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敢自己来拿吗?”皇帝说着抬起颤巍巍的右手,从卢知年手中拿过诏书,平举到他面前。
这道诏令正是沈德启最想要的东西。有了这道诏令,他就能名正言顺承继大统。往日他惧怕父皇天威,但此时皇帝已经连站立行走都不能,他还有什么可怕的。沈德启暗笑一声,几步上前,拿过诏书,一把将其打开。
上面空无一字。
惊怒之下,他抬起头来,正看到沈郁离一手持箭,弓弦拉满,站在北望楼大门之中。
“小长乐?”他喃喃唤了一声。
这是张重弓,比她用来练习的要重得多。弓弦的力道让她的手有些不稳。沈郁离深呼一口气,强迫自己定住了神。记得萧弘说过,“无论多怕,都不要让狼察觉到你的恐惧。狼对恐惧极为敏锐,察觉到你的恐惧的刹那,就是它攻击的时候。”而她不能等到他们攻击,她要先发制人。
没有片刻的犹豫,弓弦声自耳畔传来,箭矢去如闪电。一箭出,乾坤定。
箭矢射穿咽喉的刹那,沈德启睁大了双眼,口中咯咯两声,像是还想说些什么,却只有血沫溢出嘴边。
沈德启倒地的同时,董妙珠松开搀扶着魏王的双手飞身而起,从袖中抽出短刀,手起刀落,一个刹那便斩落了左骁卫将军冯元靖的人头。孙鹤行等人也已挣开虚绑在手上的绳索,夺了近处几名叛军的刀,与叛军混战在一处。
沈洵高声喝到:“太子沈德启谋朝篡位犯上作乱现已伏诛!尔等还不速速放下刀枪?!”
“缴械不杀!”孙鹤行跟着喊道。
话音未落,只听无数喊杀声远远传来,左监门卫将军柳百成带着援军杀入宫中了。
---
这世上该是没有什么比海东青更快的了。宋磬儿找到司无忧,连口水都没喝,就赶紧把随公主回京的前因后果告诉了她。司无忧唤来商号里的伙计,将红绸挂到院子里那棵老树最高处的树枝上,两人火急火燎地原地转圈,等到天都黑了才见小白飞来。看过沈郁离的亲笔书信,两人连忙分别去找丐帮的一只碗长老和左监门卫将军柳百成。
去找一只碗长老是为了把京中消息尽快传递给萧弘。临兴封了城,要把消息传出去,可谓难上加难,丐帮熟悉京城内外,或许会有一般人想不出的办法。去找左监门卫将军柳百成则是为了调兵。
就如沈郁离所猜测的一样,京中放出的消息是宫里出了事,要全城搜捕叛党。禁军只是听令行事,除了几个主事的被太子收买知道实情,其他都还蒙在鼓里。若是一切顺利,这逼宫的事情就全栽在二皇子身上了。宋磬儿从没遇着这么大的事儿,看了公主的信,一颗心都差点要跳出来了。司无忧随商队天南海北走过几遭,见识的多些,相对来说还比较冷静。封城戒严后闲杂人等不可随意出门走动。她担心只凭她们两个成不了事,想着商队里也有不少能人,有人护着她们去,总多几分胜算,连忙又带着磬儿去见了她的父母。荣昌商号大当家司广利一听女儿说太子逼宫,需要设法带着诏书找到左监门卫将军柳百成去神武军大营调兵这事,寻思着害怕惹祸上身,犹犹豫豫的不愿帮忙。
他话也说得直白,“说到底咱们不过是平头百姓。管他谁做皇帝,还不是一样做生意讨生活?他们公子王孙争的头破血流是因为有利可图,咱们平白无故搅合进去,无论招惹了谁,可都招架不住啊。”
宋磬儿一听就急了,连忙说道:“司伯伯,这话不能这么说,皇帝可不是随便换的。当年今上还是齐王的时候,二王夺嫡的事儿您应该还有印象。听说那时候兵荒马乱了好几年,老百姓都活不下去了。您想啊,百姓家里还争家产呢。太子逼宫,是因为皇帝想要改立二皇子。他亲爹都觉得他当不了这个家,他那些分封在各地的堂叔表侄什么的不早晚得起兵啊?济阳公已经反了,再要有这个公,那个侯的反上一反,您还做什么生意,咱们全都得举家逃难去。”见司广利的表情像是有些被说动了,她又连忙再接再厉,“再者,您要是勤王有功,到时候皇帝论功行赏封个爵位,那多光耀门楣,显祖荣宗啊!”
这一句正正切中了要害。司广利一听,两眼登时放光。荣昌商号这些年生意做得风生水起,但毕竟是商户。士农工商,商排末等,怎么都低人一头。他早准备想方设法捐个官了。这要是能封个爵位,那可是祖坟上冒了青烟,将来子子孙孙都能沾光。
这机会可遇而不可求。不等他开口,司夫人已经抢先一步一把拉起了宋磬儿的双手,“帮!当然要帮!我们当家的见识短,磬儿姑娘可别见笑。咱行商的也有血性,国家大事当然要帮!”
司夫人性子爽利,一边催促着司广利快去安排车马人手,一边同宋磬儿叮嘱道:“磬儿姑娘是公主身边的人,见得着大人物。这事若成,可一定要替我们当家的多多美言几句,到时也能给我们无忧寻个好人家嫁了。”
宋磬儿连连点头称是。有模有样的还真像这事她都能说得算了一样。
司无忧悄悄给她竖了个拇指。拜别二老出了宅子才赞道:“磬儿姑娘竟然有这等口才,以往还真没发现。”
宋磬儿“呵呵”一声擦了擦满头冷汗,“巧了,以往我也没发现呢。”
“此事若成,该加鸡腿。”
“不不不……鸡腿哪够?我都快吓死了,得要樊楼的全鱼宴才行。”
“全鱼宴就全鱼宴,到时我请!”司无忧说完又一拍掌,“啊不……让你家公主掏银子!”说完就跳上了马鞍,带着两个护卫寻一只碗长老去了。宋磬儿也赶忙在商队的人的护卫下直奔柳府。
柳百成年近八旬的老父柳秉璋是魏王的棋友,想当年也曾官拜尚书令。大夫七十而致事。柳秉璋许多年前告老还乡重归故里。后因其子柳百成入京任职,又随之返还京都。老爷子年纪大了,成日里除了喝茶、遛鸟,也就只有偶尔来王府陪沈洵下下棋当做消遣。然而人虽老了,还没糊涂。见到天子亲笔信函,当即命人牵了马来,找来儿子一起带着诏令直奔龙威军大营。
就这样紧赶慢赶,等到柳家父子调了兵来率军攻入皇宫,天早已大亮了。好在有惊无险。沈德启与冯元靖一死,剩下的人群龙无首,很快就被控制了起来。
宋磬儿再见到小公主的时候她仍握着弓,静静俯视着沈德启倒毙在北望楼下的尸身。晨光中她湖水般透亮的双眼罕见的笼着一丝迷茫。
看到插在太子咽喉的那只箭矢,宋磬儿倒吸一口冷气,掩面微微后退了一步。片刻后她強自镇定着唤了声“公主!”小跑到沈郁离身边,轻轻拉住了她的衣袖。
“报!!”传令兵就在此时策马长驱直入,“丞相尹定坤率领先前派往乐郊镇压暴乱的兵马和集结的义军前来勤王。大军已到城外了。”
经历此番劫难,皇帝已经不省人事,能主事的只有魏王。沈洵听到急报,忙命令到,“开城门,迎大军入城!”
“先等一下!”沈郁离忽然出声打断了父亲,“有多少人马?”
“大概二十余万。”那兵卒禀道。
“二十余万……”沈洵一惊,忙乱之中他竟险些大意了。派去乐郊的禁军不过五万,这么短时间,尹定坤是从哪里纠集起这么多的义军?!
这突如其来的消息处处透着蹊跷。沈郁离走到父王身边,低声道:“济阳公余敬恩的人马离京尚远,哥哥去乐郊查暴乱一事,却在京郊被他的人劫持,可见他在京中早有内应。尹相的兵马从何而来?真的是援军吗?”
疫病、叛乱,乐郊的事只怕早有蹊跷。想到这点,沈洵心中一寒,好一个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说是义军,恐怕是私养的兵马。尹定坤此时要带兵入京,不是来勤王,而是来趁火打劫的。
嘉定四年四月,太子沈德启兵败身死,京都临兴尚处于混乱之中。丞相尹定坤假借勤王之名兵临城下。危难之际,永安公主沈郁离披甲登城,随将士们一同守城。而此时,在数百里外的长云山,一场大战即将打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