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猪拱到跟前,他手里也有铁锹可以抵挡。
因为气力值的增加,赵梓挥舞起铁锹来那是虎虎生风,起初还有些不太熟练,两三锹之后,那铁锹在他手里就如同玩具一般,地上的猪粪铲得又快又好。
几下的功夫就把猪粪铲得干干净净,全堆到了墙角。
赵梓觉得自己的身体似乎是被打开了某个阀门,不活动一下竟然还觉得不舒服,之前运煤的时候就有所感觉,但是今天这种感觉更加明显。
招娣她们看的是目瞪口呆,她们这个爹变化真大!原来的爹干活可没有这么麻利。
看着自家爹都变得勤劳起来,招娣她们三个小姐妹也想要以他为榜样,便拎着水桶要给家里打水。
“奶,爹,俺们去打水去了。”赵老太的温和给了招娣她们说话的勇气,竟然主动对赵老太说起了她们的打算。
赵梓那边正好也堆完了肥,正想着自己接下来该干什么呢,听见孩子们要去打水,赶忙说着:“别别别,你们几个孩子还没水桶高呢,打什么水,让我去!”
这个时候,赵梓才发现,原来家里的水都要去外面的河里挑,而他刚过来的时候,基本上在他没睡醒前,孩子们就把水打好了,所以他一直不知道家里用水这么麻烦。
赵梓此时心里有些懊恼,原来生活的方方面面都需要自己去融入观察,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让孩子们生活得幸福。
以前都是三个孩子用一根扁担合力抬水,赵梓直接拿过来扁担,挑着两个空桶循着记忆往河边走。
赵老太看了有些不放心,要知道她儿子可是从来没有挑过水的。
“儿啊,河边危险,走路打滑,你就让几个丫头去吧。”
赵梓听了心中一哂,这几个孩子才是真正的宝,哪有让女儿去冒险,当爹的享福的?
“娘,没事,我现在力气大得很,正好去河边看看有没有鱼,招娣想娣你们把盼娣也带着!娘,你平常干活辛苦,就把盼娣给几个丫头们带着吧。”
赵老太本来想要阻止,但是儿子的关心让她感动得很,拒绝的话便说不出口。
“那你们小心,俺就知道你小子在家待不住想去摸鱼,记得带一块咸菜疙瘩,把你爹做的三角筐拿着,就在岸上放筐捞鱼,可别下水啊。”
赵老太对赵梓的交代如同是村里父母交代七八岁的孩子一样,只以为是赵梓觉得在家呆的无聊了,想去河里找乐子,索性就放了他们一起出去,还给赵梓提供了便利。
赵梓听赵老太让拿咸菜疙瘩,有些疑惑,好在这事来娣熟悉,高兴的毛遂自荐,“爹,俺去拿咸菜和三角筐,俺知道哪里有鱼哦!”
就连招娣和想娣眼中也露出了兴奋和跃跃欲试,这个时候,有哪个农村的孩子不喜欢捞鱼呢?
这既好玩又能给家里加餐。
赵梓挑着水桶走在前面,招娣背着盼娣,想娣拿着三角筐,来娣则是捧着一块咸菜疙瘩围绕着她们前后蹦蹦跳跳,那样子既不像是去打水也不像是去摸鱼,倒像是出去郊游一般。
此时,村里的人大多数都在地里干活,所以小路上只有他们一家五口。
秋天的萧瑟让路边的杂草都已经枯黄,配上村里头的破旧土坯房看起来是一副衰败之色,给赵梓的感受就是一个字,穷!
养育了关耳村的这条小河位于村子南边,蜿蜒向东,自山脉而来。
考虑到要摸鱼,赵梓也不急着打水,把扁担和水桶放在河岸上,然后便问着来娣:“看你这丫头高兴的样子,是不是平时没少摸鱼?”
来娣想要矢口否认,她生怕赵梓说她,毕竟村里头的家长对于小孩子上河边摸鱼都是要警告的。
可是招娣直接出卖了她,“爹,你是不知道啊,自从来娣看着小老虎他们抓了一条大鱼后,就天天想着自己也能,可是实际上压根就没捉着几条,即使有抓到的也就只有这么大。”
招娣举着食指比量着。
天性不服输的来娣一听,那能干?“姐,你别小瞧俺,至少俺可抓着过鱼!小老虎他们之所以能抓着鱼是因为有咸菜疙瘩,今天俺也有咸菜疙瘩,爹你等着,俺给你抓条大鱼下酒吃!”
再一次听见咸菜疙瘩对摸鱼有帮助,赵梓目露惊讶,翻看记忆也没摸着头脑,原身跟村里头的人不太合群,自然也就没有这方面的记忆。
赵梓索性就让来娣来设下陷阱,“我今天看看咱来娣能摸多少鱼,爹就等着你的鱼下酒啦!”
来娣的小光头如捣蒜一样点着。
只见来娣把咸菜撕成一小条一小条,从兜里掏出绳子,把咸菜条拴在三角筐的三个角上,又从河岸边捡了些稍微大点的石块,放在了三角筐里,便一脸期待的看向赵梓。
“爹,你用扁担帮俺把三角筐下在那个地方。”
听着来娣的话,赵梓索性陪着她玩闹,参与着孩子们的童年活动。
即使不知道这么做的意义是什么,只要孩子们觉得开心幸福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