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和成武看着肉夹馍摊让连生也去吃饭,馒头剩下十来个,散集的时候大人会给家里的小孩带好吃的,肉夹馍很快就能卖完。
“大表哥,你快去吃饭吧,我们看摊没问题。”
俞荷催,成武也催,连生去吃饭。
连生一步三回头回去了。
“二哥,你去附近转转,看看有没有向手的小铺子,试着问问一年租金大概多少。”
“我看摊,你去问。”成武知道自己几斤几两,嘴还笨。
“好,那我去了。”俞荷抱着小手立刻走了,铺子都还开门,一般明天过了才会关门。
俞荷挨个儿看过来,有关着大门的民房,有连着四间都是杂货的铺子,也有卖米糕点心的作坊,卖羊肉泡沫的有两家,客人碗里红油辣椒很是诱人。
回来再往西走,碰到一家绣庄,一家卖成衣卖布的布店,对面有一家卖烧饼的馒头店,俞荷嘚嘚嘚跑过去三文钱买了一个两面金黄的大烧饼,站旁边看了人家半天做饼的过程。
半发面的卷子放调料刷油,再次擀开卷起,先在碳火上烤到五成熟,再扔进火边烤成焦黄脆爽,取出来发出咔咔的脆响,一看就好吃。
“阿叔,白面要十几文一斤,烧饼你卖三文钱有赚头吗?”
“哈哈,你这么小,还知道粮价呢,我和了米面和杂面,街上卖饼的店家都这么做。只用白面太贵了。”
“阿叔,你做的饼真好吃!”一点杂粮面味道都没有,俞荷咬一口好香,夸道。
“好吃,明天再来,后天我们就回去过年。”张阿三大笑着说。
“阿叔这房子,一年多少租金?”
“门面要四两银子,里面还有一间住房一个月八十文,不是自己的房子就这点不好。柴火米面都是家里送,要不然这店子我也开不起。你问这做什么?”老张反应过来,笑问道。
“阿叔,旁边这门面也是四两银子一年吗?”这个门面要大一点。
“这间大,一年要六两,前一个租客去县里开羊肉泡馍店,还没人租。”
张阿三还以为小孩子被家里人打发来问,刚要问你们家准备做什么买卖,他好提前有个心里准备。
小孩子就挥着手要走了。
“阿叔,你忙呐!”
“嗯,好!”张阿三看着她到了顾大安的肉摊前,自拍脑门,看他这记性,这不是顾大安岳家最小的孙女俞荷么。
顾大安的馒头都是跟他买的。
俞家今年码头摆摊又来西街卖烧鸡,可是羡慕坏了四邻八村的乡邻们,镇上也有人打听他们家。村里一只鸭子收来三十文,做成烤鸭,敢卖一百五十文摆摊的在白水镇也就俞记一家。
四个月少能赚好几十两。可有些事,羡慕不来。
俞荷回来和成武说租店铺要六两银子,成武连连摇头。
“妹,我们先摆个小摊,我跟着三叔先学,一步步慢慢的来。”
“二哥,你看就在斜对面不远,站门口都能看见大姑父的肉摊。”俞荷故意逗他。
她也舍不得六两银子,还要配置锅碗瓢盆,一个店开门得花十几两,她没钱。
“不开店,先试试看。”成武坚决的说,一张口被俞荷喂了一块烧饼。
“二哥,这烧饼好吃吗?”俞荷笑问。
“好吃,包了花生碎芝麻,面里有盐和花椒叶磨得粉。”
“二哥,你再吃一口我们把烧饼手艺也学了,大叔说他白面里加了米面和……”
腊月二十八,马三面俞有地带着成文几个去卖对联,李二娘去赶集,俞有钱和俞荷吃过早饭正屋里开始算账。
冬月的十来天,一天约有六七百文,腊月的账就有点复杂。
“除过肉钱,我们有三十二两多,你十一我十一,再给家里十两。”
俞有钱对自己的收入很满意,往年冬天他都在家猫冬,零活也找不到,一点进项都没有,天天两顿饭都是稀粥,他一个大男人喝了一泡尿就又饿了。
大哥吃的好点,也只不过多个杂粮馒头。不像现在家里吃上三顿饭,顿顿都能吃饱,比王大富差的就是顿顿白面大米了。
想到此,俞有钱恨不得过年不歇气,把自己的打算说了出来,“明年初五我们就开始卖烧鸡,卤肉生意给连生,一天十只也有五百文。”
“嗯,挺好。元宵节吃汤圆,我们也可以做汤圆去摆摊。”
“摆。我现在镇上去买点糯米,买点红豆做豆沙馅儿,再看看有没有蜂蜜和红糖。做就做到最好吃的人多。”俞有钱说着飞快的收拾账本算盘,拿上钱直奔白水镇。
俞荷抱着自己沉甸甸的钱箱子回屋,太好了,有了钱,她就可以雇人种地。
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