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九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二九小说网 > 山河无恙 > 第140章 谋

第140章 谋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姨母没有错。”沈郁离轻声应道。

天子之位,无上权势,自古以来多少人为之孤注一掷?为别人争是争,为自己争也是争。既然如此,为何不为自己去争?深宫里的博弈,哪分得出什么对错?

尹舒华猛地抬头,凤钗上的流苏狠狠甩开,“那你为什么不帮我?!”

“若扶持三皇子登基,姨母以太后的名义临朝称制,十年之后又当如何?弱冠之年的帝王是否还会甘做傀儡?以三皇子的资质,又能否镇得住大晏风雨飘摇的江山?”殿内烛火昏暗,沈郁离话音一顿,一字一句道,“十年之后,纷争再起,又将是乱世。”

尹舒华身形一晃,雕金护甲在案几上刮出刺耳的声响。

“谋天下者,当为天下谋。”沈郁离微微向前一步,“天子之位,承载的不只是无上权柄,更是苍生之重。阿离只想为大晏续命,为百姓多谋几年太平日子。”她说着眼中泛起微光,“以我父兄之仁德,当可保江山五十年无虞。五十年休养生息,足可以培育良才,重开盛世宏图。”

尹皇后低笑起来,笑声里带着泪意,“苍生之重……那本宫呢?”她抚过自己依旧精致的妆容,“毒害天子,该赐鸠酒还是白绫?”

“陶归真已伏诛,此案再无旁证,毒害天子系他一人所为,与其他人毫不相干。”沈郁离深深一礼,“京中几经动荡,人心不安。姨母既然不愿被困于宫闱,就请带着三皇子移驾清水寺为国祈福吧。”

那座皇家古刹坐落在西山之麓,虽不及宫中富贵,却远离纷争,有古松相伴,清泉洗心。已是这乱局之中,她所能谋得的最好的退路。

窗外,最后一盏宫灯被风吹灭,永巷尽头传来隐约的更鼓声。良久,尹舒华轻声应了句“好……”轻飘飘的一个字,像一片雪花坠入深潭。

翌日清晨,皇后尹舒华携三皇子沈德康悄然登上了去清水寺的马车。太极殿的晨钟又一次撞破云霄。新帝登基,改元建安,立嫡长子沈行谨为皇太子;追谥已故魏王妃尹徽音为孝懿皇后;诏免河北三道、剑南东道三年赋税,释轻系囚五千余;加设新科,广纳良材;又命史官重修《靖德实录》,削伪存真,以正视听。

翼州大火的真相终于大白于天下。破虏将军虞红莲保境安民,军功赫赫,追封忠毅侯,配享太庙。

---

女子封侯,大晏开国三百余年,从无先例。

那日自凤仪宫归来,沈郁离在昭华宫足足睡了两天两夜,醒来又拥着锦被呆愣半晌,哼唧着心累,直说往后就算天塌了她也不要再操心了。好巧不巧,朝中正商议着该如何封赏当年翼州大火中拼死守城的将士们。听闻此事,她随口问了两句。磬儿和小信子都说不出个所以然来。左思右想,她终是放心不下,将脸埋进枕头大喘了几口气,掀被下榻,梳洗更衣,转身就去了太极殿为将士们请封。

论功行赏,破虏将军虞红莲当追封侯爵。此事一经她提出,便有不少人反对。

太极殿内,年近六旬的承恩侯贾玉衡向前一步,象牙笏板在晨光里划出一道冷弧。

“臣以为,此事不可!虞氏虽勇,然女子封侯,从古至今,闻所未闻。若开此例,恐天下阴盛阳衰,纲常紊乱!”

沈郁离转头看他,玄色朝服上的金线凤凰倏地掠过贾玉衡眼前。

“承恩侯此言差矣。女子封侯,并非没有先例啊。西汉初年,相士许负精通相术,被汉高祖封为鸣雌亭侯。陈朝中期,女官王媪抚育皇嗣有功,被陈宣帝封为阴安侯。前朝更有忠勇夫人崔荷,因屡立战功,追封定远侯。素闻承恩侯学富五车,通晓古今,可是政务太过繁忙,不记得这些事情了?”

贾玉衡额角渗出冷汗,硬着头皮强辩道:“公主所言,俱是前朝旧事。女子封侯,有违祖制。”

“说到这个,本宫倒要请教一二。”沈郁离目光一转,看似不经意般扫过殿中众人,最后又落回贾玉衡身上,“大晏祖制中可有哪条明文规定女子不可封侯?若我记得不错,高祖皇帝倒是曾经说过,侯爵当授斩将搴旗之士。说起来……承恩侯,你的爵位又是如何来的?”

大殿之中霎时死寂。老侯爷脸上血色尽褪。二十多年前迁都临兴时,他曾捐献大量金银用于修筑皇宫。这承恩侯的爵位,说好听点是他捐来的,说难听点就是买来的。沈郁离这一问,就如同无声无息的一刀,正正扎在他最痛的软肋上。

“来。”不等他答,沈郁离抬手,侍从立刻捧上一卷斑驳的军功簿。“荆州虞氏,满门七十六口,男儿全部战死。虞红莲十五岁披甲上阵,杀敌无数。翼州一战,曾斩杀敌军三员大将,以三百残兵死守孤城七日。军功簿上一笔笔记得清清楚楚。”沈郁离又看向贾玉衡,“翼州城的尸骨垒作城墙时,承恩侯,你又在何处?”

贾玉衡踉跄后退,喉结滚动数次,最终挤出一句,“公主此言诛心!臣……臣当年捐银,亦是忠心报效朝廷!”

“承恩侯所言不假。当年你以金银报效朝廷,朝廷感念这片忠心,破例为你封侯。虞将军以一腔热血报效朝廷,依老侯爷之见,难道不应当封侯吗?”

此话分寸拿捏的极好。并没有咄咄逼人,而是循循诱导,为贾老侯爷留了几分颜面。沈郁离话音方落,殿中许多年轻的臣子已经红了眼眶。不知是谁先起的头,此起彼伏的“臣附议”渐渐连成一片。虽然她以《碧血录》这出戏将夺嫡的首功归在了兄长身上,但明眼人都看得出来,沈洵能登上帝位,公主该居首功。护国永安公主的封号虽然没变,她口中每一个字的分量却早已不同于往日了。

贾玉衡的余光瞥见御座旁的铜鹤香炉。袅袅青烟中,沈洵正正看了过来。他心中一颤,在朝中混迹多年,察言观色,趋炎附势这套自然是懂的,此时该说什么,已是一清二楚。

只见他向沈郁离深深一拜,“公主深明大义,是老臣……昏聩了。”

“好。”

沈洵的声音从御座上传来,不轻不重,一锤定音,覆没了所有争议。

“军功面前,不分男女。切不能因翼州大火一事寒了将士们的心。朕意已决,拟诏:破虏将军虞红莲护国有功,追封忠毅侯,配享太庙。翼州殉国将士,皆入忠烈祠。”

大晏第一位女侯从此在史书之上留下了姓名。沈郁离随众臣拜倒,忽而想起镇北军苍州大营那间灵堂中无数的白幡。殿外北风卷起屋檐上的积雪,茫茫天地间一片毫无瑕疵的纯白。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