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枫走进了宜兰院的偏厅里,给王氏行了一礼,然后道:“二夫人,老太太那边来客人了,请您过去一趟。”
王氏闻言,忙起身换了一身见客的衣裳,稍微整理了一下妆容,然后就匆匆去了颐安堂。亦安只好回到了翠薇院。
她刚回去,灵欣就跑到她身边道:“三姑娘,您真神了,方才绿衣姐姐悄悄过来给奴婢传话,说方才颐安堂来了一位梁夫人,是给来您说媒的。”
“她有没有告诉你,梁夫人是帮哪家来说媒?”亦安问道。
“说是宁阳伯府托她来的。”灵欣笑着道。
亦安闻言,脸色沉了下来,灵欣看了不明所以。
“你去宜兰院那边盯着点,等夫人回来了,你就来告诉我。”亦安道。
灵欣嗯了一声,便转身出去了。
“看来该来的,还是来了,这大概就是命运吧。”她暗想道。但既然她有机会重新走一遍,她就会努力对抗一下命运。”
她方才已经提点过王氏,知道王氏应该不会草率做决定,但她还是想把事情说得再透一点。
半个时辰过后,灵欣回来告知她,梁夫人走了,王氏已经回到了宜兰院,于是她再次来到宜兰院找王氏。
“娘,我听说梁夫人是来给我说媒的,您怎么跟她说的?”亦安坐下后,开门见山地问道。
“吆喝,你的消息倒是灵通得很。”王氏笑呵呵地说道,看起来心情很好的样子。
“娘,梁夫人说的是哪家?您到底如何回的她?”亦安着急地问道。
“嗨,你急什么?我怎么可能随便应下?至少也得同你父亲商量一下。”王氏笑着道,然后她从小几上拿起了一个橘子,悠闲地剥去了橘子皮,递几瓣橘子到亦安的手里。
然后她慢悠悠地道:“这次托梁夫人来说媒的,是宁阳伯夫人林氏。林氏上次在宁安侯府的寿宴上看中了你,所以就请人来做媒了。这位林氏,虽然我之前没怎么和她打过交道,但我觉得她人很随和,从不拿大,想必性子也是好相与的。”
说完王氏看了一眼亦安,继续笑眯眯地道:“至于她家的世子爷,更是没得挑了。无论个人前程还是长相性情,都是极好的。倘若你跟他成了,是咱们家高攀了。”
亦安闻言,便知王氏很中意这门亲事。于是便道:“娘,很多事情不能只看表面,这个人到底如何,还得去调查一下。”
王氏闻言有些不悦地道:“世上无完人,差不多的就行了。这宁阳伯世子,可不比那个袁起强多了?”
亦安无奈地笑了笑,然后道:“我们没有必要拿他们做比较,我只问您,您说他都已经二十一岁了,为何迟迟没有成亲?您说他有没有可能养外室?或者他屋里有通房丫鬟?”
王氏道:“人家之前征战沙场,忙着建功立业。先立业再成家也是有的,男子结婚晚一点也无妨。如果说他屋里有通房丫鬟的话,也不是没有可能,但应该不会还没成亲,就养外室吧?那样也太。。。。。。”
“这种事谁能说得准呢?至少得派人去了解一下。”亦安道。
王氏觉得女儿有这方面的顾虑也正常,于是便颔首道:“等明日梁夫人来了,我就先拖着她。”
亦安闻言,终于放了心。甜甜地喊了一声娘,撒了一会儿娇,然后就离开了宜兰院。
出了宜兰院,亦安直接去了碧桐院,她悄悄找到了张文煜的小厮来福。
然后对来福道:“这里有二两银子,你去街上找几个乞丐,给他们一两银子,让他们这几日跟踪一下宁阳伯世子,重点记下他去过哪些地方,见过哪些人,尤其是女人。剩下的这一两银子是给你的,算是你的跑腿费。”
来福接过了银子,笑呵呵地应下了。次日上午,梁夫人果然又来到了张府,李氏热情地接待了她。然后对她说道,孙子孙女的婚事,一切都由儿子儿媳做主,于是便打发丫头去请来了王氏。
梁夫人本以为,这桩婚事,对张家来说,是求之不得的好亲事。她今日来,必定能得到一个满意的答复。
却没想到,她询问完之后,王氏抱歉地对她道:“我家老爷昨晚出去应酬了,喝得酩酊大醉回来的,今日一早又去通州公干了,说是得过两日再能回来。”
梁夫人闻言心里有些不悦,她暗想道:“这张家还端起架子来了?也不瞧瞧自己家什么门第?”
不过王氏的说辞也没什么可指摘的,所以她嘴上只得说道:“不急,那就等你家二老爷回来再议吧。儿女婚事是大事,急不得。”
傍晚亦安再次来到碧桐院,找到来福。来福同她汇报道:“小的昨日雇那两个乞丐,这两日一直盯着宁阳伯世子。方才他们过来报信儿说,宁阳伯世子这两日每次下衙之后,都去了一处位于柳叶胡同的宅院里。
“那两个叫花子头脑挺机灵的,他们见宁阳伯世子进了那个宅院之后,就装扮成了送柴的,过了一会儿也进了那个宅子里。他们进去的时候,看见宁阳伯世子正在前院里,和一个小男孩嬉闹,那小男孩还亲昵地喊他‘爹爹’,他旁边还站着一个十八九岁的女子,看起来很像一家三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