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底,状元铺各项准备工作近尾声。
狗子按约定随商队同行,将一应货物送至府城,住几日,待铺子开业后再回。
商队是张牧亲自带的,张荞也在。
农忙了,村里的孩子都要在家做点家务,更甚者,有力壮的小汉子,也要下地当个劳力使了。
索性就休假。
读书识字,不在一日之功。
柳家兄弟见到张荞皆是欢喜,意外之喜。
柳玉瓷亲亲热热拉着荞哥儿叙旧,柳玉岩亦步亦趋跟随,惹得吴煦揶揄不断。
他沉下脸,吴煦就要躲柳玉瓷背后,给扣帽子问他是不是对谁有意见。
柳玉岩:……
九月农假,吴煦计划在月初开业。
因不像县里,有花神节占据天时地利,甫一开业便抓住半城人的目光。
府城的活动难住了他,中秋没赶上,后面又不好再拖,就近有一重阳节,他总不能约着老书生们登山带货吧。
于是乎,他盘算着效仿现代的双十一、六一八,自己造个节日出来。
如此,九月九便很合适。九九,长长久久。
他们商量的各项小活动皆围绕着“久久”进行,入店随手礼是永生花,出售的货物皆冠以长久、永恒之名,最大的噱头是他要立一个久久基金,动用一成利,专用于举办各类文会比试,为拔得头筹者免费资助半年一年的笔墨纸张等。
“!”
这是大手笔。
二毛赶紧问他参加文会的有没有限制,比如得是状元铺客人,得消费多少银子。再就是多久举办一次,会不会亏本。
吴煦想的是每期主题不同,邀不同的客人。
贵客们的文会,得限制消费额,少爷小姐们玩痛快了,获胜者送些漂亮矜贵的文创,一年的节日定制礼盒。
贫寒学子的文会,不拘是否消费,意在慈善,博个好名声,全城男女皆可参加,但要核验身份,确定属清贫人家,获胜者可送他一年的纸。
再办小书生们的文会,参赛入场券为学识,背诗或答题通过即可参与,名额先到先得,战利品是一年的饮品或点心券,此物最得小孩子的心,偏要凭本事赢取,够鸡汤够催人向上,既赚口碑得人心,又契合状元铺之名。
具体方案需从长计议。
开业之时,仅揭牌“久久基金会”的匾额,宣布这项活动,并公布第一期开业文会活动便可。
第一期嘛,客户群尚不固定,就按开业三天的销售额算,选二三十人,胜者赠一年的新品尝鲜券。
柳玉瓷、张荞、方宁皆呼妙哉,柳玉岩面上不显,心中亦是肯定。
柳玉瓷问他,“文无第一,煦哥哥,你待如何评出胜者,方能不落人口舌?书生□□?还是你定?”
“第一期人脉少,先请百姓投票吧,后边若能识得你们书院的大儒,可请他们出面评分。”
几人再就细节反复商讨,修补错漏,完善开业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