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之后,上清宫内的讲经堂中,一位须发皆白的仙师正在为众多年轻弟子传道授业。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修行之路虽可行,却非凡俗之途;功名虽可求,却非世间之名......"
老道士浑厚的嗓音在殿内回荡。
"何为修士之路?何为仙家之名?"
"唯有上体天心,方能悟得无上仙道......"
江颜汐执笔认真记录着,眼底闪过一丝了然。
在《玖鸢传》的世界里,修行之道并非只是简单地提升境界、增长修为。
更重要的是"问心"二字——问己心所向,明己道所求。
上清宫向来只收天资聪颖之人,但若品行有亏,再惊才绝艳也无缘习得上清心法。
而检验品行的第一关,便是要将老道长的教诲铭记于心。
这些看似平常的言语,日后都将成为上清大考笔试的内容。
在现代应试教育熏陶下的江颜汐,对于整理笔记可谓驾轻就熟。
一番细心梳理下来,老道长讲述的要点几乎被她一字不落地记录在案。
这样的能力在同龄人中着实罕见,毕竟就算是给新入门的弟子讲道,内容也并不轻松。
其他少年少女们大多有些吃力,连要点都难以完全把握,更遑论全部记住。
不过江颜汐并不在意旁人能否记住,她在意的只有一个人的反应。
余光里,沈玖鸢正蹙着秀眉,一脸苦恼地盯着自己那寥寥几笔的记录。
江颜汐嘴角微扬,将誊写完整的笔记本轻轻推到了她的面前。
"给你。"
沈玖鸢抬头,正对上江颜汐温柔含笑的眸子。
翻开笔记本,只见一行行娟秀的字迹密密麻麻,将方才道长的教诲完整记录。
"谢谢汐姐姐。"
小姑娘有些不好意思地低下头,显然对自己记得太少而感到羞愧。
"不必客气。"
江颜汐看出她的窘迫,柔声道。
"你我本是一家人,互帮互助原是应当。"
这句话仿佛打开了什么开关,沈玖鸢眼睛一亮。
「对啊!汐姐姐这次帮了我,下次我一定也要帮助姐姐!」
看着小姑娘重重点头的模样,江颜汐唇边漾起一抹得逞的笑意。
她的目标很简单。
在原有姐妹情谊的基础上,让这份感情更进一步。
或许不必非得是欢喜之情,但至少要比原主那份"演出来"的关心更真挚、更深厚。
江颜汐微微颔首,将目光从沈玖鸢身上收回。
她的态度恰到好处,既不会让小姑娘觉得过分亲昵,又维持着恰如其分的温度。
这个开始,还不错。
对沈玖鸢而言,在她的金手指觉醒之前,无疑会经历一段漫长的自我怀疑期。
那段与人疏离、怀疑自我的日子,正是最需要温暖与陪伴的时候,也是最容易让人对施予温暖的人产生依赖的时候。
但要说"宠"这个字,可比想象中难多了。
若是一味地溺爱,不仅不会让人感动,反而容易招致厌烦。
就像浓郁的蜜糖,适量是甜,过量则腻。
江颜汐深谙此道,她知道要在恰到好处的时机,给予沈玖鸢最需要的那份关怀。
这需要眼力见,更需要耐心。
要懂得沈玖鸢内心的缺失,要能给予旁人给不了的温暖,要在她最需要的时候恰如其分地出现。
只有这样精心谋划的温柔,才能在她心里留下最深刻的印记。
通过这一周的细心观察,江颜汐发现,抛开那个尚未苏醒的上古魔神不谈,眼前的沈玖鸢不过是个再普通不过的少女。
虽有神君之女的尊贵身份,却在各方面都显得平平无奇。
这样的她,最需要的或许就是一个能给予她安全感的依靠。
于是,从那份详尽的笔记开始,江颜汐以族姐的身份,一点一滴地编织着一张温柔的网。
不着痕迹,却绵密细腻,恰到好处地填补着沈玖鸢内心的空缺。
这份源自"族姐"的关怀,既显得理所应当,又因为同龄人中少有人能做到这般体贴,而显得弥足珍贵。
这便是江颜汐的手段——在不经意间渗透的温暖,才最容易潜入人心。
——
——
光阴似箭,转眼已是一月过去。
这一个月里,江颜汐步步为营,在品行课上为沈玖鸢整理笔记,实践课上充当她的陪练。
每当沈玖鸢发出邀约,她总是欣然应允,既不显得太过热切,又不会让人失望。
而凭借那张倾城绝色的容颜,再加上举止得体,江颜汐在上清宫里很快就收获了一批追随者。
不论男女,都愿意与这位气质出众的白族女子结交。
但在江颜汐看来,这些人脉不过是她为未来布下的一张网。
这便是她的筹谋——待到沈玖鸢陷入低谷时,那些趋炎附势的"朋友"必将远离。
而她江颜汐,却会始终如一地守护在沈玖鸢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