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知府大人身边师爷,匆匆至门口,奉知府之命讨去了今日晨间所有状纸。
柳家人没等多久,便被请进大堂。
邓雪妍相公也在,昨夜赶到如意坊,在柳家客院歇下的。
此时,柳二苗搀着万沅沅,邓雪妍相公扶着邓雪妍,走在前头。
柳玉瓷抱着庆庆,与柳玉岩紧随其后。
吴煦、方宁和二毛等人乌泱泱跟着,被拦在外围,等待传唤。
本案在知府大人授意下,公开审理,门口亦围满了人。不断有人获悉消息后,前来旁听。
今日匆忙,没请讼师,由柳家人自诉。
柳玉岩、柳玉瓷有功名在身,可见官不跪。
柳玉瓷将庆庆递给阿爹,同哥哥一起向知府施礼。
不及开口,知府打断他们,先令人抬了张椅子给庆庆。
随后,柳玉岩呈上凶徒的认罪状,开始自诉。
知府下手的祝同知欲言又止,频频给知府递眼色,被一概无视。
受害人万沅沅、邓雪妍和庆庆一一被问话,讲明当时情况。
众乞丐、给庆庆松绑的老人家、医馆大夫、吴煦和二毛等,依次上前作证。
负责绑人的那伙歹徒纷纷认下罪行,指认松墨斋谢掌柜为首的几家书铺老板为主谋,认罪态度良好,求大人从轻发落。
谢掌柜等人在松墨斋尚等着消息,因失了绑匪的音讯,预感不详。
愁眉不展之际,已被衙役压到堂下。
还没来得及打点知府呢!
谢掌柜梗着脖子不认那封威胁信,一问三不知,死不肯承认断发和银耳珰同自己有关。
僵持不久,送信的小孩挤到前方,大声呼喊:“就是他!大人,我可以作证,就是他家下人叫我送的信!”
谢掌柜下意识去看祝同知。
祝同知呵斥小孩,公堂重地不得喧哗,被知府送去一记眼刀。
灰扑扑的小孩上前,说自己起先不知道送的什么信,早上听人说吴老板一家告官,才知昨天是帮害了施粥大好人的坏蛋送信。
小孩家里仅一个卧床老人,吃百家饭长大,腊月里靠吴家粥摊撑过好几顿,得知此事便懊悔不已。
“我听到信就来啦,大人,你要相信我,我认得那人的脸,就是他家下人!经常背着他媳妇,给外室送吃的。”
谢掌柜:“……”
被人当众捅破养外室的事,他一张老脸通红,“你这屁小孩,浑说什么!也不怕瞎说烂嘴!”
“我没胡说,外室人好,得了东西我就上门,能分我一口吃的。她瞎了眼看上你,定是被你哄骗的!”
谢掌柜仍要狡辩,知府大人一拍惊堂木,差人拿了那位仆役问话。
人证、物证俱在。
当堂宣判,从谢掌柜、其余几位书铺老板,再到那伙歹徒,依参与程度,杖十至三十大板,徒三到十年不等,同时,查封所有涉事书铺。
此案,因状元楼祝汾仅口头怂恿,并无实证,谢掌柜等人思量往后狱中得求祝同知关照,不敢攀咬,故逃过一劫。
事后,知府大人特意将祝同知喊到书房敲打。
祝同知头次见知府如此不给自己面子,气忿不解,与之相争。
知府大人直言,是万方书院严院长连夜找上自己,道柳玉瓷乃他十分中意的弟子人选,言辞间颇为维护,更暗示自己若不秉公办理,只好领学生越级上告。
祝同知在书房被知府臭骂一顿,表示从前种种,他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往后如再无收敛,莫怪他不讲情面。
姓祝的憋了一肚子气回府,迎面撞上嬉皮笑脸的祝汾,气不打一处来,也把人叫到书房臭骂。
“严峻山那个老东西,怎么会插手?!自先太傅倒台,他和他的万方书院,早该夹着尾巴做人了!”
祝同知看他死不悔改,随手将桌上砚台砸过去,“我看该夹着尾巴做人的是你!”
“别看姓严的偏安一隅,不问俗事,可朝中有多少他的亲传弟子,天下又多少读书人仰慕万方书院?!他真有心想管,带柳家兄弟上京,现任大理寺少卿便曾是他的学生!”
“啊这……可、可严峻山只在状元铺开业时出现一回,后面并无过从甚密啊?”
“嗯,先前倒是不知,他竟对那哥儿如此另眼相待,甚至肯为其破了规矩,找上知府……”
祝同知一声长叹,无力地摆手,“往后莫再惹祸,柳家那头,避着走吧。因着严峻山,知府大人俨然成了柳玉瓷和状元铺背后靠山,再跟他们对上,没你好果子吃!”
另一头,柳家人高高兴兴将人全请到林氏酒楼,包下一层楼请客,聊表谢意。
消失了一夜的老张头不请自来,蹭上这顿酒菜。
昨夜没人顾得上他,这会子他出现,柳玉瓷方想起来问师父哪去了。
老张头笑而不语。
吴煦直接上手撤了他的碗和酒杯。
“……”
“臭小子!老头子我办大事去了,快把碗还我,老头子为你们奔忙了一夜,饿得慌,你竟敢夺我碗筷,以下犯上,以怨报德?!”
柳玉瓷接过碗和酒盅还他,好奇打量,然,老张头怎么都不肯交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