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秀芳像一个随时可能爆发的马蜂窝,一旦触及,就会引发巨大的麻烦。
“还有其他的事吗?”周卫华松了一口气,急忙把两个孩子迎进屋里坐下,询问,“簌簌,你找我有什么事?”
簌簌回以微笑:“爷爷,有个企业有一个采购任务,打算从我们村购买一批土豆。回来时我打听了一下,谁家的土豆种得好,就记录下来。三天后她会带人过来称重付款,然后装车运走。”
听到这里,周卫华愣住了,半天才反应过来,拿起水杯喝了一口水,试图理解这个消息。
“真的要来买我们村的土豆?簌簌,这到底是真是假?村里确实种了不少土豆,但具体要买多少呢?另外,你是怎么认识那个人的?可别是遇到骗子了。”
周卫华这么一提醒,周何生也开始担心起来,呆呆地看着妹妹。
“簌簌,你把事情的经过告诉村长爷爷吧。”他的语气中充满了关切,害怕妹妹被骗。
簌簌点头,详细讲述了遇见何棋棋的过程,并向周卫华保证那人绝非骗子。
“村长爷爷,那人一看就知道是个诚实的人,她说三日后会来,就一定会来的。我只是想帮村里人的忙,没有别的意图。”
周卫华考虑了一下,认为簌簌的话合情合理。
“这样吧,等他来了,你再通知我,根据她需要的数量,我会决定先由哪家出售,怎么样?”
簌簌意识到这是她首次向村长寻求帮助,对方有所疑虑也是情理之中。毕竟她不过是个十七岁的少女,在村里并无多少影响力。突然声称与采购员有交情,确实难以让人轻易相信,村长谨慎的态度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好吧,那我们就按照爷爷的建议行事。”簌簌站起身来,拉着哥哥一同向周卫华告别,“爷爷,如果三天后车辆真的到达,您一定要好好招呼她们,不要让她们空手而归。这些人来我们村子一趟不容易,建立关系后,将来她们需要什么都会来找我们的。”
“这点你放心,只要那人真的来了,我保证会让她满载而归。”周卫华听懂了簌簌的意思,立刻点头答应,并送簌簌出门。
回到薛家后,簌簌觉得应该尽早行动起来赚钱。
“嫂子,家里还有土豆吗?”
簌簌已经明白,薛家的事宜大部分是由薛秋莲决定的;只要她同意了,事情就容易办多了。所以,若是要制作炸薯条销售,就必须找薛秋莲商量。
秋莲的母亲回应道:“有的,昨天我才挖回来半筐。簌簌,你要土豆做什么呢?”
“婶婶,我刚刚想到一个不错的赚钱点子,想尝试一下,可以吗?”
不等母亲回答,薛秋莲便插话了:“当然可以,有什么不可以的。”薛秋莲带簌簌去看箩筐里的土豆,“这些都给你,你想怎么用都可以,我支持你。”
“谢谢嫂子!”
簌簌从箩筐中挑选了几颗较大的土豆,让哥哥去削皮,自己则准备案板和刀具,将它们切成手指般粗细的条状,放入盆中。
周何生很快削好了皮,交给簌簌处理,而秋莲在一旁观看。
切好土豆条后,下一步就是油炸。考虑到从家里到县城大约二十里路,炸好的薯条必须密封保存,否则就不脆了。
“嫂子,你能帮我找两个大塑料袋吗?最好是那种装化肥的袋子,因为它们密封性能好。”
薛秋莲应声去找袋子。
簌簌对秋莲的母亲微笑道:“婶婶,这事儿需要一些成本,比如油和糖——最好是白砂糖,如果没有的话,红糖也可以。”
那个时候,白砂糖并不常见,大多数人舍不得买,家里通常只有红糖。
秋莲的母亲看出簌簌有些不好意思开口要东西,担心自己不同意,因此脸红得厉害。
既然答应了,自然要全力支持。秋莲的母亲立即表示同意。
“有的,都有。厨房橱柜顶上有新打的五斤菜油,你可以全部使用。橱柜上层有一包白糖,看看够不够,如果不够明天再去供销社购买。”
看到秋莲的母亲如此爽快地答应,簌簌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并计划着第二天卖出产品赚到钱后,尽快偿还所用的油和糖。
在八十年代初期,家庭普遍经济条件有限,包产到户政策实施也不过两三年的时间。
由于秋莲家人口较少,经济状况相对宽裕一些。对于人口较多的家庭来说,五斤油可能是一个家庭半年以上的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