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榜日,府衙布告栏前照例人头攒动。
柳家人没去人挤人。
柳二苗直接在柳玉瓷他们吃莲花鸭签的八珍阁订了桌招牌菜。
府城有林氏酒楼,但不算林霖的了,现下是林家叔伯在打理,柳二苗甫一进城便拜访过。
只是林氏招牌他们在县里便能吃,到了府城,该尝尝别家的特色。
店小二仍是那日的小二,挺会来事,知道他们是赶考的学生,送了壶状元茶——毛尖,祝两位考生名列前茅、独占鳌头。
万沅沅听着高兴,额外给了赏钱。
府城机缘多,机灵点的真是随处能“捡”钱,考前书生进城,给人引路、替酒楼客栈牵线能挣钱,考后放榜,给人跑腿看榜、报喜能讨赏银。
万沅沅入乡随俗,也请了一半大孩子跑腿,帮忙看榜,他们边吃边等。
两柱香不到的功夫,孩子不知从哪借了锣,是敲锣回的,边走边唱:“贺兰竺县柳玉瓷柳童生,力拔头筹,为府案首!”
逗得众人喜笑颜开,又另加了赏钱。
他再对着宁哥儿道贺:“兰竺县方宁方童生,亦榜上有名,恭喜恭喜!”
方宁,即宁哥儿闻言喜不自胜,亦给了几枚赏钱让人沾沾喜气。他适才忐忑不定,一顿饭吃得心不在焉,眼下终是把心落回肚子里,能大口吃喝了。
虽说在末几位,比不得柳玉瓷的好成绩,可对方家人而言已是祖坟冒青烟的好事!
宁哥儿长嫂高兴得招呼店小二,加了两道好菜和一壶好酒,不住地给柳家夫夫斟酒道谢。
他们本打算吃完饭便收拾收拾回村,然知府派衙役传话,又留了一晚。
第二日,知府大人暗自揣测圣意,特地把柳玉瓷、宁哥儿和其余上榜的哥儿女子叫去谈话勉励,更是赠柳玉瓷一幅墨宝以示嘉奖,言期待他们院试、乃至乡试、会试表现。
见过知府,他们就姗姗而返了。
*
回到东山村,柳家便要着手搬家事宜。
柳玉瓷考上童生,即将去书院入学。亓镇多是私塾,尚无哥儿女子与汉子一道读书的书院。
何况柳玉岩亦在县学,搬去县城是板上钉钉的。
柳二苗同万沅沅先留出几日,交接好各处的事务,再同里正、乡亲聚一聚、唠一唠,请人吃顿酒,万家村也跑了一趟,给万老爷子报喜。
老爷子激动地直说好,挥手让他们走,走得越远越好,“能飞多远就飞多远,不必记挂我,以后也不必来万家村,得空我自去县城找你们。”
再是家里的事,一些大的家具物件不搬,锅碗瓢盆留了一半,他们有时回庄子办事说不准还要在家住的。
田地照旧是长工大勇料理,牛要耕地,喂草料也一向是大勇在做,柴火继续备着攒着,大勇偶尔运一趟到县城,省得费钱买。
柳二苗另给他涨了工钱,请他定期洒扫屋子,打理后院菜地等。
工钱给够两人份的,他可以另请人帮忙,或喊他媳妇做事。
他家原有二十亩田,十亩水田十亩旱田是入赵仕恺名下免赋税的。农忙时节,大勇一人一牛忙不过来便请短工。
后柳玉岩中了秀才,又购置了二十亩水田十亩旱田,再请了两个长工给大勇帮手。
而今,其他两人就归大勇管了。
时日短,家里的事不放心交给他俩,他俩依旧只忙活种田即可,那头大勇可以放一放,往后做些轻省活计。
白白得带走。
以前大家各处都忙,和白白相处少。现在白白十一岁啦,不知还能陪他几年,是定要跟着走的。
索性搬家后,没留贵重物品,长工平时多注意便可。
*
这边厢柳家夫夫忙于搬家,那头柳玉瓷也忙着和小伙伴告别。
刚回村那几日,他和宁哥儿先是给熟识的同窗好友送了一圈礼。
宁哥儿在府城也买了手信,钱不多,就买便宜些的,多少是份心意。哥儿女子送府城时兴的头饰,手编的彩色头绳,或颜色鲜亮的流苏发带;汉子送栩栩如生的草编动物摆件;给长辈则是实用的罗帕和别府的酒,感谢他们多年照顾。
瓷哥儿再找了庆庆,给他带了府城的果脯吃。
庆庆吃到甜嘴的果脯,搂着阿吱小么笑得甜甜的,等听说他要走,手中零嘴惊得掉地上也顾不上,哭得哇哇的,让他不要走。
柳玉瓷连哄带骗,好半晌才安抚下来。他跟庆庆说,以后每月初去他家老房子门口溜达溜达,大勇阿爷有好东西给他。
大勇每月初会去县城送柴火和粮食蔬菜,他会买些吃的让大勇捎给庆庆,哪时庆庆又吃不上饭饿肚子了,就去找大勇。
庆庆一听,更舍不得小么啦!好不易止住的眼泪,又不要钱地往地上砸。
处理好庆庆这边,柳玉瓷才和哥哥一起慢吞吞去了庄子。
重要的人留在最后,许是想留多点时间道别,又或者不忍面对离别。
他的鼻子坏掉了,一直酸酸的。
越靠近庄子越发鼻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