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云道:“可给大奶奶猜中了。果然有人奔着琏二奶奶去了。
琏二奶奶嫌铁槛寺嘈杂,便带着我们几个去附近的馒头庵下榻。那馒头庵,就是以前的水月寺。因寺里馒头做的好吃,就管叫馒头庵了。
当天,馒头庵里的一个老尼姑,便拿着一件风尘之事,让琏二奶奶当判官。”
李莞奇道:“哦?尼姑庵里怎也有风尘之事?”
素云道:“大奶奶,您听我道来。那老尼姑,原来是别的庵里去的。她当地有个张姓大财主,财主家有个叫金哥的女儿。那金哥在进香的时候,遇到了长安府府太爷的小舅子李衙内。李衙内就看上了金哥,打发人去求亲。不想金哥受了原任长安守备的公子的聘礼。张家既怕守备不肯退亲,李公子又执意求娶。守备花了钱送了聘礼,知道这事儿后,跟张家正打官司在。”
李莞听来听去,弄明白了,两个官宦人家,同时要娶一个叫金哥的女孩儿,还在闹官司。“可这干贾家什么事儿?”
素云道:“这老尼来搭线,找上了我们琏二奶奶。让求老爷和太太,找守备说说,把亲给退了。说守备的上级,什么长安节度使云老爷跟我们府里有旧。”
李莞奇道:“老爷、太太、琏二奶奶是这么热心快肠的人?”
素云伸手,比出三根手指头。“三千两。”
李莞咋舌。普通一户人家一年开销在二十两银子左右。三千两相当于普通人家过150年的生活费啊!贾家的调节费还真是天价。说个不好听的,这哪里是调节,分明是仗势欺人加敛财罢了。
“当初薛蟠跟冯公子争香菱时,还出过人命案子。”李莞忙拉着素云的袖子问:“那老尼应了?”
素云道:“大奶奶别急。老尼本来是要应的,张家不缺钱,这些钱拿得出来。
但是奴婢觉得,若是真心诚意做和事佬,也就罢了。牵扯这么多钱,奴婢心里不踏实。再说这事儿跟贾家没有任何关系。
大奶奶您又嘱咐过奴婢,不要让琏二奶奶在这时候惹事儿。奴婢就把这个事情搅黄了。”
李莞问:“你是怎么办到的?”
素云道:“奴婢听了这事儿后,在外一个劲儿的咳嗽。琏二奶奶听了也不敢说什么。那老尼是个人精儿,见琏二奶奶还要看一个丫鬟的眼色,便说这事儿也可以缓缓。
奴婢夜里又在琏二奶奶的房门口烧了一盆子纸钱。今早就跟琏二奶奶回来了。”
李莞叹服,烧纸钱,可以的。
李莞道:“说姻缘有媒婆,断官司有县老爷。为了三千两,贾家掺和进去,说成狗拿耗子,都臊得慌。回头我再跟凤哥儿说说。”
素云道:“还有一个事儿,也是奴婢看到的。”
素云在李莞耳边低语几句。
原来是秦钟跟馒头庵里的小尼姑智能儿好上了。
因为荣府有时会做法事,那智能儿自幼在荣府走动。李莞也认得她,秀秀气气的一个小姑娘,见人就问好。
既然秦钟跟智能儿自由恋爱了,说明秦钟跟宝玉不是断袖关系嘛。可见贾菌说宝玉是断袖,都是没有的事。
李莞觉得,宝玉跟同性男生之间的关系,就是一般的很要好的关系而已。
至于,张财主家女儿是嫁守备公子,还是嫁李小衙内,都是馒头庵的老尼姑前单位遇到的事儿了,扯太远,又不认识。谁知道张家小姐到底想嫁谁,免得越掺和越乱。
智能儿的事,倒是可以成全一下。
李莞对素云道:“你带些银两,去馒头庵找智能儿。问智能儿愿不愿意嫁给秦钟,如果愿意,珠大奶奶给嫁妆,先还俗,等秦家过了丧期,再办。”
素云叹道:“智能儿修了几辈子福,遇到我们大奶奶。”
李莞道:“你的嫁妆我也备好了,可是看上谁了?”
素云携着李莞的袖子道:“素云一辈子都要跟着大奶奶。”
李莞道:“一辈子啊,这么久。等我老了还想到处爬山玩水呢。”
素云道:“那奴婢练好腿脚,跟大奶奶一起爬山涉水。”
李莞把素云推出门外:“快去看看厨房,姑奶奶,也不能为省我一份嫁妆,就一口谈终身了嘛。”
话说秦钟跟智能儿的事有李莞做主,秦钟的父亲秦业也没太干涉。
宝玉跟秦钟好了一阵,周期性厌学又开始了。秦钟就被秦业接了回去,待翻年后跟智能儿成亲。
日子悠悠地过着,李莞收到扬州来的信。黛玉说已经帮香菱找到父母了,还说年底要回来看她们及新添的小侄女儿。
窗外的桃树结了一树的桃子,这年已经到了盛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