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独觉着可笑,那些年过不惑的老官,竟然声嘶力竭地请求一位乳臭未干的孩子做定夺。
混乱中,吕伯晦面色铁青。
“北安侯有何高见啊?”他看过来,阴暗的眸子不善。
这是在正面交锋了。
秦独坦然,明知道是他联络人做的又如何,不也只能这样愤愤质问一句?
他面向龙椅,悠悠扬声道:“几路军饷都出了问题,那应当追本溯源,去查查户部饷司。”
说罢,他又看向吕伯晦:“太傅以为如何?”
吕伯晦深吸一口气,胸膛险些鼓胀得炸开。
以前无论阴谋阳谋,他从来没得过秦独如此的反击,全然没料某一天会与秦独勾心斗角。
丞相曹重往外站了一步,拱手道:“陛下,北安侯所言甚是,应当查饷司!”
此言一出,秦独便可明了,饷司必然与吕伯晦有勾连,曹重已经开始见风使舵、落井下石了。
他挑眉,朝堂上的局势真是瞬息万变,谁也料不到下一刻,谁与谁是同谋。
“陛下!臣附议!”
“臣附议!”
“请陛下彻查户部饷司!”
被蒙在鼓里的愚忠臣子和丞相一派,此刻成了最好的助力。
秦独往常上朝不爱抬眼,总觉得这间大殿死气沉沉。
可今日一见,也分外鲜活嘛。
一张张狡诈算计、悲怀恳切或者阴暗不定的脸庞,简直比大戏里的脸谱还鲜明。
今日早朝的时间格外长,最终以小皇帝下令彻查户部饷司为结束,这才散了朝。
秦独下朝回到侯府时,心情格外畅快。这是他第一次,在斡旋算计中得到益处。
段怀容见人进门时神采奕奕,便知道情形不错。
“听说郎朔报了七千石粮食和四千两白银?”他没问结果,关注些更有意思的事情。
这位并州铁骑总将也真是个敢干的主儿,凭空编出这么多缺口。
秦独笑道:“他没报四万两已经很好了。”
“我同他讲报多少缺口,到时候朝廷就会给补上多少。并州边塞贫瘠,军饷又拖欠许久不能给足,他巴不得多一些呢。”
段怀容忍俊不禁,秦独身边的人,真是一个比一个有意思。
“现在小皇帝是下令查了,后续当有什么结果呢?”秦独问道。
段怀容很高兴秦独能思索这些事情,他欣然解答:“自然是吕伯晦推出户部饷司司丞顶罪,弃卒保帅。”
秦独静静听着。
“五路大军的奏折,压在小皇帝的书桌上,百官心里已经给饷司定了罪。所以无论谁来查,这件事情都不可能善了。”
“但是,吕伯晦可不想谁把饷司查个底朝天,将他与饷司那些勾连摆到明面上。”
段怀容呵地一笑,已经看透结局:“吕伯晦不想引火上身,便只干脆利落地将饷司弃了。”
秦独仍然顾虑:“那什么时候能有定论?契彰还在大理寺。”
“这三五日吧。”段怀容笑得饶有意味:“吕伯晦更怕拖延,怕到时候你再借饷司之名摆他一道。”
秦独点头,他一直相信段怀容说的。
今日之后,他不只一次的反思。
反思自己应当早一些去与那些狡诈之人相争,应当早一些在这片漩涡里自己掌控方向。
在段怀容这轮明月的照耀下,他黑夜中的前路似乎明朗起来。
六月初一,饷司司丞以贪墨军饷之名被定了罪。
是吕伯晦亲自“查”来的。
他甚至没给那人在大狱里供述的机会,直接便催着小皇帝下了斩立决。
饷司司丞是冤的,但又不算太冤。单凭吕伯晦处置人都速度来看,他一定替吕伯晦挪了不少钱财。
同日下午,秦契彰与押运队的其他人被释出大理寺。
秦独与段怀容都来接了。
阳光很好,却把秦契彰年轻的脸庞映的疲惫苍白。
任哪个十六岁的孩子,在不见天日的大理寺狱里几日,也必定会担忧憔悴。
他只望了一眼,便不太敢秦独。
秦独没能站在原地等着,蹙着眉阔步上前迎去。
到了近前,他清楚看到秦契彰脸庞消瘦了些许,眼神中有着不安。
一身衣物还算整洁,只有轻微的污迹,想必没受到什么刑罚,只是颇为褶皱,同他现在一样。
秦独扬手,将一薄薄的锦缎披风披在秦契彰肩头,遮住那身皱皱巴巴的衣物。
秦契彰恍然抬头,去看那双黑眸里的担忧和心疼。这是他第一次如此近地去看着双眼睛。
“回家。”秦独揽了秦契彰,带着人往不远处的马车走。
“下官恭送二公子。”
监察司赵顷和大理寺主事正战战兢兢立在门口,拱手相送。
秦独凌厉地回头往过去,声音沉沉:“多谢二位对舍弟的照拂,本侯来日必定感谢。”
门口的两人瞬间冷汗涔涔。
秦契彰垂着头,眼眶里蒙了一层水雾。因为劫后余生,也因为一句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