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年三月,贾珠又领圣命去江南。不过,这次还是他一人回来的。
“祖母,孙儿赌输了。孙儿去江南时,姑妈又有了身子,不便来。”贾珠笑着道,“当时跟祖母打赌,也没说赌什么。姑妈让孙儿带回了林姑父的字画、姑母的刺绣,还有小表妹写的诗,给祖母赔个不是。姑母说,待过阵,她就带着两个孩子一起回来看您。”
若说往日贾敏不大回来,会有借口,因为王夫人管着家,贾敏怕回来会生事儿,平白惹得一家人不高兴,特别是老太太也挺不容易的。现在贾珠说了,他们两口子管家,一定给姑妈安排得明明白白的。
贾敏便是真的想回来看看了,只是贾珠回京不久后。贾敏一家喝了补药,补汤,又练了贾珠教的操,身体好转,心情好了,贾敏竟又怀上了。
贾母道:“不过是说着顽儿罢了。看着你们都好,我就高兴。你姑父还有玉儿的字画诗词,你们自个儿留着,挂书房,兰哥儿也可以看。你姑母的刺绣,我就留下了。”说罢,贾母爱惜地拂了又拂绢布上绣着的百寿图,那是她最贴心的女儿一针一线给她绣的,满载了女儿的祝福和思念。
贾珠将林姑父的字画,还有小表妹的诗裱上,挂在书房里边。
刚来这个世界时,李莞赞叹贾珠的字写得漂亮,字体隽秀,刚劲有力。而看到林妹妹的字时,李莞才觉得“漂亮”二字更适合林妹妹的字,亦或者说是美。字体婉约而正派,一个一个摆放得很整齐。
“母亲,这是小姑姑写的吗?”贾兰问。
李莞一边点头,一边欣赏着林妹妹的笔迹。都说字如其人,透过字迹,李莞仿佛看到了林妹妹的形象,一个既婉约又正派,才貌双全的女孩子。
“母亲,小姑姑的字写得真好。”贾兰认真地道,“母亲说过,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我勤加练习,一定会把字练得跟小姑姑一样好的。”
“在母亲看来,兰儿已经很棒了。”李莞亲眼目睹王夫人那边,贾政冷嘲热讽的打击教育,是怎样灭掉宝玉的人生追求。前车之鉴摆着,因此但凡贾兰有一点点苗头,李莞就大加夸赞。
“过两天岩哥儿过来,他的字好,儿还能跟他学。”贾兰憧憬着李岩的到来。
贾兰已经到了可以去上私塾的年龄了。只是贾家私塾风气很差。族中子弟没几个正儿八经去读书的,好多都是为了蹭私塾提供的免费饭菜,才送孩子去读书。宝玉去了几天,就闹着不去了,说是在家自己学,但瞧着他每天都在脂粉堆里跟丫鬟们混着。
贾珠怕贾兰在贾家私塾里荒废了,于是请了个先生,每日来府中教贾兰读书写字。贾珠虽然跟王夫人有隔阂,但是待他的亲弟弟宝玉是顶好的。贾珠让宝玉也跟贾兰一块儿跟着先生学。但宝玉不好正儿八经坐在夫子面前读书,因而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只瞅着珠哥哥休沐要来问他,偶尔来一下而已。
李岩偶尔过来,也一块听听课,写写字。
现在荣府是李莞当家,府里除了几个无关紧要的位置上还有王夫人的人,其余都是李莞的人。因此,李母也能经常带着李岩来串门。
这天,贾兰正在书房里边温书,李莞带着李母跟李岩进了院子。
李岩习武这几年,长得很快,个头都快比李莞还高了。一个白衫剑袖的俊朗少年初见其形。
如往常一般,李纨跟李母在院子里晒晒太阳,拉拉家常。李岩跟贾兰会在书房里写一会儿字,再到院子里练练拳脚。
李岩刚写罢,搁下毛笔,抬头就看到了挂墙上的一首小诗:
“杏帘在望
杏帘招客饮,在望有山庄。
菱荇鹅儿水,桑榆燕子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