子不成。”
“孙姐姐,这银子得拿。”
“你要是这般······”
谈话被打断。
“阿娘,婶子,我们回来了。”
“小南回来了。”
姜南收拾好东西,她听阿娘说,拿钱请沈贵叔给家中多做些竹筒子。
想来,今日的紫苏饮应当卖得不错。
姜南见两人互相推拒着,她知道孙婶心肠好,可她家也不能一直这样占便宜。
她上前跟孙婶子说了好些,这才让人把银子收了。
送走孙婶子,姜南开始处理今日剩下的土豆。
姜南准备把它弄成土豆丝,做一个土豆丝饼。
姜南先准备第二日的食材,才做晚食。
土豆丝饼简单易做。
她把处理好的土豆丝,焯水煮熟。
沥干水分后,加鸡蛋和淀粉,搅拌均匀,带着一点糊糊状,就能热油开炸了。
一个一个炸至金黄,圆饼四周,土豆丝顺着中心延伸,没被淀粉糊糊裹住的土豆丝,被炸的焦黄。
天热,熬了点青菜粥。
晚食就这样简简单单的。
一家人坐在堂屋,太阳还未下山,天边被晒得火红,退去照射的日光,堂屋变得凉爽。
土豆丝饼,从边缘往里吃,酥脆的口感,慢慢变得软糯。
被淀粉裹着的中心,并不显得厚重,反倒香味十足,炸物的味道,让人感觉愉悦。
姜南做的时候放了点辣粉,微辣,正好喝一口青菜粥,清刷着嘴里的辣味。
菜肴美味,山间蝉鸣,沈家小院笑声阵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