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开春,祖母就告诉过离筱,她的早餐店不开了。市政把百灯县划为了旅游县,其中来芳镇的沿河一溜老屋,被市文旅局购买,另选了市区的新房,转移给原来的住户。
所以这次回来,她跟着张志辉来到了扬州的新房。
当时周玉茹还笑着说:“我这把老骨头啊,还能体验一番‘烟花三月下扬州’的好事。”
新房二室一厅,周玉茹早已把离筱的房间收拾好。
张志辉说是订了酒店。离筱主动让出了自己的房间,她可以和奶奶挤一挤。三人商量了下,确实住一起方便点。这几天张志辉要给离筱办理转学手续。
离筱过了入学考,成功进入扬州市二中。
苏省的学习,和临城的完全不同,侧重和选科等等,都有差别。离筱表面上不说,心里暗暗地较劲。她不想再让家人们担心。
在回来前,她把关于李忱然的所有东西,包括西南寄来的明信片,都打包放在了临城的杂物间里。手机也还给了继父,里面的手机卡是继父的名字。既然离筱不再使用,张志辉就把卡拿走了。
她要摒除一切杂念,专心高考。
高三上学期,成绩不是很理想。离筱想在寒假补课。打电话找杨冬萍要钱。没想到被周玉茹听到,她大手一挥,说有钱。
“你爸爸的抚恤金都留给你了。”周玉茹戴着老花镜,在看报纸。
这是第一次和祖母正式谈起离高阳。顺着这个话,她问了当时一些情况。周玉茹已经完全平静,最多是叹了口气。“你爸爸都是为了你,你好好学习,以后快快乐乐的,别的奶奶也不指望。”
2010年6月8日晚。离筱睡了个底朝天。
太累了。在此之前,她没有一天是12点前睡的,早上没有一天是6点后起床的。现在终于可以好好睡一觉。
放榜后。离筱的分数和她预估的一样。只是今年的大体成绩都很不错。省内几所中上的高校竞争激烈。
填志愿前,张志辉邮寄了几份大学资料。都是他收集的,并参考了陆斌的经验,帮离筱选择出来的高校。其中重点划出了几个专业。
“接下来几年,一些政策导向来看,这几个专业就业率会比较高。”张志辉在电话里说。
离筱就按照继父的意见,自己选择了西安一所综合性大学,读了统计学。
在去学校报道前,张志辉带着妈妈和妹妹来到扬州。
妹妹张鸣一周岁了,会跌跌撞撞地走路,一碰到疼,哭得大声洪亮。离筱把自己的房间让出来给三人住。半夜还听到张鸣的闹腾。
“挺难带的吧?”周玉茹抱着张鸣,全家在来福巷吃汤包。
杨冬萍给张志辉递了吸管,喝汤包里的汤。“和筱筱小时候一个样。爱吵吵。”
离筱看了眼杨冬萍,觉得她说话有点长进了。这是继父的功劳。
几人吃完饭,一起去商场买衣物。离筱并不想带那么多杂物到大学,只买了几件换洗的。
“西安不比扬州,冷得早,还是再买两件外套吧。”张志辉劝离筱。她只好跟着唠叨的妈妈再扎进店里买了件厚的。
三人回临城前,约定离筱去大学报道时,张志辉在西安那边接应。
离筱想着太麻烦继父了,她已经成年了,这些事应该自己做。
“你就听一句话吧。”杨冬萍剜了她一眼。
离筱无法,只好听从他们的安排。
告别时,张志辉给离筱拿了两个盒子。一个是笔记本电脑,一个是手机。
又是个新款的苹果手机。
“还没有放电话卡,你可以先用你奶奶的。等到了大学,再办那边的号码。”
说起电话卡,离筱想起在临城用的那张。
“那张卡早已注销了,因为用不到了。”张志辉说。
离筱有些遗憾,那张卡绑定了她的Q|Q。她前几天登录了Q|Q,发现密码错误,找回需要手机号码。
在去大学报道前,离筱意外的,接到了一位故人的电话。
是林桐。
她问了离筱考了多少分。因为苏省和南省的分制有点不同,林桐以为离筱考差了,所以不得已去了西安。
“大部分都去了京市。”林桐在电话里说。
“都有些谁?江蕾呢?”
“江蕾在央美啊。她文化课刚好上线。”林桐话语中有点酸溜溜。
“那林丰肯定也去了京市。”
“是啊。和李忱然一样,都在H大。”H大是国内数一数二的高等学府。
离筱听了嗯了声。她现在可以很淡定地听到他的名字。
林桐还说了自己填的是京市旁边的城市,不日就要北上。
“听说那边冬天会很冷哦。”
离筱听了笑了。南省人去北方,可能真会受不住。
“不过听说那边有集中供暖,不出门应该还好。”
林桐听了大笑,希望如此。“高考完,我向李忱然表白了。”
林桐蓦然一说,离筱一怔,下意识问了句不相干的话。“你怎么知道我这个号码的?”林桐打的电话,是周玉茹的小灵通号码。
“你一直没来学校,我就去问老师了。老师把你妈妈的电话告诉我,我就问到这个号码了。”
“哦。”
林桐还在解释,原本她是问到了就打电话的,但又不想太打扰,就在高考后联系。
她的思绪没有跟着林桐走,只听她在那边不停地叙述对大学的美好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