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与残党均被生擒,交由今上处置,因太子之事,她获罪为奴。
兜兜转转,又入王府之中,诞下一子,便是楚瑾,不久就撒手人寰,香消玉殒了。
在王临沁的记忆中,那是个沉默寡言的女子,入府时已经显怀了,怕就是那次行刺吧……她总是一个人,坐在院子里磨着石头,若不是先帝临终前,告诉了她这般秘密,她也不知,那默默无闻的……先帝甚至没有给她任何名分。
唉。想起往事,王临沁叹气的次数就格外的多,她与殿下年少夫妻,感情深厚,可自那巨象之战后,她总觉得,殿下变得有些陌生,不像从前那般宽厚,实则,她认为,那甚至称得上是优柔寡断了。
战场归来后,殿下倒是多了几分杀伐之气,甚至态度坚决地遣散了诸多巧舌如簧的门客。
她虽有些怅然,却也觉得,为君者,正该如此。只是,便是如此,殿下也并未真正开怀,即便打了胜仗,扳倒了一直压在他们头上的那片乌云,眉眼间却总带着几分郁郁。
每逢难事,殿下就会喝闷酒,但与先前无可奈何,借酒消愁不同,那时,他已是太子,距离至高之位,只有一步之遥。人逢喜事,本该精神昂扬,他却越发颓靡。
他喝酒,也和李太尉一道,当时的李太尉,就已经是他的左膀右臂了,她时常看到两人喝着喝着,就唉声叹气起来,殿下甚至哀痛落泪。
又会来来回回说些叫人听不懂的话。
“若他还活着,唉……”
“两军交战不斩军师,不对,她还不是军师,唉……”
“早知道,吾就,吾悔啊……”
“唉……”
大抵是在那场至关重要的战役中,发生了什么旁人不知道的事情吧。
王临沁对于那场堪称殿下命运转折的战役,知之不详。
她倒是有听说过,当时情况危急,百越军来势汹汹,打了永州军一个措手不及,却有世外高人横空出世,指点迷津,让殿下幡然醒悟,转颓为胜,自此,仕途青云直上,终登至尊宝位。
然而,这神秘高人,来去匆匆,乘风而来,乘风归去,殿下得胜归来,却再也难寻高人踪迹,他感恩高人指点,将其字刻于玉佩之上,每逢战事,必祈之,可惜,高人却再未出现。
听着颇有些虚无缥缈,因而她便也就当做是民间传言了。
可也有许多百姓信以为真,将其视作护身符,作为出征辞行的贴身之物,人们称之为“柳安”。
外形是柳叶形状的挂饰,上刻有“安”,意为战场留人,平安归来。
据说此物颇为灵验,因而信的人就更多了。
“母后?”
王临沁停顿的时间太长,不明所以的楚瑾歪头,问出了声,“后来呢?”
王临沁回过神来,温和一笑,还未出声,就有宫女进殿,低眉垂首地禀道,“李太尉觐见。”
本还缠着要听后续的少帝,一下子跳了起来。
王临沁刻意咳了咳。有些喜形于色的稚童正了脸色,一板一眼地行了一礼,“母后,儿臣随太师进学。”
“去吧。”
呜呼。
王临沁看着少帝握着拳头,步履轻快地向外走去,脸上笑容微敛,想到各地上报的灾情,和如今朝堂的局势,她难掩忧虑。
武隆国,又会走向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