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九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二九小说网 > 大宋道医 > 第28章 多事之秋

第28章 多事之秋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天久不雨,田地干涸,庄稼枯死,饥民四处流散,蜀中益、梓、利、夔四路乱象已生。这五百两拿去成都府买些米粮回来,届时若有饥民涌入,便与天庆观一道设棚施粥。只是这五百两也不过是杯水车薪,勉强撑一段时日罢了。”贵生道人叹息道。

九月下旬,灾情愈演愈烈。

眉山民风淳朴,县令治理有方,家底殷实,余粮充足的人家纷纷主动捐银捐粮,配合官府赈灾。早早就在城南与城北用竹木与麻布搭设了临时居所与施粥棚,每日都有官兵驻守,维持秩序,派发粥米。

全县的郎中都有组织地行动起来,城北的棚子以林郎中带领的林家医馆为首,城南的棚子则以秦郎中带领的秦家医馆为尊。贵生道人接受了眉山县令的委托,负责统筹管理全县的医药资源。苏衡身为贵生道人的亲传弟子,也参与其中,协助贵生道人医治得病的灾民。

久旱缺水,水源的紧缺会造成水质的恶化,若是任由饥民饮用受污染的水源,极容易产生疫病。在一众郎中都紧急投身对灾民的救治之中,无暇虑及水源一事时,苏衡率先提出用白矾对饮用之水进行净化的建议。

白矾,又叫“明矾”。因白矾产自晋州、慈州、坊州、无为军还有汾州灵石县,又被称为“晋矾”、“北矾”。

北宋朝廷对矾石实行间接专卖制。矾石由官府煮造,或由被朝廷收编为“镬户”的专人煮制,官府再向其收购。但官府不直接销售矾石,而是“批发”给商人进行贩卖。朝廷严令禁止民间私煮、私贩矾石,违令私自贩卖矾石情节严重者,甚至会被处以死刑。

“我只知白矾可入药,外用可解毒杀虫,燥湿止痒,内服有止血止泻,祛痰开闭之效,竟不知白矾还可用以净化水源?”林郎中奇道。

“我亦好奇得很。许多药方如沉香消化丸、五枝散等方中都有白矾这一味药,如今却第一次得知白矾还有净水的妙用。”

“白矾可吸附水中杂质,从而起到澄清水源的作用。我们可以取一盆浑浊的污水,往其中投入白矾,是否有效,一试便知。”苏衡从容答道。

林郎中立即唤林家医馆的一位药师准备好污水与白矾。苏衡大致目测了一下盆中污水的体积,按照每百升水加入一克白矾的比例,估摸着取出适量白矾,投入盆中,并用一根树枝当做搅拌工具,将盆中水搅拌至白矾彻底溶解。

“需要静置等候一段时间,水中杂质会沉至盆底。”

众人依言等待,果然,盆中浑浊的污水渐渐变得清澈,可以清晰看见盆底有一层黑色杂质。

秦郎中击掌赞叹:“此法大妙!”

有了林、秦两位郎中还有贵生道人的支持,苏衡提出的白矾净水之法很快被县令采纳。眉山城南与城北虽然集聚了不少灾民,但是由于饮用水源得到净化,加上眉山一众郎中们防治有方,并未爆发令人生惧的疫病。

反观眉山附近的几个县城就没有这般和谐有序了。青神县那边甚至还发生饥民闯入富户家中,砸掉粮仓门锁,将富户所囤粮米劫掠一空的事情。若不是官兵赶到,武力镇压,程家险些也遭了殃。也是因这一遭,程家这才主动捐银,助官府赈济灾民。

其实早在那些流民进城时,郭氏就已经提议设棚施粥,但程濬被爱妾潘素素的枕头风一吹,最后还是没同意。

原来,自从那潘素素设法将执掌程家中馈的权力从郭氏手中夺了过来,她就不时挪用公账上的钱,偷偷补贴自己,采买了不少昂贵的金银珠宝首饰头面。若是要捐银赈灾,那必定是一大笔支出,潘素素用拙劣手法做的假账十有八九会因此被发现。因此,她便变着法儿地阻挠捐银之事。

后来,灾情愈发严重,越来越多的流民涌入,还发生了富户遭劫之事,程濬深知若不采取措施,饥民越聚越多却得不到安抚,后果不堪设想,便做主捐银赈灾。潘素素的假账终于被发现,程濬发了很大一场脾气,夺了她的权力,让郭氏重新主持程家中馈。

十月,川峡四路终于收到一则好消息。朝廷已于上个月出内库银四万两购买了一大批粟米,用以赈济益、梓、利、夔四路的饥民。这批赈灾粮走水路运输,已在运送的路上。蜀中民心大振,日日盼着朝廷的赈灾粮早日运达。

苏洵对此却不太乐观。京中路遥,赈灾的粮食派发下来,不知要经过几层盘剥,这般层层盘剥之下,真正能到百姓手上的也不知能剩多少。

况且,如今边境亦不太平。苏涣在京为官,与苏洵书信往来,京中许多消息,苏洵通过苏涣来信,也略知一二。今春正月,西平王赵元昊上书天子,妄图让朝廷承认他大夏皇帝的尊位。朝廷自然拒绝。六月,朝廷削夺对元昊所赐‘赵’姓与官爵,除其属籍。元昊不臣之心昭昭,频繁扰边。赈灾与戍边都需要大量银钱。若是起了战事,资费更甚。

苏洵站在书房窗前,望着窗外的几竿竹子,叹息连连,忧心忡忡:“唉,内忧外患,多事之秋啊!”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