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北部荒漠区
包括向上北部至乌景南部区域,是腾格里沙漠的最南端。面积约70万亩。本区属干旱荒漠区,多以川滩地和丘陵为主,植被稀少,风沙严重,土壤盐碱重,且贫瘠沙化,降水量180mm-260mm。本区主要修复措施是充分利用北大川灌区的水资源和土地资源,建设防风林带和滨河林产品基地;运用防沙治沙的新技术,营造防风固□□、农田防护林,设置沙障。运用人工辅助修复原生态的技术引导并恢复干旱山丘的自然植被,提高植被覆盖度及防风固沙效果,建立滨河北部防风沙屏障。
(三)生态修复技术的示范与创新
1、项目区的原生态资源及演替规律研究;
2、不同立地环境中生态植被自我恢复的活力要素及其效应研究;
3、项目区自然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研究;
4、项目区的水文动态变化规律研究;
5、项目区的“绿水”资源及其利用技术研究;
6、不同生态区人工辅助植被修复技术研究;
7、不同生态区植物资源的配置及应用技术研究;
8、不同生态区的生物多样性特征及保护技术研究;
9、不同生态区生态产业开发技术研究。
10、不同类型的生态修复技术与黄河中上游相似环境的同一性、差异性、可取代替性的试验与示范研究。
(四)修复期限
2009-2018年,期限10年。分两期,每期5年。
第一期2009~2013年。重点进行生态优势效应的试验与示范。①沿林缘线开始,依托森林环境的优势和自我修复的能力,辐射扩大林地范围。②人工引导连接林缘线区域内的片林,使其形成整体,以发挥群体效应。③从城市南部森林的林缘线开始,沿市区方向建设“绿色桥梁”,形成森林通道,引森林环境入城区,改善城市环境。④复壮人工林地,促其自然化、群落化、系统化、雨养化,增强系统的抗性和稳定性,以期发挥群体效应。⑤干旱荒漠区内,在典型区域内的典型立地环境下,择优选择规模化的片林灌木,保护并建立中心辐射源区;依托中心源区的辐射效应,扩大片林的覆盖面积,并连接相邻的丛、株和片林,形成面或线。⑥植被特别稀疏的区域,人工导入原生态种,建立中心辐射源区,待形成群落并能繁衍后代时,再发挥其中心辐射源的辐射覆盖效应。保护并复壮现有草地。
第一期完成修复与保护面积700万亩,其中保护天然林地80万亩,草地40万亩,复壮人工林地170万亩。新增修复面积300万亩。第一期投入资金18.5亿元。
第二期2014年~2018年。重点进行典型生态类型的修复试验与示范,充分利用森林优势效应、“绿桥”优势效应、人工-自然森林的优势效应及荒漠区中心辐射源的扩辐效应,辅助于人工措施,对项目区实行全面覆盖绿化,最终达到修复的目的。根据典型生态类型修复试验的结果,总结黄河中上游生态修复国家工程的技术支撑体系,并启动实施黄河中上游生态修复国家工程。
第二期完成修复面积410万亩,投入资金20.6亿元。
九、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估算总投资39.1亿元,其中:
现有林地、草地(共290万亩)复壮保护资金2.9亿元,占总投资的7.4%,100元/亩,包括森林荒斑区修复,林缘线断带区修复,人工-自然林的复壮及草地保护、林区移民等。
荒漠区(共710万亩)植被修复资金32亿元,占总投资的81.8%,450元/亩,包括荒漠区自然植被的保护,人工引导更新等。
基础设施资金1亿元,占总投资的2.6%,主要包括必要的林区道路及防火设施建设。
科技支撑资金3.2亿元,占总投资的8.2%,主要包括植被修复技术的研究、试验与示范等。
资金筹措。主要以国家投资为主。国家投资35亿元,占总投资的90%,地方筹措4.1亿元,占总投资的10%。”
“嘀嘀嘀”手机接受信息的提示音响了几下,同时,达恩豪感觉到右大腿外侧装手机的地方,有轻微的震动。他赶紧掏出右裤兜里的手机,解锁点亮,打开一瞧,是一条微信短消息,再打开仔细瞅了瞅,又是单位同事大腮帮子眼镜儿巴其平发来的搞笑段子,具体内容是这样的:
“1、介绍男友给闺蜜认识,约在地铁站,我和闺蜜一起去,见到我男友,为了让闺蜜觉得我和他关系很亲密,我想冲过去给他一个拥抱,但脚下一滑,我向前摔去,惊慌中抱住男友的大腿,于是悲剧发生了,男友近视,当时没认出我就算了,他竟然一边甩腿一边后退嘴里还说着:没有钱,没有钱,走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