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雪过后,岁暮天寒。
青竹书院各处庭院里的树均成了光秃秃一片,树叶早已凋零,无力抵挡寒风。
风畅行无阻地穿入人群,带来刀割般刺骨的冰凉,冷飕飕的,刮得人骨头缝里都是冷的。
学子们家境几何,此时便一目了然。
富贵人家出身的,早已穿上了狐裘,捧着暖手炉,屋中还能烧白炭;家境一般的,则多穿袄子或棉衣,灌暖水袋;生活拮据者,则只能多裹几层旧衣,再默念几句“天降大任必苦心志”聊以慰藉,捧着开水杯捂手,却不敢多喝,喝多了上茅房也冷。
若是往昔,贫寒学子又要低头做人,忍耐旁人恶语泼言,咬牙苦读维护岌岌可危的尊严。
而今书院风气焕然一新,境况大不相同矣。
今岁冬月,似比往年温热。
第一次在书院过冬的柳玉瓷不觉得。
读书人讲究磨练心志,课室膳堂皆没有烧炭,斋舍既没有炕也不提供炭火,是否烧炭全在学生自己。
柳玉瓷怕冷,穿上了有天然蚕丝绒作夹层的棉袍,领子围一圈兔毛,暖呼呼的,随身抱一只铜鎏金海棠花纹手炉。
手炉是吴煦早早送来的,吴老板如今挣了钱,出手阔绰,给柳家四口一人送了一只。
丫丫缩紧脖子想往棉衣里躲,不停搓着手,嘟嘟囔囔说冷。
柳玉瓷安慰她,“冬既至,春和可待乎。”
“春天太远啦,我怕先冻死在冬天。”
“呸呸呸,瞎说。”
柳玉瓷、方宁等跟吴煦混的久,百无禁忌,赵云仍忌讳那个字,忙让丫丫呸呸吐口水,向菩萨告罪。
“天老爷的春天,我不知有多远,但咱书院的春天,可是到了哟。”柳玉瓷掏出一封信得意地晃晃,“看,京都的信!”
赵云听他所言,像是与书院有关,“可是事关卢照西霸凌案?”
“嗯哼,什么京都卢家撑腰,再厉害能厉害得过圣上?你们猜怎么着,死刑!圣上金口玉言,亲自改判的死刑!杀一儆百!”
信乃林昭月所寄,详细描绘了绥元帝在太和殿听闻真相如何如何震怒,又如何如何在早朝将万民书与判词砸在卢尚书脚下,金口玉言宣布卢照西死刑,其余帮凶十年牢狱,或重者流放千里。
卢尚书一脉官员试图求情。
绥元帝直怼:“众爱卿真爱说笑,念在他们年少无知?好一个无知!读了这么多年圣贤书,最后读出一句无知?你们听听像话吗?他们对同窗尚且如此,将来又如何能善待治下百姓,而不鱼肉乡里?怎堪为我朝未来的栋梁之材!”
众人见陛下一改素日和善仁爱,怒形于色,想来真是触犯了逆鳞,不敢再求情。
他们不说,绥元帝仍有话说,“自今日起,若再有霸凌之事发生,一经查明,言语霸凌者,批评教育,并三年不得科举;殴打攻击他人的,直接削去功名,终生不得科举!”
最后,他换回众爱卿熟悉的笑脸,“爱卿们辛苦些,我们君臣同心,为百姓计,朕实在不想再收如此厚的万民请愿书了!”
继而下朝,由翰林学士拟旨,择日昭告天下。
至于卢千户所犯罪行,交由都察院根据张钦兄长提交的罪证,一一审理一一查证。后被摘掉官帽,判流放,其余家眷罚的罚,放的放,恩威并施。
从卢照西霸凌一事,牵出萝卜带出泥,终致卢千户定罪,京都卢家自断一臂,实乃大快人心。
至此,书院恢复了真正的宁静。
*
亓镇状元摊。
梅文华又带了新鲜出炉的一手消息来寻吴老板,给状元摊诸人报喜讯。
吴煦三人心情大好。
“吴小老板,怎么样,卢照西的消息是否满意呀?据说,推出午门前,陛下特意令队伍饶了主城区两圈,过路百姓纷纷砸菜叶、臭鸡蛋相迎。”
吴煦很满意,“太好啦!榜一少爷,您消息真是灵通,多谢您告知啊。”
“嗯哼~”梅文华凑近吴煦,给他做个附耳过来的手势,问他:“小老板,那你看我这消息能换个人情,你让我多买些暖冬五件套呗?”
天冷,状元摊于月前推出了花样百出的状元暖手筒、鸿运围巾、好运耳罩、桂花糖炒栗子和热红葡萄酒,称暖冬五件套,用的织物各做了成人款和儿童款,年岁小的及不饮酒的,热红葡萄酒改成了热桂花烤奶。五件套一起买可享九折优惠。
状元暖手筒、鸿运围巾和好运耳罩都是发动村里手艺好的妇人夫郎缝制的。
状元暖手筒是跟村里猎户买兔毛、狐狸毛,以动物毛做内村,外面缝一层毛线套,图案绣他们状元摊的热门“爱披”形象,比如咬着毛笔苦思的状元猫、捂着汤婆子背书的学霸狗、不停跃龙门喊鸡汤口号的励志锦鲤……
好运耳罩即圆圆的两团毛球遮住耳朵,缝制的时候顶端可以做成兔子、猫猫狗狗等各种小动物的耳朵样子,中间连接处用外面裹毛线的牛皮筋,以单桂花、双螺纹等不同针法织成好看样子。
鸿运围巾则是以红线为主,编织各种针法的围巾,再用金线或黑线绣一句简短的鸡汤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