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亦安来到了宜兰院之时,王氏正坐在窗前做女工,她手里拿着一件灰色的长袍,好像是张振谦的里衣。
“你怎么这会儿来了?今日没有做点心啊?听说你最近勤快得很,我这儿一连好几日,都收到了你做的糕点。”王氏放下手中的针线,抬眸看着女儿道。
“娘觉得我做的那些糕点好吃否?”亦安笑着道。
“我觉得很不错,我竟不知你手艺居然如此之好。不仅吃起来香甜,而且样子也好看,让人看了就有食欲。”王氏一边低头穿针引线,一边道。
“是不是比外面铺子卖的还要强一些?”亦安问道。
王氏略微思索了一下,然后道:“你还真别说,外面好像还真没见过这种糕点。你到底是咋做的?娘得反过来请教你了。”王氏笑着道。
“就是我上次说的,面粉里放点白糖、鸡蛋、乳酪,然后用专门的炉灶烤出来的。”亦安道。
然后她冲着王氏,眨了眨眼睛,试探地问道:“娘,你说假如我开一个铺子来卖这种糕点,生意应该差不了吧?”
王氏闻言吃了一惊,她的手指不小心被针刺破了。
“娘,小心一点。”亦安柔声道。
王氏抬眸怒斥道:“家里短你吃了?还是短你穿了?你好歹也是官家小姐,怎么还想着去经商?”
亦安闻言叹了一口气,这个时代讲究“士农工商”,商人的社会地位比较低,王氏的这个反应,也在预料之中。
于是她耐心道:“娘你莫生气,不要气坏了自己的身子。”
顿了顿,她又道:“不过女儿并不认同您的说法,经商是什么可耻的事情吗?要是真如此的话,那你看京城里的大小官宦家庭,谁家里没有几个铺子?如果官员只靠俸禄生活的话,恐怕没有几家能住得起大宅院、用得起下人。”
王氏闻言竟无法反驳,于是亦安继续道:“再说商人对这个社会的贡献也很大,他们把南方的货物贩运到北方,把北方的特产运输到南方,虽然他们这样做也是为了谋利,但同时也便利了人们的生活,不是吗?”
王氏刚张嘴欲说什么,亦安继续道:“所以咱们不能歧视一个行业,这非君子所为。只要不做奸商,不坑蒙拐骗,讲究诚信,就是一个好人。”
看王氏若有所思的样子,她继续道:“再说了,我们府里目下尚未分家,假若将来祖父祖母不在了,肯定会分家的,到时咱们二房能分到多少还不好说。而且我上有兄长,下有幼弟,将来也都是会娶妻生子的。”
说完她端起茶杯,呷了一口茶,润了润嗓子,继续道:“等您和父亲百年之后,分到每个兄弟手里的还能剩下多少?所以我们也得长远考虑,多置办一些产业,给我的兄弟侄子侄孙们,多留下一点家底。”
王氏沉默不语,这一层其实她早就想到了,但是目下府里的中馈由刘氏打理,家里的铺子、田产由张老爷子亲自打理,王氏握在手里的,只有自己的嫁妆。
亦安见状,拍了拍她的手背,然后道:“娘,我将来出阁的话,我也不要您的嫁妆,您把嫁妆都分给我的兄弟们就行,我自己会挣出一份厚厚的嫁妆来,说不定到时还可以贴补一下两个兄弟。”
亦安的这番话,让王氏有点心动。但她嘴上依旧道:“看把你能耐的,经商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不是谁都可以赚到钱的,你不晓得那些亏钱的,也是一抓一大把。”
“您就说同意不同意吧?我承诺您只需给我提供一千两银子的本钱,等我出阁的时候,不会要您一文钱的嫁妆。”亦安拍着胸部说道。
王氏叹了一口气,然后道:“这事不是小事,我得跟你父亲商量一下,再说你祖父祖母肯定也不会同意的。”
说完王氏放下手里的针线,也端起茶杯轻抿了一口茶,然后拍了拍亦安的肩膀,柔声道:“先不说这个了,有一件正经事,我差点忘了告诉你。后日是宁安侯府老太君的寿宴,他们府给我们家也发了帖子。我同你大伯母都去,你祖母让你们姊妹三个也跟着一起去。”
张亦姝于上个月嫁到了宁安侯府,所以目下张家也是侯府正经的姻亲了。因此宁安侯府做寿宴,给张家发帖子,也在情理之中。
张府日常往来的人家,大都是和自家品阶差不多的,很少有侯府这种功勋贵族。所以张家对此次寿宴十分重视,早早就备好了贺礼。
寿宴原本打算只让刘氏和王氏去的,但李氏考虑到几个孙女的年龄也不小了,也该学着出门应酬了,于是决定让亦安姊妹三人也一同跟着去。
“我已经给你准备好那日穿得衣裳和首饰了,到时你好好打扮一番。另外,侯府规矩多,他们家来往的客人,也大都是一些达官贵人。咱们到了那里,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少说多看,别给你二姐丢脸。”王氏嘱咐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