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九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二九小说网 > 开局被拐,在乱世基建 > 第43章 进城

第43章 进城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谢自先停步,指着旁边的门说:“我得去归还影械,你报案就从隔壁这个门进去。”

宋必姜紧张地点点头。

等谢自先的身影渐渐远去,宋必姜深吸一口气,苦中作乐,也算是生平第一次了,接着抬脚迈进了西边的门。

她看到一个宽敞的大堂,与传统县衙大堂不同,这里并没有高高在上的审判台。

墙壁上挂着各种规章制度和办事流程,让人一目了然。就是字上面有一些歪歪扭扭的符号,她一点儿也看不懂。其实,她也不是那么会识字。

大堂里摆放着几张办公桌,桌上整齐地放着笔墨以及一些奇怪的簿子。

几位身着统一服饰的衙役坐在桌前,有的在认真记录着什么,有的在与前来办事的百姓轻声交谈。

宋必姜忐忑地走向其中一位衙役,说明了自己报案寻人、家里遭劫的情况。

衙役并没有像她想象中那样立刻拿出纸笔记录,而是先让她坐在一旁的椅子上稍等片刻。随后,起身走到一个柜子前,从里面拿出一个专门的报案登记册。

“具体时间是?”

“是三天前,午后。”

当时晌午饭过后,她去林子里转悠,娘还叮嘱她不要跑太远,可她还是跑远了,等回来后,就是……

就像一把刀插进宋必姜的胸口,她突然想起二伯滚落的头颅,想起家仆们狰狞的面孔。

“先节哀。那些人长啥样,你还记得吗?”

“他们,平日里都穿着粗布麻衣,长相……”宋必姜尽量详细描述,可她实在想不起来,平日里她和那些人毫无接触,更何况一个人没经过培训,描述起来大多都是些泛泛之词。

衙役正低头写着什么,这时门帘一掀,谢自先风风火火地走了进来。

“办完了?”谢自先。

宋必姜点点头,又摇摇头:“还在说那些家仆的模样,可我实在记不清了。”

谢自先拍拍她的肩膀:“能记多少是多少。”她转头问衙役,“这位姐姐,北山那边有消息吗?”

衙役搁下笔:“巡逻队今早确实带回几个逃难的人,不过和这件案子应该无关。”

宋必姜:“那我娘她们......”

“别急,”谢自先插话,“咱们先去吃饭。都过晌午了,你肚子不饿?”

被这么一说,宋必姜才发觉胃里空得发慌。早上就啃了半块干粮,这会儿确实前胸贴后背了。

衙役把写好的记录收进抽屉:“有消息会通知你们的。记得常来问问。”她递给宋必姜一张纸条,“这是报案凭证,收好了。”

走出县衙,谢自先熟门熟路地带着宋必姜拐进一条小巷。巷子不宽,两边都是食肆,蒸笼里冒出的白气混着饭菜香,勾得人直咽口水。

她们在路边找了个面摊坐下。老板一边下面一边跟谢自先打招呼:“小谢又来啦?老规矩?”

“两份。”谢自先比了个手势,转头对宋必姜解释,“她家的肉丝面一绝。”

宋必姜盯着老板上下翻飞的手。那双手骨节粗大,手背上还有几道陈年疤痕,却灵活得很,眨眼间就抻好了一团面。

面端上来时热气腾腾,说好的肉丝面看起来就沾了点肉腥。

宋必姜吹了吹,小心地啜了一口汤。

她见谢自先从口袋里掏出几张花花绿绿的纸片递给老板。老板接过去数了数,又抽出几张不同颜色的纸片还给她。

“咦?”宋必姜瞪大眼睛,“怎么不付钱?”

谢自先正把找零的纸片往口袋里塞,闻言笑道:“这就是钱啊。咱们这儿早就不用铜钱银子了,都用这个。”她抽出一张红色的纸片给宋必姜看,“这是县衙发行的纸币,比揣着沉甸甸的铜钱方便多了。”

宋必姜接过纸片仔细端详,只见上面印着"壹圆"几个大字,还有精细的花纹和印章。

谢自先:“还有些地方是用铜钱的,我们还要和其它地方做生意。”

宋必姜只好夹一筷子面,是啊,她不是早就知道,这是一个不被外界允许的国家呀。

路边传来一声元气满满的声音:“自先姐!”

一个牵着孩子的女人走过来,那孩子一看就写自己就松开母亲的手扑过来。

“桃桃长高啦!”谢自先弯腰把孩子抱起来转了个圈。

女人走过来,笑道:“听说你去村里放影械了?怎么样?”

“还行。”谢自先放下孩子,问道:“黄姐,今儿怎么没去纺织厂?"

"请假带这皮猴儿看医去!”黄姐擦了把汗,突然盯着宋必姜打量,“这位姑娘眼生得很......”

宋必姜下意识往后缩了缩。谢自先一把揽住她的肩膀:“我表妹,来投亲的。”说着凑到李婶耳边嘀咕了几句。

黄姐的脸色立刻柔和下来:“可怜见的。要我说啊,既来了咱们这儿,干脆把头发剪了进纺织厂,包管比投奔那些不靠谱的亲戚强!”

“别担心,纺织厂的活计简单。我刚去时连纺车都不会用,现在不也成老师傅了?”

谢自先不时应和两句。

之后,黄姐带着孩子去医院。

谢自先解释道:“黄姐是我的房主,在城里我租的她家屋子。这几天你就和我一起住吧。”

宋必姜斟酌着开口:“她刚才说要剪头发......”

“哦,那是进厂的规矩。”谢自先说,“长头发容易绞进机器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