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径深处重重花影之后有院墙飞檐隐现,缓步走过小径,豁然开朗,一大片清波荡漾的湖出现在眼前,一道拱形石桥连接了小径与湖中心亭子,亭子过后又有另外一座石桥连接了连绵的学舍。
围绕着湖边建造的学舍两边直通小径这边的湖岸,花海与湖之间有垂柳相隔。
“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注2)立于桥上,闭目感受微风拂面,花香袭人,眼前美景让圭期想到这首非常符合当下意境的诗来。
“好诗!”身后传来一句夸赞。
圭期回首望去,一袭浅葱色长衫的男子长身玉立,眼底带着明显的欣赏之色。
“在下苏府学子杜闲,字兰若,敢问兄台贵姓?”杜兰若拱手为礼,礼貌询问。
圭期拱手回礼,微笑回答:“免贵姓沈,沈璋,字从文,自湘城游学至此。”
听到圭期自湘城游学而来,杜兰若眼神更亮三分:“不知从文可有友人相谈?如若不然,能否与吾等一叙?”
圭期顺着他的目光往下望去,湖心亭那站了四人,都望着这边,似在等待。
他爽朗一笑,爽快应下:“杜兄相邀,何敢不从。”
与杜闲一起缓步从桥上走下,众人一阵寒暄,互道姓名。
“诸位有礼了,在下沈璋,字从文,湘城游学而来。”圭期率先自我介绍。
“在下陈方,字朴直,京城人士。”容长脸,端方君子仪态十足。
“陈逸,字清扬。”和陈方相似的容长脸,眉目间的桀骜不驯与他身边的陈方形成鲜明对比,简单说完自己的姓名之后他直接对杜兰若道:“待会儿我们还要进去面见老师,带个外人不太方便吧?”
“从文你别管他,这人就这臭脾气,在下太原江氏,名源,水原源,字子泉。”另一人赶紧打圆场,这个介绍就很有意思,一般会用地名接姓氏当做自我介绍的,都是当地的名门望族。
太原江氏,确属大族。
圭期微笑点头谢过对方圆场,最后那人道:“我就很实在了,本地人,姓方,方允,字应准。从文你若是要游览本地可以找我。”
“多谢,若是有机会,一定相邀同游。”
“好,好!”
待到大家都介绍完毕,杜闲才道:“不若入亭一叙?茶水点心都备好了。”他又转向陈逸,解释:“我只是想与从文相谈一二,又不耽误稍后的拜见,你急甚?”
陈逸随着众人往亭中走,走路姿态吊儿郎当不像是会出现在弘文馆的读书人,活脱脱一个纨绔子弟,只听他懒洋洋的回:“我只是提醒你而已,莫要听到个新鲜诗词就巴巴的凑上去,迟早被人卖掉。”
陈方不赞同的看他:“三弟。”
陈逸翻了个白眼,假笑:“行行行,我不会说话,我不说话了成吧?”之后果然安静下来,不再言语。其余人见此都是笑着摇头,一副司空见惯的模样,显然,他们的相处模式都是彼此熟悉的。
几人落座,亭中石桌是圆形,倒也不分主次,恰好六张石凳,不多不少。
桌上已然摆好了茶具点心,摆桌的小厮躬身退下,让六人自己动手煮茶。
江源二话不说开始煮茶流程:“来来来,让你们品品我新得的好茶。”
随着茶叶入壶,一股清幽雅香徐徐飘散,整个湖心亭都萦绕其中,风拂不散。
“好茶!”
“不错啊,这茶香属实怡人。”
几人纷纷夸赞,江源给几人一人倒了一杯茶水,扬手作请状。
圭期先闻茶香,再执杯轻抬,观其色查其形:“入水婉转翩然,叶尖微扬如素手轻招。”浅抿一口,回味片刻:“素手招,还是雨前的素手招,仙品。”
江源笑道:“却不想从文竟是第一个品出来的,从文也爱茶?那我们可要好好聊聊。”
“不敢不敢,只是跟着家中长辈略微喝过几次好茶,因次数少反记忆深罢了。”言下之意我只是喝过几次,并不太懂茶。
“无妨无妨,我家中尚有不少好茶,有机会一定要请从文一起品茶。”江源不以为意,盛情相邀。
“那就却之不恭了。”圭期应的很是爽快,反正他说的是有机会。
杜闲不满的打断两人:“整日里就会品茶说茶,你个茶痴消停会吧。”又转而对圭期道:“从文方才那句诗颇为不错,敢问可有完整的诗句?”
这下轮到江源打趣他了:“瞧!说我说的挺正派,你还不是个诗痴?”
众人皆笑起来,连主动闭嘴一直撑着脑袋一副百无聊赖模样的陈逸都笑了,一时之间,亭中其乐融融。