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太保急得一脑门子汗。他可是陛下最得力的副手。当年所谓的太子党事实上都是支持高家的,后来太子和高腾及高贵妃闹翻,太子党自倒向高家,太子当时孤立无援,是他反其道而行,押对了宝,才有如今的地位。
总不能一切盘算毁在今日吧?
黄太保想啊想,最终决定打自己的脸。
“陛下,臣刚才失言。臣以为黔州匪乱该尽快除去为好。”
啊?!
众大人万万没料到黄太保一声招呼不打,就将他们出卖了呀?置他们这些同僚于何地?怎么有些人出尔反尔都能面不改色的?
莫骄脸上出现一丝不易察觉的笑容:“可这样一来,朕将损失兵力财力,万一再遇到天灾,突厥起兵,朕岂非无力抵挡?再有,如若匪乱是起义团假扮,那除了黔州,也许还有其他州,到那时,朕又该如何应对?”
众大臣纷纷垂头不语,黄太保铿锵有力说:“起义团等同匪贼,陛下剿匪,是为民。百姓自心如明镜,断不会责难于陛下。到时,匪贼如散沙,陛下仁德,不追究其罪责,却将之编入兵营。”
众大臣听着听着,纷纷仰起头来。
黄太保继续道:“到时,起义团才是真正为陛下所用之时。”
莫骄问:“可朕若是剿匪失败呢?”
这回黄太保身旁一大臣举手表示有话要说。
“陛下,起义团联结才是大患,可他们轻易不会合作。咱们可趁其不备攻之。陛下可出少量兵明面上前往黔州剿匪,放松他们警惕,再暗地派一支精锐,将之围剿。”
莫骄:“看来此番,朕要下重注。”
两日后。
陛下带着香妃再次秘密出行,给朝中的说法是,陛下病了,要休养生息。大臣们无一怀疑,毕竟陛下确实体弱多病。
一辆半旧不新的灰布帘马车前往黔州方向,马车头坐着一魁梧护卫和一白面小厮,马车内则是两个年轻公子……,不,是一位年轻公子和一位颇具英姿的少妇。
公子问少妇:“夫人为何不要三只茶跟着?”
少妇:“去黔州路远,何必让几个娇滴滴的小姑娘受这种苦。”
公子:“她们心甘情愿的。”
少妇:“那我瞧着也不忍心。”
公子:“可为夫更不想夫人一路上受苦。”
元香拍拍陛下的脸:“不受苦,只有自在。”
莫骄冲她一笑,心里想着,也好,就让他好好照顾香儿好了。
有她在,元香不觉得陛下会有危险,但还是提醒:“这一路上,尤其到了地方,郎君定要紧紧跟着我。从前身边护卫多,刺客杀手接近陛下都要一会儿,但眼下情况不同。”
玄旺在外面喊道:“夫人公子大可放心,还有奴才在呢。”
元香不理会他,继续说:“郎君极少出门吧,道上规矩怕是不懂,更要谨慎。”
玄旺笑声传来:“夫人您是不知道,公子哪是极少出门,公子这些年压根就没出过门。唯一的一次还是好多年前,奴才第一回见到公子那回。”
高三全拿马鞭抽他:“公子和夫人说话,有你什么事儿啊?”
莫骄忍不住伸脚去踹玄旺:“是公子我踹你下去,还是你自己滚下马车。”
“奴才自己会滚,不用劳驾公子。”说着,马车还疾驰着呢,玄旺一个翻滚消失在了风里。
不多会儿,人又神不知鬼不觉坐了回来。玄旺瞅一眼马车内,冲高三全比了个“嘘”。
高三全懒得理他。
莫骄忐忑问:“夫人是真心觉得为夫此计可行吗?”
元香点头:“当然。”
莫骄眯眼笑。
在宫里时,莫骄将他打算出兵黔州剿匪的事,事无巨细告诉了元香。包括他打算出两支兵,明里一支人数装备不齐的好让匪贼放松警惕,暗里则再派一支精锐出其不意包抄拿下匪贼。
莫骄只没说一点,他怀疑匪贼是某个起义团假扮的。
莫骄不确定香儿得知匪贼其实是起义团后的反应。有时候从他口中说出来,远不如让香儿亲眼看到来的震惊。
所以在和黄太保等大臣议定过后,莫骄决定带着香儿出发黔州。一是为铲除匪贼,二是刚好和香儿一起踏足山水人间。
此后余生,他们没办法如愿开一家灯笼铺,做灯笼卖灯笼,过普通百姓的日子。虽遗憾,但莫骄也觉庆幸,至少他和香儿还能在一起,以后也会一直在一起,至死不分离。
不过,以后他们还是有很多机会出来的。只要一有机会,他就带着香儿出来,过几日只属于他们的快活日子。
元香其实不太理解,对付一群匪贼,干嘛还要劳驾他骄皇陛下。关键,他去了,也帮不上什么忙吧?
但陛下有为百姓的这份心是好的。再说,出宫转转也不错,她还没去过黔州呢。是才陛下提起时,她一口应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