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便是师父定好返回常州的日子。他装作不知情跟着师父离开了平江府,至于常家的火如何救下,人们发现烧死在屋子里的一对夫妻做何反应,以及那个孩子究竟在何处,他一无所知。在回到常州之后,他便收到了柳依依的手书,从那以后,他便成了柳依依的人,时常与她暗中联系,秘密帮助她打造些精巧的兵器配件。
他虽然行动保密,还是被师父发现了端倪。就因为如此,孟伯恺发现这个徒弟心术不正,下了狠心,将这个得到他真传的关门弟子逐出了师门。
流浪江湖这些年,他依旧与柳依依有联系。总有人会神秘地送来柳依依的信。可是,他再也没有见过,他梦中的那位佳人。
这一次,柳依依在信上求他盗取归心蛊,带给他的师父孟伯恺。只要这件事情顺利完成,柳依依不仅保证他可以再次拜入师父门下,还答应他,要与他见面。
再次拜入师父门下已经是他做梦都想实现的愿望,与柳依依见面,更是他做梦都不敢奢望的事情。可是,信上就是那样明确地答应了!
就算是上刀山,下火海,他也要做到。就算是生命终结,他在这个世界上只剩下最后的一眼,他希望看到的人,也是柳依依。
玉清竹一路上听到韦达绝望地说出一切,心里的恶寒都快要抑制不住了。可是他依旧保持着云淡风清的态度。只有在离开那间船舱见到孟伯恺和邓秀檀时,忍不住地叹气,擦去额头的冷汗。
这个世界,实在是过于疯狂了。
这样的事情,竟然也会发生。
感慨之余,他几乎是立即想起了居住在平江府明珠巷的丰儿,以及抚养他长大,却又不是他母亲的樊月芙。
据说,丰儿三岁那年,他的家里遭遇惨祸,父母双亡。是住在他家隔壁的樊月芙将他抚养长大。而且,他记得丰儿的大名,叫做常瑞丰。
韦达说过,当初曾有一位隔壁的女子经常到常家找柳依依,帮她做家务,带孩子。明眼人一眼看去,便能看出这个女子从心底爱慕常笙,只是因为常笙已经有妻有子,所以只能远远喜欢,从不敢与其多话。
一位年轻的绣娘,喜欢上了隔壁多才多艺的书生,无奈书生已有家室,她只能暗中喜欢,却又身不由己,经常跑去找他的妻子,帮他们做些事情。最后,心爱的人惨死,只留下一个孩子,于是她将孩子保护在身边,将他抚养长大,自己却一直未嫁。
那么,这个女子,应该就是樊月芙,那个孩子,便是丰儿。
可怜的是,樊月芙和丰儿一直以为常笙和柳依依早已死在了那场火灾里。他们若是知道,柳依依勾结外人害死了自己的丈夫,抛弃了孩子,自己诈死脱身,不知会有多绝望,多伤心。
乘一叶扁舟,渡过平江府密如蛛网的水道,在小小的码头登岸,一路直奔洞明巷孟宅。
孟伯恺与孟仲呈兄弟多年未见,见面自是激动。孟仲呈见到玉清竹归来,更是高兴,忙着吩咐下去,准备酒菜,要兄弟一起开怀痛饮。
先前从吉木聪手中救下来的那些畸形孩子因为找不到家,或者家里不愿接受,仍旧留在孟宅。孟仲呈专门在后院辟出几间房子让他们居住。孟梅依旧住在自己的闺房,每日读书练剑,有空便会到后院,教那些可怜的孩子读书写字。
樊月芙和丰儿并未住在孟宅。据孟梅说,官府的人将冯信昭带走后,杀手之事已然平息,樊月芙便带着丰儿回他们的旧宅去了。
不过有了那段过往,樊月芙与孟梅两人依旧是姐妹情深,时常聚在一处。
玉清竹与孟伯恺夫妇、韦达来到孟宅之日前两天,孟梅还与樊月芙两人带着丰儿到太湖泛舟游玩。
晚宴摆上,孟伯恺与孟仲呈两兄弟对酌,玉清竹酒量不佳,酒只沾了沾唇,一双眼只有意无意轻轻扫着韦达。韦达心里发毛,自然也不敢喝酒,看玉清竹放下了筷子,便故意提出多年不来平江,要出去转转。
玉清竹很自然地起身,也要出去走走。孟伯恺铁青着脸,知道他们的用意,便摆摆手,命韦达快去快回。
孟梅见了,好心要陪他们一起去,被孟伯恺叫住,说姑娘家天黑不便出门,两个大男人哪里用得着姑娘家陪同?
玉清竹与韦达离开洞明巷,直奔明珠巷。
十年过去,平江府的河道依然如故。从洞明巷去往明珠巷的路,还是那条路。一路上,玉清竹看着韦达恍恍惚惚,魂飞天外的样子,无奈摇头叹气。
这对男女,真可谓狼狈为奸。可是,用狼狈为奸这个词形容他们,又不恰当得很。
来到明珠巷孟宅门外,天已全黑,巷子里空无一人,远远看到简陋的小院子里那座房子,窗子里透出淡淡的灯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