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营的修配行整个城里就徐东一家,开业过后,修配行的生意很是红火。
徐爸瞅他一个人忙不过来,也不再去外头搬货,每天都到店里来给他帮忙。
头两个月,收入还不稳定,徐东就没跟徐爸提钱的事,等后续营业额稳定下来,他便按市场价给徐爸开了工资。
一开始徐爸还推脱不要,说哪有老子给儿子帮忙还要工资的道理。
徐东告诉他,徐爸要是不来,他迟早还要去外面招人,这个钱不给他也会给别人。
徐东开店除了想多挣点钱,更多的也是替徐爸徐妈考虑。
徐爸年纪越来越大,搬货这样的体力活并不是长久之计。
让他来店里帮忙,不仅徐东轻松,徐爸也不用再去外头当苦力,这对他们来说是双赢的事。
给他工资,是陆学林提出来的。
陆学林认为徐爸还不到退休的年纪,让他免费看店,徐东逢年过节给点钱或许能体现出当儿子的孝心,但是那样体现不了徐爸的个人价值。
给了工资就完全不同,这属于徐爸的劳动所得,这会让他对这份工作和自己都打从心里认可,也会减去他因为给儿子看店就没法挣钱的心理压力。
徐西还在上学,徐东要投入自己的事业,那个家还需要他来支撑,经过陆学林的一通分析,徐东也认识到,每个月按时固定给徐爸发工资是一件很有必要的事。
修配行的生意如何也从徐爸这几年逐渐增长的工资中得以窥见,从最开始每个月只有二三十块到如今堪比国营企业大师傅的工资,徐东这个修配行的生意可谓是越来越好。
就在昨年,他还将店铺重新装修升级,直接把旁边两个店铺和修配行一起打通,将三个小店铺组装成了一个大店。
修配行平时不仅给人修车,甚至还加入了卖车的阵营。
市场开放后,曾经有票都不容易买到的车子一下迎来了销售高峰期,徐东还跟买车的人保证,凡是在他这里买的车,一年内有任何的质量问题,他都免费帮忙修理。
售后问题得到了保障,这便让店里的生意更加红火,店铺升级后,只有他一个师傅根本忙不过来,徐东也学着国营修配社新招了几个学徒。
等这些学徒成功转正,他也能稍微喘口气,用不着什么事情都亲力亲为了。
陆学林大学的学业结束后,并没有选择继续考研,也没有到国家分配的报社任职,反倒是在家待业,当起了家庭煮夫,每天负责给徐东做饭,闲着没事就拿着画本去广场那边给人画速写。
一开始是他主动画别人,后来就变成人家主动开口找他画。
因为技术好又不收费,找他画画的在广场排起了长龙,还有人因为排队问题起了口角,陆爸认为他影响治安,勒令他不许再去人流量大的地方显摆他的技术。
恰逢大嫂苏韵然开办的英语补习班快要开业,陆学林便不再去广场画画。
合伙开办补习班的事是苏韵然提的,自从生了孩子后,苏韵然就一直在家带娃,等孩子大了之后,家里就请了保姆照顾,她也开始重新思考自己工作的事。
高考恢复之后,每年的考生成千上万,考上大学的人却屈指可数,尤其是英语计入高考总分后,难度更是上了一个阶梯。
他们这个补习班面向全社会,不管是即将参加考试的学生,还是已经工作很久但却失去了高考资格的“有志青年”都能报名参加。
这些有志青年,可以报考的大学和正儿八经的学生不太一样,他们能上的都是职工大学,函授大学以及夜校这类有文化要求,但要求又不高的学校。
有这样一批需求的人在,未来几年,补习班应该都有很大的市场。
苏韵然看起来温婉文静,其实柔中带刚,做起生意来很有一套。她有自己的人际关系网,不仅能拉来学生还能找到退休的老教师过来帮忙补习,在她的努力下,补习班很快就了一定的规模。
苏韵然在外面拉人,陆学林则是去政府跑各种手续,保证补习班的正常运作,以及管理补习班的财务。
除了这些,每周他还会给高考班的学生补习英语。
他毕业的学校是全国最好的大学之一,因此能得到很多家长的信任,有他在,补习班就相当于是有了一块活招牌。
每次出去招生时,苏韵然总会想办法把话题引到陆学林身上,这会省掉她很多事。
陆学林之所以答应跟苏韵然一起办补习班,是因为她说自己干比较自由,不用受别人的约束,不上课的时候,陆学林可以干任何他想干的事情。
想画画就画画,想跟徐东出去玩就出去玩。
不得不说,这种生活正是陆学林想要的。开办补习班的初期,比他想象中要忙碌很多,在生源和授课的老师都稳定下来后,一切便有条不紊的步入了正轨。
来这里补习的学生都是一门心思考大学的,上课时也不用他太费心。
他跟苏韵然两人想合伙开办补习班,陆爸陆妈为了支持他俩,将家里人都聚集起来,凑钱给他们买了一层楼当教室用。
作为家里一份子的徐东也出了钱,他希望陆学林可以没有后顾之忧干任何自己想干的事。
陆学林还在开办补习班的地方给自己单独装了一间画室,不上课又需要他在补习班守着的时候,他就会在画室里画画。
画画是他热爱的东西,但他并没有打算靠这个热爱赚钱,对于自己喜欢的东西,他还是想保留一点纯粹。
只有纯粹才能有源源不断的灵感。
有钱花,能坚持自己的热爱,能跟自己喜欢的人天天在一块,家人也都健康平安,陆学林认为自己是这个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不过这话不能当着徐东的面说,因为这个人一定会和他争论,他俩到底谁才是这个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周六晚上陆学林没课,晚上他跟徐东约好了一起去看电影。
电影票是苏韵然一个朋友送的,陆文锋部队上有事,这周都没办法陪她,苏韵然便把票转赠给了陆学林,让他带着徐东去看。
白天的补习课上完后,陆学林就去了徐东的修配行等他。
过去的时候,徐东正忙碌着,原本店里有好几个学徒,修车的事不用他亲力亲为,但这次要修的是摩托车,店里的学徒不太了解摩托车的构造,车子出了问题,他们也不知道从何下手。
这两年摩托车渐渐在城里风靡,最开始有人来这里找徐东修车时,没接触这玩意的他也有些迷糊。
为此他还花了钱专门去摩托车厂家和机电学校学习。
干他们这行也要与时俱进,时代发展太快了,人要是不跟着进步,迟早会被淘汰。
徐东一边修车,一边给他身旁的几个学徒工讲解。
有几个人来买车,售货员一个人忙不过来,徐爸也在帮忙。
没人搭理自己,陆学林也不觉得无聊,拿出随身带的铅笔和画本,对着远处的徐东比了比后,很快便刷刷下笔。
徐东干活的时候穿得十分简单随意,身上永远是那不变的工字背心,下身则是一条比较单薄的工装裤,脸颊两边总会不小心蹭点机油上去,跟个小花猫似的。
徐东洗完手出来的时候,陆学林的画正好画完。
陆学林给他画过很多速写,每次看到这些画时,徐东心里都会有种“原来我在他眼里是这样的”感觉。
微微敞开的领口,手臂上结实的肌肉,额头处浮现的汗珠,蹲下时的臀部曲线,陆学林笔触的细腻总是体现在一些别人意想不到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