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清雪以为明昭只是刚刚考完放松一下,没想到她竟日日睡起懒觉,醒了就招猫逗狗,吃喝玩乐。
甚至连那明府的老管家都来见容清雪,老管家慈眉善目:“清雪姑娘,少爷考完有些太松散了,老奴不好规劝少爷,只盼着少爷早日娶妻,让少夫人多管着些,如今清雪姑娘虽还未过门,可阖府上下都认定您是未来的少夫人,您可多劝着少爷,上进一些。”
容清雪无奈,连纵容疼爱明昭的老管家都看不下去了,盼着自家少爷上进一些,可见小妖女这些日子有多不像话。
他进内室,将还窝在锦被里醒了不起的懒虫拉起来,把老管家的话转述她听。
谁知明昭笑嘻嘻道:“知道了,马上娶你。”
不同于考完的举子们轻松闲适,大明宫鸾台彻夜灯火通明,一百二十一份试卷在此层层批阅,定等评级。
有一篇文章被翰林院侍郎呈给主考官王春明,盛赞诗句才华横溢,策论更是言之有物的锦绣华章。
王春明出身琅琊王氏,本就是世家子,为官近四十载,步步高升,如今是大晋丞相,兼鸾台平章事。
王春明本是负责此次春闱命题人之一,他拟就了“民为本”、“治国论”等题目,只是在众命题人商议时,镇国殿下所出考题“积雪成灾”,令人耳目一新,又颇具实用性,王丞相等一致同意以此为策论考题。
只是,王春明思及自家孙儿和太子殿下,心中颇为无奈,考前所压题目与此基本无干。
惜知还好一些,性子沉稳而且文章本就作地极好,而太子殿下,虽然勤奋好学,但到底急躁了些,恐怕成绩会不如人意。
王相心道:“太子殿下优势在于嫡长,自幼封为储君,轻易不能改,但是太子自视甚高,心胸并不宽广,按怜萱所言,已有刚愎自用的苗头了,或许并不是明君之选。”
想到孙女怜萱,王丞相眉头皱得更紧,王家虽是大族,自己也身居相位,但到底有太多不得已,太子妃之位虽看上去风光无限,可并非是王家所求,亦非怜萱所求。
将家中烦心事丢开,王春明拿过试卷,略一读便拍案叫绝,辞藻华美,引经据典,谈古论今,又极言之有物,所提皆为良策。
王丞相心知这篇文章绝非太子或惜知所做,但以他爱才之心,定要力推此为魁首。
随着长安城的雪渐渐消融,年味也渐渐散去,各地的商贾出行、官员调动又在初春之时开始运作,远在姑苏的莫二爷自收到明昭的信就开始采买东西,准备年后入京之事,如今一队车马终于缓缓行进长安城。
莫二爷不惑之年,虽长相清俊,却披发蓄须不修边幅,又素来一身道袍,没有姑娘看得上他,至今仍独身一人。
可如今他的乖女,不,是乖儿,终于要娶亲成家了,莫二爷不禁老泪纵横,听说儿媳不仅是明昭的救命恩人,还是个男儿身,莫二爷就更满意了:“吾儿也有暖床的贴心人了。”
明昭最近几日表现好了一些,好歹能赶得上用早饭,平日里无事,亦开始练剑,如今她牵机余毒尽消,武艺更是日进千里。
等莫二爷跨进门来时,便是看到白衣墨发,剑光凛然,他眼中一酸,险些掉下泪来。
明昭回头,惊喜唤道:“莫老头!”
容清雪听到声音,忙从内室走出,只是在门处却有些迟疑,他听明昭提起过这位莫二爷,明昭的义父。
虽然明昭提起义父总是语气嫌弃,可他知道明昭与义父是相依为命,感情极为深厚,如今莫二爷来了,容清雪竟有种丑媳妇见公婆之感。
幸而,明昭极自然地过来,拉了容清雪的手,与她一起去迎莫二爷进正堂,边走边介绍道:“莫老头,这是我的未婚妻,容清雪,他医术高超,对我可有救命之恩。”又道:“清雪,这是我义父莫二爷,以后你也称他为义父吧。”
到了正堂,明昭本要同容清雪向莫二爷行后辈礼,毕竟这是儿媳第一次见公公,可莫二爷道:“且慢。”
他郑重拱手,向容清雪行礼道谢:“多谢清雪救了吾儿,大恩不敢忘。”这是他作为明昭义父的真诚谢意,不仅为这位清雪公子在青岫山救了落崖的明昭,还为他解了明昭身上牵机之毒。
待明昭容清雪行礼后,莫二爷看着眼前一对璧人,笑地眼睛都眯成线,道:“清雪,以后明府就是你的家,若是我这不成器的昭昭敢欺负你,你就来找义父,我替你出气。”
容清雪心知明昭的家人真心实意待自己,听莫二爷打趣,也浅浅一笑,瞧着真真是令婆家满意的乖媳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