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或者是想领回去做农活?可现在绝大多数百姓手里的地,都被地主、官员搜刮走了,他们做个佃户都难,还有心思领养孩子?
苏言道:“尹先生的记录在哪里,您知道吗?”
“都在库房,我去取来。”
慈幼庄里藏着的秘密太多,赵捕头命几名捕快四下去寻证据,自己则带着苏言和莲香一起去库房。
库房被分割成了两部分,一部分堆放粮食,另一部分则有书案和架子,是尹元平日办公之地。
大约是要做些样子给外人看,莲香所说的记录并不难寻。
上面清楚地记载了所有孩子的情况,包括被领养出去的几人。
年纪都在十岁左右,还记录了领养人的信息。
赵捕头一时有些疑惑。
还是苏言提醒道:“赵大哥,这些领养人的信息也要核实。”
赵捕头茅塞顿开。
经核实,尹元有记载的被领养出去的孩子共有十九人,每一次都极为隐蔽,外人几乎不知道慈幼庄内还会有孩子被领养。
赵捕头尝试着去联系这些领养孩子的人,无一例外,都已经找不到了。
甚至在县衙都找不到有关他们的任何记载。
孩子们的去向恐怕只有一个。
苏言看着这些记录,心绪难以平静。
莲香仍不知发生何事,只当他们已经有了更好的归宿,还在感叹,“从时间来算,他们应该也都娶妻嫁人了,说不定现在都有孩子了,能平平安安长大是他们的福气,也是成堂主积德,这样好的人,怎么会被人杀了呢?”
苏言不知如何回答,她想起寺庙大火,便问道:“你可只当年在寺庙中死去的孩子,都是谁?多大年纪了?”
“我不太清楚,那会儿我也还小,”莲香说,“你们得找当年在慈幼庄的人去问问。”
苏言询问道:“如何才能找到他们?”
莲香指着另一本卷宗说道:“应该都有记录。”
在慈幼庄帮工,给的粮食、银子还算丰厚,能进来帮工对绝大多数百姓来说都是好事。
苏言仔细查看了这些年的名单,慈幼庄年头久,孩子多的时候需要的人也多,总人数还真不少。
尤其是寺庙走水那一年,大约是要追究责任,来来回回进出了不少人。
赵捕头瞧见这名单便头痛,“这么多人,有的都不一定还在人世,难不成要一一去找?”
“也不一定,”苏言指着其中二人的名字说道,“这个春姐,早些年被家里卖到商贾府中做丫鬟,遇到的小姐心善,给了她自由身,而且还许了人家。”
“这又如何?”
苏言解释道:“你看,这里有提一句,春姐是因为家境贫寒才被成堂主收留到慈幼庄。”
赵捕头苦笑道:“成文山为了给自己博好名声,留在慈幼庄的人大多贫困。”
“可春姐和其他人不同,她是主动离开的,慈幼庄按月发放粮食,或许衙门都没有慈幼庄准时,她离开时的年纪已经不小了,无病无灾,为何突然离开?”
赵捕头被苏言说得犹豫了,“或许只是没有详细记载?”
苏言提议道:“总归我是闲着的,不如我去跑一趟,赵大哥你该查什么继续查就是了。”
赵捕头憨憨地挠了下头,“总是让你帮忙,你嫂子知道又该训我了。”
苏言装得很正经,“赵大哥,你别这样说,我虽然只是仵作,但也想为衙门出一份力,不能对不起惨死的人。”
赵捕头心中动容。
瞧瞧人家,小小年纪就有如此觉悟,同苏言相比,他可实在是个小人!
赵捕头正要夸赞苏言一番,就听到她美滋滋的心声,“耶,又有借口去吃炸酱面啦。”
赵捕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