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里正龇牙咧嘴,脸皮抽了抽,借着喝茶水掩饰了尴尬:“不知两位想知道什么?”
东方怀鹤道:“当年的案子县衙里头是有卷宗记载的,不过您也知道,记录的总是有限。加上就如婶子说的那般,前几任县令办事潦草,也没多少有用的东西留下。”
黄里正不由斥责了两句,眼底悄悄地看了东方怀鹤两眼:“这老婆子,嘴上口无遮拦,大字不识一个也敢乱议衙门里头的事情,官爷们可别理她。”
看得出来黄里正是在给黄婶子找补,东方怀鹤心下动容:“婶子正直,本就是衙门里头做得不好,怪不得人说。”
“乡下老婆子就是嘴碎,您这话可不兴在她面前说,免得她翘尾巴。祸从口出,不是所有人都像官爷这般好说话的。”
“您和黄婶子这么多年老夫老妻了,还不了解她是个什么样的人啊。哪会那般不知轻重的。也就看着我两面善,多说两句罢了。”
黄里正没再说什么,思索了一下,开口道:“刘家当年的是以盗贼入室抢劫杀人定案的。刘家大火,我作为里正,当时也是参与了救火。”
“刘家那宅子还残留在那里,您也看到了,这么大个宅子,里头也有不少下人。全府上下五十一口人,就一个刘辉,一个丫头当日不在府里。最后活了一个厨房的妈妈,一个看马的马夫。”
“刘辉?”蒋春听到这个名字有些诧异。
“就是林家现在的女婿,那个刘承辉。”黄里正说起刘承辉,透着浓浓的不屑,“他原来不知道叫什么。刘掌柜让他姓刘,还给取了名字,看那小子聪慧,收了做弟子。”
“刘家遭难之后,他就给自己改了名字,说是要秉承刘家的宗旨,继承刘家的技艺,将刘家制笔之术继续传承下去。”
东方怀鹤眸底泛起冷光,把吃绝户说得这么高大上又这么冠冕堂皇,可真给自己脸上贴金呐。
蒋春捧着茶盏,也不绕弯子直接问道:“里正似乎对这个刘承辉很是看不上眼?”
黄里正毫不掩饰自己的厌恶:“都说日久见人心,林家那二少逢年过节都还记得给刘家人上坟添土,这刘承辉却是一年不如一年。刘家待他也算是恩重如山,他头两年还装装样子,到如今,根本就不再踏足刘家墓地。”
“当初冯县令查刘家案子,查到有人在刘家用的水里下药,只是刘家人没了,有些无从下手。是刘承辉打着让刘家人早日入土为安的旗子,让县令大人尽快结案的。”
“本就有些束手无策,加上死者家属催促,冯县令那不就刚好,于是就草草结了案。”
“刘承辉说刘掌柜将家传的制笔之技艺传授于他,按理这便是嫡传弟子等同亲子,是要入族谱的。我是里正,和刘掌柜也有几分交情,可是他并未与我提及此事。”
蒋春虎目一凛:“里正的意思是怀疑……”
“不好说啊。”黄里正摇了摇头,轻叹一口气:“刘家已经无人,无从考证。何况他的确做出了刘家的青玉笔,若是没有刘掌柜亲传,又怎么会知道这样的秘技。”
东方怀鹤侧头看着黄里正家墙上挂的一副松鹤延年图,问道:“刘掌柜可有关系不错的好友?”
黄里正想了想道:“听他提过一嘴。县里有一家酒楼,叫太白楼,他家老爷和刘掌柜是好友,两人甚是熟稔。”
太白楼??蒋春看向东方怀鹤,还是个认识的,那岳福全岳老爷和自己还有点小交情。
东方怀鹤又问道:“刘家可还有什么亲戚?”刘家家大业大,按理说亲戚族老们也不至于让刘家家业流落到刘承辉这个外人手里。
黄里正又是叹了一口气:“刘家虽说是姓刘,却不是刘家村原住民。是从刘掌柜父亲那一辈逃难来到刘家村的,他母亲来了刘家村没两年就没了,他父亲也没再娶。刘掌柜那一辈就他一个独子,也没什么亲族。”
东方怀鹤撇了一下嘴,这刘承辉上辈子是做了什么救国救民的大好事,这辈子竟然这般的走运!如此泼天富贵落到头上!
果然是命运天注定,不像某些人,一身正气,两袖清风,口袋空空。
两人又问了一些事情,见差不多了便告辞离开。
出了里正家的门,两人牵着马儿在山道上走。路边斜坡上弯出一支翠竹,头上一抹艳红色的雀儿拖着长长的彩色尾羽落到上头,发出两声清脆鸣叫。
蒋春饶有兴味的多看了两眼,觉得枝头那雀儿像极了身侧的东方怀鹤,张扬又好看,还傲娇得很!
“官爷。”斜坡上一户人家院子里走出一个扛着锄头的汉子,见到坡下的两人,喊了一声。
刘全?蒋春抬头一看,正好找他一点事情,这就自己送上门来了,都省下去找人的功夫。
两人被迎进了刘全家的小院。
“刘全,你家这小院挺不错。”东方怀鹤环顾了一圈,夸赞道。
四方院落,北侧一排长屋。西侧一块不小的菜地,不少蔬菜都挂了果子,绿皮的青瓜,紫皮的茄子长势喜人。东侧一棵一人半高的橘子树,树上结了不少绿油油圆滚滚的青橘,站在树下都能闻到淡淡的橘子味道。树下摆了一张竹制的塌子,上头放着凉水壶。
“下乡土房子罢了。”刘全让两人在竹塌子上落座,倒了凉水,“家里没有茶叶,这是菊花泡的凉茶,两位官爷解个渴。”
蒋春一口饮下凉茶,抹了一下嘴巴,很是豪迈不羁:“刘全,不要拘谨,你坐。有些事情想向你打听。”
刘全自己寻了一张竹椅坐下:“官爷请说。”
“刘家大火,除了刘承辉,还有三人幸存,你可知道这三人现在何处?”
“官爷你这还真是问对人了。”刘全一拍大腿,引的正在抬头看橘子树的东方怀鹤朝他看来。
刘全挠了一下脑袋:“张巧巧正好是小的媳妇娘家二堂叔三儿子娶的媳妇儿。小的还得喊一声嫂子呢。巧姐儿原本就到了年纪,之前一直在刘家伺候刘夫人,刘家没了以后就回了家,差不多过了一年就嫁到小的媳妇儿二堂叔家去了。”
“还有那车夫马六,那是小的大姨家的妯娌兄弟。论辈分小的还要喊一声表叔来着。之前是给人拉货的,还是小的给介绍到刘家去上工的呢。”
“那个赵妈妈倒是和小的不带亲戚,不过他家儿子之前和小的一块儿在刘家作坊里帮工。咱两也算捻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