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日后,刘显家的弟弟刘犇如期而至,他拉来了一牛车的青砖和几筐黄泥,还带来了一个壮汉。
由于这个时代,讲究男女大妨,于是亦安便让院子里的丫头们,提前把晾晒外面的里衣都收起来了。这几日但凡是需要在外走动的活计,也都尽量安排会给婆子们。
但亦安本人还是得出去和刘犇交涉,因为涉及到砌炉的问题,其他人也说不清楚。
“三姑娘,您要砌的这种炉灶,小的还从来没见过,怎么下面是方的,上面是半圆形的?而且这也没有灶眼啊,您这是用来做什么的?”刘犇笑着问道。
此人皮肤略黑,长得很敦实,笑的时候露出一排白牙,看起来很是憨厚。
“我打算以后用它来烤东西吃,比如烤鸡啊,烤鸭啊,烤红薯等等。”亦安道。
“哦,要是这样的话,小的就明白了。”刘犇笑着道。
说完他便带着一起来的那个男子,麻利得干了起来。找准方位后,先定点画线,然后开始砌筑底座,接着砌砖围拱,搭穹顶,砌烟囱,做保温层,窑顶造型。
亦安一直在旁盯着,时不时也得过去指导一二。说起来简单,但实际做得过程比较慢,有时砌错了,还得拆了重新砌。就这样他们二人忙活了整整两日,才完成以上步骤。接下来还要做初道粉刷,烧火养护等步骤。
三日后,面包窖彻底完工了。亦安看他们干活辛苦,觉得之前给他们的工钱少了,于是在收工的时候,又给他们每人各加了一两银子,他们感激得连声道谢。
随后亦安又打发张文煜的小厮来福,去外面的铁匠铺里,根据面包窖的尺寸,定制了一个铁盘和灶门。
接下来,面包窖还需风干半个月左右,然后方可使用。在此期间,亦安便开始考虑烘焙原材料的供应问题。
首先做烘焙用的面粉,一般都是高筋或低筋面粉,但在这个时代,还没有这种烘焙专用面粉。但她知道低筋面粉的制作方法,那就是将普通面粉放在锅上蒸一下,然后用擀面杖将其擀碎,这样就变成了低筋面粉。
虽说高筋面粉也可以自制,只是过程太过于繁琐。她在后世生活之时,曾听说过,西北那边有一种叫“禾尚头”的小麦,此种小麦粉蛋白质含量高,比较劲道,也就是所谓的高筋面粉。
她查过相关资料,知道在这个时代,禾尚头小麦已经开始在西北地区大量种植了。只是不知道,现下能否在京城买到此种面粉。
于是她对灵欣吩咐道:“你去前院找几个小厮,给他们每人发五十个铜板。让他们去外面的各大米粮铺子里打听一下,有没有一种叫禾尚头的面粉,如果有的话,价格是多少。”
灵欣道了声好,然后就快速出门了。傍晚,灵欣派出去的那三个小厮都回来了。最初他们分头跑了十几家米粮铺子,都没有找到禾尚头的面粉。后来有个店铺的掌柜表示,他老家是西北的,如果长期需要的话,他可以从那边进货。
亦安闻言甚是欣喜,虽然禾尚头面粉的价格比普通面粉要贵一些,但只要能买到,她就很满足了。
其他的原料比如白糖、鸡蛋之类的,都很容易获取,最难得就是牛奶。在这个时代,还没有牧场。鲜牛奶是稀罕物,虽然朝廷也设立了乳酪院,但因其产量低,只能供应给王公贵族。普通人就算花银子,也是买不到的。
不过她从张府的一位厨娘那里打听到,外面的商铺里有售卖干酪、乳饼、乳团等奶制品的。
“实在买不到鲜牛奶的话,也可以用奶酪替代,只是不能确定,这个时代的干酪等奶制品,和后世的奶酪区别大不大。”亦安暗自思忖道。
于是她决定亲自去外面考察一下,如果这些奶制品可以用的话,她就得找到一家,可以长期供应乳制品的商铺。于是,这日用过早膳之后,她便早早地来到了宜兰院,给王氏请安。
“你今日怎么来得这样早?”王氏看到女儿后,惊讶地问。
“娘,您今日穿得这身衣裳可真好看,娘越来越年轻漂亮了。”亦安笑着道。
王氏见女儿一副谄媚的样子,便知道她有求于她。
于是王氏笑着开口道:“你是不是有什么事求我啊?”
“看娘说的,女儿并不是有事要求您,才夸您的,女儿方才说的是真心话。不过女儿确实想跟您商量一件事,我想出去逛逛,整日在府里待着,太闷了。”亦安笑着道。
“果然还是有事求我,不过你这个小愿望,为娘还是可以满足你的。正好我也想去玲珑阁逛逛,看看有没有上新的款式。”王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