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话苏瑜越说声音越小,心越虚。
苗秀莲倒是没注意,心里倒是十分满意,夏家母女都是好人,他们看着长大的孩子心性应该也不会差,身量健壮就更好了,她就怕...就怕像是她爹一样,那女儿就要受罪了,“那就好,男子黑点那没什么,想来铁匠铺每日对着火炉子烤的人黑了些,主要是人好就成。”
好在说完娘就忙着赶针线活不再拉着她问了,苏瑜松了口气。
徐知望回家后先把东西放下再去接弟弟妹妹,兄妹三人回家时夏婶也跟着回了徐家,她还是怕大郎不懂那些礼数,聘礼置办的不好到时候苏家面上也不好看。
两个孩子去打水擦洗,夏婶跟着徐知望进了主屋翻了翻那些东西,是又高兴又发愁,这份聘礼可是不薄了,光那两匹布,两个活物,就已经比村里许多人家都要强了,县里提亲也是够了。
但看这份聘礼少说都要小三两银子了,怕是怕家底都花了,这后面日子可要勒紧裤腰带过了。
这几年战事平了,家家户户的日子慢慢缓一缓,头两年那些穷苦人家成亲有的是两袋粮食就把媳妇直接扛回来了。
“大郎,东西置办的挺丰厚,苏家看着定不会说什么了,没想到你这孩子还懂这些。”
“夏婶,这些是我娘在病重一直跟我说的,她知道撑不到看我成亲了,就早早给我说了几遍,我想着我现在成亲娘看不到了,那就都按我娘的意思办,让我娘地下也能安心。”
夏婶听了心里不是滋味,这都是当娘的一番苦心啊!
“大郎,你这么做对得很,现在亲事定了,以后你们家的好日子可不就要好起来了,你爹娘也能放一百个心了,明个一早婶子就带你提亲去!”
“多谢夏婶。”
说着话徐知望又从怀里掏出个红封递给夏婶,“夏婶,这是给您的,提亲后还要操办婚事,这些我是一点都不晓得,全要靠您一家子来替我操办。按理说您是牵线的媒人我早就该备个红封的,但我这事比一般人家都要麻烦,我就把您全家的份都包成了一份,您就费些心代我操持吧。”
夏婶一时没出声,过了一会收下了。
她晓得要是不收,大郎定会心里一直记挂这事,这孩子不是愿意麻烦别人的性子,到时候办婚事的时候她再贴补些就是了。
“成,那夏婶就收下了,你赶紧带两个孩子睡下,明个早起你收拾一下咱就去县里。”
“好。”
徐知望送夏婶出了门,然后回屋带着弟弟妹妹歇下。
夏婶回家进屋后打开了红封,直接吓了一跳。
“老天爷呦!”
夏婶一嗓子把躺下的夏叔都给叫起来了,看到自己老妻手里拿了一个红封,还有不少铜板掉在了床上,“徐大郎给的红封?”
昨日徐大郎说婚事定下后,夏婶才向家里人说出来。
夏婶点点头,然后看着夏叔说:“是啊,我知道大郎是不爱占人便宜的就收下了,没成想这孩子给了一钱银子啊!”
要知道现在村里的媒婆说媒,好些的给二十个铜板再拿点吃的就算很体面了,不好的人家那是两三个铜板意思一下就成了。
夏叔开始也吓了一跳,想了想还是让老妻收下了,“收下吧,大郎是嘴上不会说,但心里是谢你的,等成亲的时候咱们一家子都去,给大郎长长面子。再让松哥、杨哥叫上些村里好的男娃敲锣打鼓的一道去迎亲,到时候还能帮着给那苏家娘俩搬搬抬抬的,但你提前跟杨哥说好,这银子咱家出了,还有随礼你再多拿点。”
夏婶连连点头,“当家的,你说的是,明个我带大郎提亲回来了就先备上。”
第二日一早。
夏婶特地换了身过节才穿的好料子,满脸喜色的带着徐知望去了县里。
夏春花一早就等在巷子口,远远的就看到了徐家大哥那高大的身板,夏春花也是满脸喜色的和徐知望打了个招呼,就带着两人敲响了苏家的门。
苏家只有苗秀莲母女两人,按理说这个时候待嫁的新娘子是要躲在屋里的,由娘坐在主位招呼人,但是苗秀莲腿脚不好更不适合亲自去开门。
苗秀莲想着反正两人早就见过面了,今天家里也没外人,干脆她就坐在屋里,由女儿去开门后再避去灶屋。
苏瑜听到声音就出来开了门,然后低头带着人去了屋里,徐知望这点礼数还是懂的,眼睛也不乱看只跟着夏婶进了屋子。
夏婶带着人一进屋,苏瑜便立马避去了灶屋。
夏婶一进屋就欢喜地说道:“喜事!大喜登门啊!我今带着徐家大郎来苏家下聘!”
夏婶虽然没当过媒婆,但是一把年纪了,看过的亲事可是有一箩筐,这亲事现在两家都已经应下,就按照村里的规矩走一遍就是了。
夏婶嘴里连连夸赞苏家有女孝顺有礼,今日徐河桥村徐家前来下聘,诚心求娶苏家女,愿结两家之好。
苗秀莲从主位起身,笑着招呼夏婶坐下喝茶。
夏婶坐下后暗示徐知望上前呈上聘礼。
徐知望先是把两个捆好的活鸡放在地上,再把布匹、点心、糖一一放在桌上。
聘礼什么的...…苗秀莲现在是一点都看不到,眼里只能看到徐家大郎那挺拔的身板了。
以前虽然觉得赁的这房子小了些,但也够一家人住了,但是这徐家大郎一个人甚至能把门挡个严严实实,把屋子衬得像个耗子洞似的,她都害怕这徐大郎进出时顶到脑袋。
怎么会有男子长成这么高壮的身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