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了东西!”她手指着床边一个面朝门口的书桌,“……那里原本应该有一台电脑!”
————
——到头来什么也没弄明白。
之后两人和安娜将房子彻底翻了个底朝天,仍未发现任何那东西留下的实体线索。丢失的物件只有一个:原本有一套台式电脑放在卧室,显示器加上主机,如今却消失得无影无踪。更奇妙的是,盗窃者不是拔掉插头带走这几样东西的。连接插座的线被从中截断,铜线露出来,形成整齐的切口——昨天进屋闻到的轻微焦糊味估计就是从这里出来的。
安娜呢,将这些剩半截的线慷慨地送给了一行人,说反正烂成这样子也不会用到了,再过几天就添置新的电脑。
如此大费周章……结果竟只是为了一台电脑吗?莫非那台电脑里存着什么至关重要的东西?米哈伊尔询问安娜,对方却思前想后也想不出:“哪可能有什么机密内容呢?我们两个只是普通地种着地啊……”
“会不会是以前留下的资料?”尼尔又说,“记得夫人您说过,史蒂文森先生曾在军队服役……”
“绝无可能。”斩钉截铁道,“那时候他也只是做个小兵,不可能接触到多机密的东西。”
别的可能性一时半会儿也想不出来,答案看不见摸不着,如迷雾似泥沼。还能做什么呢?
扬尘中,清风房车沿道路往北方一路开去。
米哈伊尔将下一站定在犹他州,他们已经靠近边境线了。几小时前他们将安娜送回圣安德烈医院,随后接上樊宇,打算离开这个地方。
误会依然在:史蒂文森先生仍笃信几人是记者,千万叮嘱他们要写一篇出色的报道出来。尼尔又是“会的,会的”,口上答应得好,但米哈伊尔想也知道,这人信口开河向来脸部红心不跳。
与来时一样炎热的天。
路的状况不太好,不平整,车子忽然颠了一下,让睡在车上的罗摩醒过来了。米哈伊尔等人结束了屋子的搜查回车上时他很是慌张:“米哈伊尔!你的手机死掉了!”一看原来只是电量耗尽。他拿过手机去充电,无事可做的罗摩不到一分钟就原位睡着了。真不知道他在想什么。
现在人醒过来,看着窗外:“我们这是要去哪里?”
“犹他。”樊宇说。他正端详手里的东西:算是纪念品吧——几根切断只剩半截的电脑线。
米哈伊尔在开车。副驾驶的尼尔望着车窗外,忧郁的流云。
“……可恶,乱七八糟的。”
伴随着广播里的忧郁蓝调,同样的阴云也笼罩在正开车的米哈伊尔的心头:史蒂文森先生碰上的那东西究竟是什么?如何思考也是徒劳,但人就是会耐不住性子地去思考。
闲着,醒着,罗摩又开始叽叽喳喳的闹呼:“米哈伊尔,来玩数字接龙吧!”
樊宇倒是总会捧场:“什么是‘数字接龙’。”
“就是轮流说出带有数字的词组或者俗语。来嘛,来玩吧!”
听着可一点也不有趣。不过眼下无事可做,陪他玩会儿也不是不行。樊宇点点头:“好吧,那就试着玩一轮。米哈伊尔?”
真麻烦啊……他叹口气:“好吧。”
“我就不必了。”尼尔当即回绝。
罗摩点点头:“嗯。那按照这个:米哈伊尔,樊宇,接着是我;一圈轮下来,又是米哈伊尔,樊宇,接着是我——怎么样?”
怎样都好。米哈伊尔说:“就这样吧。”
米哈伊尔打头。他随口便掷出一句:“’我为人人’(One for all)。”
接着是樊宇,也相当顺利:“‘言行一致’(Deeds must second words.)。”
“那么就轮到我了!”罗摩还是那副自在的语气,咯咯笑着。接着,他深吸一口气。
“——‘第三类接触’(Close encounters of the third kind)。”
如疾风之于迷雾,又或黑夜中的灯塔。人的顿悟有时只差最后一步,一句话,一个词语……
“第三类接触”。
的确,这也是可能性的一种。为什么不是呢?这里可是亚利桑那,历史上曾有过多次不明飞行物目击记录的地方。这样一来,史蒂文森先生见到的东西便是……
大脑飞速运转。米哈伊尔看向车内后视镜,罗摩年少的脸上仍带着一贯的明媚笑容。如今却似乎掺杂了些神秘莫测的味道。
碧空如洗。
——广袤天幕下,载着几人行驶在黄色背景上一个银白反光的小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